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首页 >
江苏“光伏+”新路径:光伏发电不再与农业争光争地
来源:
时间:2017-06-06 09:31:51
热度:
江苏“光伏+”新路径:光伏发电不再与农业争光争地初夏时节,阜宁县东沟镇北堆村农光互补电站一片忙碌,农业大棚分布在光伏组件之间,黄瓜、番茄、西瓜、彩椒、长茄等10多种农产品长势喜人。
初夏时节,阜宁县东沟镇北堆村农光互补电站一片忙碌,农业大棚分布在光伏组件之间,黄瓜、番茄、西瓜、彩椒、长茄等10多种农产品长势喜人。两年前,这里还是坑坑洼洼、不便种植的荒地。经过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全省农光互补示范项目在此建成。
盱眙县 村民在“畜光互补”项目发电站内放羊 颜怀峰摄
宿豫区 养殖户在“渔光互补”项目鱼塘内巡塘 朱 瑞 唐小兵摄
灌南县 “农光互补”光伏发电已并网发电产值超6000万元 尹 权摄
江苏是光伏产业大省,但土地资源宝贵,在省里规划指导下,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光伏+”新模式,协同破解发展难题。记者探访省内多个“光伏+”电站,解析“江苏模式”的独到之处。
“先农后光”求双赢
农光互补是“光伏+”的重要类型,作为新事物,不少人认为在农田架设光伏电池板,占用土地空间、改变土地性质,遮挡农作物生长所需阳光,会影响农业收益。
“按照传统的‘先光后农’模式,将农业生产作为‘光伏+’的配角,确实会出现问题。”协鑫新能源公司副总裁张耀邦认为,发展思路一定要扭过来,遵循“先农后光”原则,不能简单算“发电账”。
“光伏+农业”,核心是解决光伏电站与农业生产“争阳光、争空间、争土地”的矛盾。其实,只要有好的解决方案,完全可以做到“一光两用、一地两用”。阜宁县北堆村展开试验——
浇筑换打桩,做到“不伤地”。采用混凝土立柱打桩,区别于传统的浇筑桩基,减少桩体占地面积,最大限度减少对土地的损害;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上一篇:为何此时开展风电平价上网示范?
-
国产太阳能液态电池有望2017年面世2024-08-16
-
中电光伏海外产能持续扩大2024-08-16
-
加拿大公布对华光伏双反调查终裁结果2024-08-16
-
中电光伏在韩国再开海外工厂2024-08-16
-
六月订单猛增 太阳能电池厂调涨售价2024-08-16
-
中欧太阳能争端或要“滚雪球”2024-08-16
-
印度打造太阳能火车 替代柴油2024-08-16
-
移动技术+太阳能给非洲带来变革2024-08-16
-
借鉴树根结构 日企开发出适用于光伏电站的简易斜桩基础2024-08-16
-
五月光伏产能达6.4GW创新高2024-08-16
-
上能集散式光伏逆变器再获殊荣,业内首款通过中国效率认证2024-08-16
-
分子石墨烯架构助力有机太阳能电池2024-08-16
-
【两会】关于落实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的三方面建议2024-08-16
-
2015年我国各省光伏装机数据排名及分析2024-08-16
-
国家能源局要求推进风能开发 增强光伏扶贫力度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