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城市噪音污染频亮红灯 久治不“愈”梗在儿哪?
城市噪音污染频亮红灯 久治不“愈”梗在儿哪?城市的夜或许不再安宁。每当夜色降临,广场舞音乐和大合唱轮番轰炸,大排档喝酒猜拳的喧闹声深夜不息,施工工地机器和来往车辆的轰鸣声,甚至居民
城市的夜或许不再安宁。每当夜色降临,广场舞音乐和大合唱轮番轰炸,大排档喝酒猜拳的喧闹声深夜不息,施工工地机器和来往车辆的轰鸣声,甚至居民小区宠物狗的狂吠声……无处不在的噪声污染正让人不堪其扰,想睡个好觉都难。
说到环境污染,多数人想到的是雾霾等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固废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的四个主要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噪声日益严重,已成为污染人类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迄今,成为城市环境短板的噪音污染,已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公开数据显示,据法制网6月1日报道,环保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指出,仅在2016年,全国城市功能区声环境昼间监测点次总达标率逾九成,,夜间监测点次总达标率超过70%。全国各地环保部门共收到环境噪声投诉逾50万件,占环境投诉总量近40%。具体来说,在监测的31个省会城市里,仅有拉萨的声环境质量达到一级,其余绝大多数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二级和三级水平。
其中,关于商业、邻里、广场舞等其他类噪声的投诉已超过投诉总量的半壁江山。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工业噪声与交通运输噪声。事实上,噪音不只是扰民,在此前世卫组织公布的《噪音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中,噪声污染多带来的危害足以令人警醒。据该报告显示,噪声污染不仅会令人烦躁、消极的心理状态,影响睡眠质量,损伤听觉器官,更有甚者,还会触发心脏病、耳鸣、动脉硬化等疾病。
尽管投诉高居不下、污染危害不容小觑,噪声污染治理却也着实不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噪音取证难。管按照我国城市环境噪声标准,居民区一般为白天55分贝、夜间45分贝,对各类车辆出厂行驶噪声也有相关限制标准,但噪音污染具有时段性,一旦停止便很难取证。取证难就意味着处罚难。
加之城市规划不充分、不合理,噪声防范措施、降噪技术不够,以及社会道德等因素掺杂,如何建立相应的执法反应机制应对这种“来无影去无踪”的污染也成了治理的掣肘之一。诚如小区装修、渣土车扰民等问题,往往持续时间并不久,真要实实在在地处罚极难。处罚很轻、监管很难,法规往往只能空转,违法者就容易肆无忌惮。
另一个难题则是源于噪音分类太细,管理部门太多,执法主体不明确,造成“九龙治水”。噪音污染种类繁杂,其监督管理涉及环保、工商、城管、公安机关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对于噪音的管理权限分工并不明确。根据噪声污染防治相关规定,工业、建筑施工噪声应属环保部门监管,交通运输、生活噪声应属公安部门监管。但在具体的职能划分中却仍是“谁都能管,但谁都管不好”的尴尬处境。
因而,究竟该怎么“治”、谁来“治”,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但当城市噪声已无处不在之时,从防治意识到政策规范、制度建设,再到专项执法行动,补齐这一环境污染“死角”则更显迫切。
上一篇:中国不是任何国家的垃圾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