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造骨新能源家族又添新丁

来源:
时间:2017-07-27 21:30:37
热度:

人造骨新能源家族又添新丁本文谈四个重要问题:1.人造骨新能源家族又添新丁;2.关于新能源的能流密度问题;3.关于降雨积水隐患的预防问题;4. 优先发展中小型符合客观规律认识论。第一

本文谈四个重要问题:1.人造骨新能源家族又添新丁;2.关于新能源的能流密度问题;3.关于降雨积水隐患的预防问题;4. 优先发展中小型符合客观规律认识论。

第一个重要问题:人造骨新能源家族又添新丁

在《人造骨能源家族还有哪些新能源》一文里,笔者重点向读者介绍了人造骨压差能、人造骨宇宙型、人造骨温差能三种样式,其实在前面文章中更介绍过海基发电系统样式、岛基发电系统样式、各种流体发电样式,这些也同样是人造骨能源家族里的正式成员(这三种主要是样式不同,但原理都是一个)。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一位新成员——高山硬基水能发电模式。

世界有很多河流发源于大山之上,浩浩荡荡奔流向海。这种发端于高山上的河流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具有高度势能。今天笔者介绍的这种高山硬基水能发电模式主要就是利用高山的这种高度势能,人类可以充分利用高山的这种高度来造“人造骨”。可将下图所示的永动源机平行上移几千米,(然后可左、右移动),移到一个高山里,在我们选定的这座高山的适当位置开工制造这个永动源机。但是,世界上全面具备这样条件的高山并不多。因为不但要有河有山,还要有我们所需要的充足的高度。可惜的是,有河有山的高峰,真正具有我们所需要高度的真得不是很多。或者,我们还可以采用调水的方式,来把这个永动源机造出来。

\

这样制造永动源机又分两种样式:一种是以高山为硬基,利用高山河流的冲力带动水轮机直接发电,发完电后的水流与入海的河流直接相通,顺流入海了。这种发电模式利用的不是人造骨高度能,它与平时我们说的河流发电是一个原理,利用的还是太阳能。比如我国长江的岷江段就具有这种条件,笔者相信其它大河也会有类似条件的河段,缺点是高度还不够,实际可利用高度只有千米多一些,不到两千米。另外一种是以高山为硬基,利用人造水循环工程发电。这种样式利用的是人造骨高度能。当然,河水一般都混有泥沙,与前面所说的海水不一样,因此需要过滤程序。这一发电模式的优点是根本不用担心积水隐患,缺点是规模受限,只能设中小型。虽然可行,但是效益并不是很大,笔者只是列举在这里。

第二个重要问题:谈一谈新能源的能流密度问题

能流密度是评价能源的主要指标之一。什么叫能流密度? “能流密度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单位面积可获得的某种能源其可产生的能量或功率。”【1】 《可再生能源能替代化石能源吗?》一文中有几个鲜明的观点特别需要引起大家注意:

1. “可再生能源的能流密度很低。”【2】

2. “相比于化石能源和核能资源,若不解决能流密度的问题,可再生能源是难以作为主要能源来支撑能源消耗巨大的经济活动的。”【3】

3. “尽管可再生能源是一种清洁无污染、资源禀赋巨大的供应能源,但由于资源禀赋与消费特征之间,物理特性与社会生产需求之间的冲突,可再生能源有着内在的劣势。”【4】

4. “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过程中,要权衡利与弊,把握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作用和地位,不要造成看似清洁实则浪费的另一种产能过剩。”【5】

上面观点很有说服力。 “可再生能源的能流密度很低”、“可再生能源是难以作为主要能源来支撑能源消耗巨大的经济活动的”、“可再生能源有着内在的劣势”、“看似清洁,实则浪费”等观点,都说明了一个突出问题:可再生能源如果不解决能流密度问题,将很难有所作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也只是一厢情愿,甚至最终可能流落成自欺欺人的痴人梦语。现在业内人士写文章都愿意提某某新能源储量非常丰富,然后计算出一堆数据,比如说潮汐能就是这样,其实这些数据在现实当中都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一定要重视实际可利用度这个标准,所以啊,这是一个需要专家和广大业内人士都要重视的大问题。能流密度这个指标,专家学者一定要重视。我想上文作者的用意也正是如此。

新世纪刚刚走到第十七个年头,应该说,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刚拉开序幕就展现了非同一般的活力,这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取得的卓有成效的成绩表示祝贺。但是只靠太阳能和风能,能不能很快就实现能源革命?能不能很快就能实现人类的理想目标?正如上文作者所说的:很难!文中作者指出的原因之一就是能流密度问题。

我们大家可以看一看能源环保模式的能流密度,擅长计算的专家学者也可以自己计算一下,永动源机的能源密度,是不是可以帮可再生能源挽回面子?是不是可再生能源的骄傲呢?它的实际可利用度如何?我想专家学者比我还清楚。

第三个重要问题:关于降雨积水隐患的预防问题

能源环保模式(永动源机)有没有像风能太阳能那样的目前人类科学难以解决的先天性缺陷?笔者的回答是,没有什么难以解决的先天性缺陷问题。它不像风能发电和光伏发电那样受季节性影响与昼夜交替影响很大 ,具有功能上的不稳定、时间上的不及时等特征,这是人类科学难以全部解决的。当然,能源与环保模式同样有一些小问题需要应对,之所以说是小问题,不是大问题,是因为它能够依靠人类科学轻松获得解决。比如,降雨积水隐患的预防问题。

关于降雨的预防问题:只需1-2秒钟,就可以实现全区覆盖

读者可能认为,能源环保模式有一个先天性缺陷,那就是下大雨不好办,雨水要到哪里去?仔细想一想,大家可能都觉得这是一个问题。笔者在前面文章中谈选址的时候就讲了,选址非常重要。这个重要性,指的就是选址要避开一些风险性区域。比如,地震带、风带、强降雨区等。安全选址,就是要选长年无大风、无强降雨、非地震带的地区。选址是第一安全防护措施,是本模式安全运行的基础保障。

本来,这个问题并不是模式本身的问题,属于安全防护性质的问题,本不该由我来考虑,我负责考虑模式本身可行与不可行的问题(就像三峡电站考虑防空问题一样了)。不过,既然这个问题大家都不发声,我本人再不发声,就直接妨碍到整个模式的可行问题了。我的回答是,这其实不是一个问题,1-2秒钟就能全部解决。大家看一看下面笔者给出的三级防护措施,是不是这样?

第一级防护:实现1-2秒钟工作区域空间顶层覆盖。上面我也讲到了,一条水道的覆盖区应该不会太大,这有利于做好防护工作。如果按照笔者前面文章所说的集中样式(集中的具体方式很多,比如直线型、圆形、菱形、曲线型等等),工作空间就更加紧凑、密集,易于完成这个任务。这种防护盖造型样式可以多种多样,下面我先举其中一种:

方格盖。这种方格防护盖,如下图,造型是一个个的正方形,平时,白格可叠置于黑格夹层里,黑格可像窗户那样立起(也可只收缩白格,黑格不立起),下面空间仍全见阳光。雨来之前,一按开关,各工作方格一起启动,只需1-2秒钟(1秒钟放平黑格,1秒钟推出白格合拢),便可实现全区覆盖,既可阻雨,又可挡风,确保万无一失。

\

第二级防护:驱云避雨

国家每逢重大国事活动,安全保卫科都要提前关注活动期间的天气情况,为确保活动期间有一个艳阳高照的好天气需要提前精心准备。因为某些节日都是固定日期,不好提前也不好推后,如果恰好碰到不良天气,可提前采用驱云措施,将附近含雨云层驱至活动区之外。网友说今天世界科技最高水平是能够保障方圆几十公里天气状况的。对本模式来说,这一级的防护措施,小雨不用管它,主要是预防大雨。

第三级防护: 工程固若金汤,根本不怕泡水

如果前两种防护措施都失灵了(这种情况发生机率在万分之一),还有第三级防护措施。那就是工程固若金汤,成年地泡水保证没事(耐浸泡),不耽误模式正常工作。

有了正确选址,又有三级安全防护措施,为我们的永动源机正常工作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四个重要问题:优先发展中小型符合客观规律认识论

人口大爆炸,是自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广泛流传的一个词语,这个词归根结底不是说地球空间不够,其真意也并不是真指人口,而是指能源。究其实质,是担心地球上日益减少的能源不能满足人口日益增长的需求了,于是才说人口要爆炸了,好像地球装不下了,要到外星球上去。这其实算的还是一笔能源账。这种论调意在突出日益减少的能源(主要指化石能源)与日益增加的人口之间的矛盾,主要是指这一对矛盾。

永动源机,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将来,人类世界的用能观念将会有很大的改变,或不再以节约使用为主要特征,而是以开拓善用为主要特征。也就是说,要想办法创新使用,这种创新使用,将生出许许多多新的规模宏大的产业链出来。人口、劳动力问题,看似“老大难”,正像今日的能源问题一样,或许到那时根本就不是一个难题了。这里要区别一下“消费”和“浪费”两个词的不同。浪费,突出的是道德品质上的问题,消费则是因为有这个需求了才费用。笔者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说将来大家就可以浪费了不讲节约了,绝对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像今天政府提倡大众积极消费一样,帮助国家经济往前发展。

然而,把永动源机真正变成现实,需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不要一开始就想着实现一条水道解决全世界的用电需求,至少笔者认为目前世界还没有这个科技实力,还不足以实现这一点。更何况,人类要建设精益求精的工程,一定要积累经验,而世界目前对这方面的经验少之又少,所以笔者认为,优先发展中小型符合客观规律认识论。

前面笔者讲一条水道解决的全世界的用电需求是从可能性角度来讲的(当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我们目前可以考虑一条水道只是来解决一个国家的用电需求,这样做,就变得非常轻松了。就拿我国来说吧,一年全国用电量只有5万亿度多一些,那么这条水道只需安装1500台水机就可以了。1500台*1000万度*365天=5.5万亿度(近似值),这1500台安装到前文所说的400个台阶上,每个台阶只需安3.75台。如果按4台计算,就是1600台,产电量绰绰有余了。而这排水量就小得非常多,水库也相对小得多(是小水库)。排水工作变得非常简单,非常从容了。是不是这样?

注释:

【1】-【5】黄晨、冯连勇:《可再生能源能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吗?》,中国能源网转自《中国石油报》,2017/7/20.(冯连勇先生为中国石油大学教授)本文链接://www.tastyfever.com/news/news-995819-1.html

因探索是一步一个脚印稳步走出来的,具有较为漫长非常清晰的过程,这些文章也是后来陆陆续续写成的,前后确有冲突的地方,务请读者注意,如有疑问之处,欢迎与笔者讨论。(微信号即手机号:15001004896 邮箱即QQ: [email protected] )】

【作者声明】 本人的十余个模式都是公益模式(合作发展模式),未经本人同意,以商业买卖、交换赢利为目的的参考或者研究都属于侵权行为,搭顺风便车、快车者请务必联系原创者同意,获得授权,注意转载要注明出处。凡笔者系列文章,除非文中特别注明来自他者,均来自作者本人,文责自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