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稀土“打黑”迈入常态化
稀土“打黑”迈入常态化得益于中国政府针对稀土行业违法违规行为空前的整顿力度和频次,经历了长久低迷的稀土产品价格,在上半年表现强劲。今年上半年,氧化镨钕、氧化镧铈、氧化镝、氧化镥等标
得益于中国政府针对稀土行业违法违规行为空前的整顿力度和频次,经历了长久低迷的稀土产品价格,在上半年表现强劲。
今年上半年,氧化镨钕、氧化镧铈、氧化镝、氧化镥等标志性稀土产品价格出现了明显上调。据百川资讯数据,7月24日氧化镨钕价格上涨至37.5万元/吨,较今年年初上涨45.35%;金属镨钕价格上涨至47.5万元/吨,较今年年初上涨40.95%。
相关稀土永磁板块强势上涨。截至7月26日收盘,英洛华(000795.SZ)上涨10.08%,北方稀土(600111.SH)上涨8.69%,盛和资源(600392.SH)上涨5.57%。
多名稀土行业分析师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近一个多月的稀土产品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政府“打黑收储”逐步常态化导致了供给收缩,持货商“捂盘惜售”,报价因此持续上涨,如果下游市场后续可承受报价,此轮价格尚有上浮空间,将持续到年底。
一位稀土分析师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下周一(7月31日)国储局或将召开新一轮稀土国储会议,受此消息提振,稀土价格走势强劲。
据工信部网站7月25日消息,7月19-20日,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稀土办)联合税务总局对湖南省稀土企业进行现场核查,检查打击稀土违法违规专项行动进展情况。5-6月,工信部已赴江苏、山西等第实地督查各省的进展情况。
中国在去年12月开始的新一轮稀土“打黑”行动,延续至今年4月。打击力度和持续周期均为“历年之最”,此轮“打黑”涉及开采、生产、流通、出口四个环节,囊括了23个省份的415家企业,查出61条违法违规线索,依法处理23家企业,另有38家企业正在处理中。
上海有色网稀土分析师胡岩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以后的“打黑”频次会越来越高,核查要求也日趋严格。“打‘黑’会逐步常态化,不再会再是偶发事件”。前述稀土分析师也指出,此前两年的“打黑”行动“雷声大、雨点小”,收效甚微。
今年6月底,工信部稀土办公室成立整顿稀土行业秩序专家组进行专项督查整治,首次将六大稀土集团纳入管控范围内,“这显示了政府全方位整顿的决心”。上海有色网SMM稀土分析师邬晓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六大集团旗下子公司众多,不合规操作行为时有发生,部分违规公司已被核查停产。
作为全球稀土储量和产量最大的国家,中国稀土储量约占全球总量的40%,向全球供应了80%以上的稀土。早年间行业内的无序竞争拉低了价格,稀土行业一度陷入过度开采、低价出口、走私肆虐的混乱局面。2010年,中国开始削减出口配额、提高出口关税,稀土价格开始随之走高。2011年末上涨至19.6万美元/吨的历史最高位,相当于2005年初的36倍。当时,走私稀土的现象尤其严重,“黑稀土”产量占比约达合法开采量的一半。
所谓“黑稀土”,即未获得政府开采批准违法采获的稀土产品。因利润过高,国家出台收储政策加强监管调控之际仍屡禁不止。黑稀土的泛滥冲击了正规市场,导致稀土价格持续下跌,自2011年以来的五年内一直呈现低迷态势。
为消除“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中国政府于2011年开始推动稀土行业整顿,由工信部牵头提出了“1+5”全国大型稀土集团的方案,组建了以中国铝业(601600.SH)、五矿集团、厦门钨业(600549)、南方稀土、广东稀土、北方稀土为主导的六大稀土集团,过去两年多整合了全国67处稀土采矿权中的66处,以及99家冶炼分离企业中的77家。
除了力度空前的“打黑”行动,稀土收储政策的调整也对市场供给产生了影响。截至目前,2016年12月、2017年1月、3月、5月四次收储总共收储了5900吨左右稀土,按照总量1.5万吨的收储量计算,完成率不到40%,剩余的收储要在今年7月、9月完成。
百川资讯稀土分析师杜帅兵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稀土收储政策从“一次性”转变为“隔月收储”、“少量多批次”的方式,这种连贯性调控利好市场。
不过,以上月均价定本月收储价格的机制影响了收储进度。本月底即将召开的收储会议按照6月均价招标,而目前市价远高于6月均价,多数企业看涨市场,不愿意交货。
稀土有“工业维生素”之称,是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下游应用领域广阔。稀土主要是作为永磁体用于汽车、风电、家电、仪器等行业。磁材作为稀土下游的第一大需求组成,占比达23%。从目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态势和扶持力度来看,需求短期内将保持强劲。
“稀土是小众品种,在下游终端产品的应用很多,但用量很小,成本占比很小。”杜帅兵表示,一辆新能源汽车售价几十万元,所用的汝铁硼用量3-5公斤,稀土产品仅占三成左右。(江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