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地炼躺着挣钱 炼化产能过剩矛盾愈发突出

来源:
时间:2017-07-04 06:30:27
热度:

山东地炼躺着挣钱 炼化产能过剩矛盾愈发突出山东地炼“躺着挣钱”不忘居安思危在2015年被国家允许使用进口原油后,山东地炼整体进入行业快速发展阶段,炼油成了几

山东地炼“躺着挣钱”不忘居安思危

在2015年被国家允许使用进口原油后,山东地炼整体进入行业快速发展阶段,炼油成了几乎稳赚不赔的生意。但市场同时也出现了多头采购、扰乱秩序、抬高价格等情况。据此,山东省多个政府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全省地方石油炼化企业进口原油使用管理工作意见》,要求“引导(地炼)企业集中对外采购”原油。

根据《意见》,山东省经信委会同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中国(独立炼厂)石油采购联盟决定,加强对国际油价运行情况的跟踪监控,引导和组织地炼企业集中采购,提高地炼企业在国际原油市场的议价能力,积极寻找固定合作伙伴,占据稳固市场份额,维持好进口原油采购秩序。

在日前于东营举行的“山东省地方炼化行业2017‘泰山能源首脑论坛’”上,来自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的会员企业代表对山东地炼未来纷纷献计献策。

使用进口原油后利润大增

山东省集中了我国绝大多数地方炼油企业,是国有炼油企业之外最重要的炼油来源。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会长李湘平提供的数据显示,山东地炼的体量巨大,加工能力和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地炼企业的七成以上,地炼企业的原油加工量占到全国的8%。2016年,山东省地炼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25亿元、利税318亿元、利润138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了21.7%、79.1%、60%。

过去的两年是山东地炼的好时光。2015年,我国开始允许原来“尚未使用进口原油的原油加工企业”在淘汰落后炼油装置的前提下,“可使用进口原油”。2016年,在世界经济和能源消费不振的情况下,国际市场即被山东地炼企业大量进口原油所震惊。

此前,包括山东地炼企业在内的许多原油加工企业因为不被允许使用进口原油,而常年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由于国内油源长期被中石油、中石化控制,与其炼油板块存在较大竞争关系的地方炼油企业经常处在“等米下锅”的状态,时刻都在寻找用于加工的原料,严重分散了用于中下游生产销售的精力。

等到“可使用进口原油”之后,一方面是国际油价跌入低谷,另一方面是国内成品油价格受到“地板价”保护,炼油成了几乎稳赚不赔的生意。

占全国地方炼油比重七成以上的山东地炼的表现则最为抢眼。尽管大部分企业位于连高铁都没有开通的县域,但山东地炼从沙特阿拉伯、阿曼到俄罗斯、委内瑞拉甚至美国“买油”的身影则频频出现在路透社、彭博社等国际媒体的报道中。

2016年全年,山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5%,增幅在广东、江苏、浙江等全国外贸十强省市中位居第一,庞大的原油进口在其中贡献良多。据海关数据,山东的原油进口数量和货值分别增长2.5倍和2.4倍,拉动山东进口总值增长11.8个百分点,而地炼企业在其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除了数量,山东地炼的成品油质量也进一步得到了保障。过去,很多地炼企业的原料是杂质多,硫、酸和重金属含量较高的燃料油,加工难度和成本较高。如今,在从海外直接购买原油后,加工的难度和成本显著降低,位于山东汇丰石化等地炼企业如今就是“京六”标准油品的供应商。

炼化产能过剩矛盾愈发突出

虽然山东地炼近期日子过得还算顺遂,但山东地炼企业并没有被“躺着挣钱”的好日子冲昏头脑,在此次首脑论坛上,东明石化副总裁张留成用数字和图表给同行敲响了警钟。

一方面,国内原油表观消费增长乏力,成品油消费已显下行趋势,而天然气、生物燃料等新能源替代以及煤制油项目在不断加速;另一方面,广东、江苏、浙江、天津、云南等地的千万吨级炼化基地在近几年将陆续投产,使得炼化产能过剩的矛盾愈发突出。

在外部,地炼将面临来自中石化、中石油更激烈的竞争:中石油、中石化近两年来陆续出台了有关从地炼采购成品油更严格的规定,即被业内广泛解读为增强采购话语权、节约采购成本。

在内部,山东地炼仍然存在规模小、产能分散、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据张留成介绍,36家主要地炼平均炼油能力为344万吨,规模普遍较小,常减压、焦化等主要装置单套体量小,配套的烯烃、烷烃等深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对高附加值的乙烯及下游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涉足较浅。

在产品销售上,终端“剪羊毛”已成为地炼企业的一块心病。除了东明石化等极少数企业有少量加油站外,大部分地炼企业缺乏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渠道,只能把成品油以远低于零售限价的价格卖给中石油、中石化及独立加油站。统计分析,仅2015年以来,山东地炼被迫“让出”的批零差价大约在每吨柴油700元至1500元,每吨汽油1500元至3000元。

此外,地炼企业扩大规模之路几乎已不可能。在允许使用进口原油的有关文件中,早已写明了这些企业未经核准“一律不得再新建、改扩建炼油装置”。从规划上,尽管山东是仅次于美国休斯敦、日本东京湾的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但国内重点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竟无一与山东有关。

从海外进口原油也为长期在国内摸爬滚打的地炼企业带来新问题:占炼油企业总成本九成的原油到哪买,怎么买?下单之后,如何高效地调度运输?

对于前者,地炼企业以短约、现货采购为主,在国际市场地位低下、谈判能力缺乏,单个企业采购量小、价格高的现象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后者,去年此时拥堵的青岛港已经让很多地炼企业吃了苦头:仅东明石化一家,就产生了约1200万美元的滞期费用。

据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介绍,地炼进口的原油面临“短重”的突出问题。检验检疫部门多次从进口原油中检出大量明水,即“以水充油”欺诈行为,显示部分境外发货人利用贸易惯例中的“合理误差”故意“隐蔽短重”。这反映出地炼企业对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缺乏经验,在国际市场缺少稳定可靠的货源,控制“短重”问题能力较弱。

抱团取暖是化解风险最佳选择

面对种种风险,深化合作、抱团取暖似是较为合理的选择。张留成表示,大型化、集团化是国内外炼化行业的规律:在上游采购渠道,东明石化等具有专业化的国际采购渠道;在终端环节,东明石化、京博石化等较早布局零售终端;在物流运输上,中化弘润等有一定优势;在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上,清远石化的润滑油产品已有所建树。

张留成认为,通过股权交换或成立炼化集团推动更深层次融合,优化地炼企业在原料、物流、资金、产品等方面的配置,才能有利于大资金、大物流的形成,防止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

但从泰山能源首脑论坛的现场看,整合30多家企业可能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企业家们希望,按照“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原则,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市场准入”等精神,争取与国有企业相同的“国民待遇”。

以成品油出口为例:2015年11月中旬,有关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暂时允许符合条件的炼油企业开展进口原油加工复出口成品油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炼油企业可以申请2015年及2016年的成品油出口配额。

山东地炼企业就此从零开始、快速起步,积极申请配额、参与成品油出口。在港口仓储、管道运输、铁路专用线装卸车设施方面,山东地炼企业进行了大量投资,为成品油持续出口创造了条件,同时高薪聘请国际经营人才,在海外设立国际化企业。

2016年,山东地炼企业累计出口成品油52.2万吨,出口额约16亿元。但2017年至今,尽管“三桶油”等国有企业仍可以出口成品油,民营的地炼企业未得到任何出口配额。

一位地炼企业负责人表示,“发令枪”本已打响,正满怀信心在成品油国际市场航道上驰骋的地炼企业却突然被告知临时取消“参赛”资格,主观上积极性受到打击,客观上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准备工作也受到重挫。

与之类似的问题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国有炼化企业一直享受着地方民营企业无法企及的原油进口、配额无限制、炼油补贴、出口退税等系列优惠政策,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国企改革的关键期,国有企业理应积极担当,肩负起更大的化解产能过剩的责任,积极率先淘汰落后炼油产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