首页 > 

长江生态行 十堰:好水背后故事多

来源:
时间:2017-07-31 16:32:12
热度:

长江生态行 十堰:好水背后故事多“这是今天中午12点的监测结果,高锰酸盐指数2.05mg/L,刚过Ⅰ类标准线,属Ⅱ类,其他指标全为水质Ⅰ类标准。”在南水北调

“这是今天中午12点的监测结果,高锰酸盐指数2.05mg/L,刚过Ⅰ类标准线,属Ⅱ类,其他指标全为水质Ⅰ类标准。”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水源地——湖北省丹江口市,胡家岭自动水质监测站总工程师柳根介绍说,10多年来,丹江口库区水质均在Ⅱ类以上标准,水质非常好。

良好的水质得益于十堰坚持不懈的付出。十堰市环保局局长冯安龙说,通过全面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全面推行河长制、全面从严执法监管,十堰水生态环境质量日趋向好。

艳阳高照,记者走进郧阳区樱桃沟村,只见一条清澈溪流潺潺而下,整个村庄房前屋后见不到一丁点儿垃圾……

垃圾都去哪儿了?带着疑问,记者来到村里一个古色古香的环境管理站,正赶上村民刘龙伟用卫生积分卡在这里兑换日用品。

樱桃沟村环境管理站有关负责人周祥说,他们村近年来新建立了村级环境管理站,配备11名专兼职卫生管理与保洁人员,还配套建立环境管理积分兑换日用品新机制,每月对农户“门前三包”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按最清洁——清洁——不清洁3个层次给予不同积分,村民每月可拿着积分兑换日用品。

十堰市环保局副局长夏涛说,两年来,为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保一江清水北送,十堰以整县推进方式,大刀阔斧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如今行政村覆盖率已达到81.6%,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1亿元。

在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十堰环保局张湾分局副局长翁明洋把记者领进一大片“稻田”,里面长满绿油油的“水稻”。

“这可不是稻田,而是我们建设的潜流人工湿地,田里长的也不是秧苗,而是芦苇、茭白等水生植物。”翁明洋说,这些水生植物是经人工驯化过的,适应能力很强,不仅地上茎可长两三米多高,地下根也能扎进一两米深,即使冬季地上茎和叶枯死,地下根仍能很好地发挥净化水的作用。

据了解,这处人工湿地共投资2000多万元,可使用20年,每天处理流入犟河的尾水3000吨以上,是湖北省最大的功能性人工湿地。

距人工湿地不远处,是一个大型人工快渗工程,数个人工快渗池正在曝气作业,喷出的水花犹如一道道优美的喷泉。这个工程采用高密度沉淀+人工快渗工艺,占地约50亩,总投资约4000万元,日处理尾水量4万吨。

记者了解到,通过实施人工湿地与人工快渗等工程,犟河水质去年在十堰率先达标,比环境保护部下达的考核目标时限整整提前了4年。

水质“大变脸”,得益于十堰实施的河长制。

据了解,2011年,在汇入丹江口库区的12条河流中,十堰市有神定河、泗河、剑河、犟河、官山河5条河流水质不达标。为啃下这5条不达标河流治理的“硬骨头”,2012年底以来,在没有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十堰市不等不靠,编制河流治理方案,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河长,重点围绕5河流域沿线“百沟千口”,即80多条支沟近千个排污口等进行大规模整治。

而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更离不开十堰严格的环境执法监管。

据介绍,2013年7月以来,十堰已持续开展四轮声势浩大的“清水行动”,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能执法、敢执法、会执法的一线执法干部和技术骨干,消除了一批环境安全隐患。在2015年环境保护部综合督查工作中,十堰环境执法工作被树立为环境监管执法典型,环境保护部华南环保督查中心印发专报推广十堰环境执法经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