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十三五风电“东南飞” 潜在风险还需警惕

来源:
时间:2017-05-25 10:32:32
热度:

十三五风电“东南飞” 潜在风险还需警惕5月18日是国家能源局要求各省区市上报风电年度建设规模方案的最后期限。除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甘肃、新疆六省区为红色预警,不得核准建设

  5月18日是国家能源局要求各省区市上报风电年度建设规模方案的最后期限。除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甘肃、新疆六省区为红色预警,不得核准建设新的风电项目,云南、浙江继续执行2016年风电建设方案外,只有河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湖北、山西、江西等少数省区对外正式公布了2017年风电建设方案。而更多省区的开发建设方案仍处于“纠结”之中,迟迟未对外公布。

  从已公布2017年风电建设方案的省区来看,湖北、广西等中南部区域风电开发建设规模都实现了稳步增长,一些省区的建设规模甚至同比增长了50%以上。在“三北”地区“弃风”暂无根本性改观的现状下,“十三五”期间风电开发“孔雀东南飞”之势已经非常明朗。

  作为新兴产业,风电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规模引领产业发展。业内普遍认为,年新增装机2000万千瓦左右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增量。在“三北”地区因为消纳问题风电装机增长受限的状况下,中东部和南方地区无疑成为风电新增量的重要接替区。根据《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陆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4200万千瓦以上,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以上。

  然而,在加快发展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风电的同时,不可不警惕一些潜在的风险。

  首先,潜在的消纳风险不得不防。

  中东部和南方地区之所以能成为“十三五”期间风电开发的重头戏,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接近负荷中心,长期以来没有消纳的困扰。

  从需求侧来看,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用电需求放缓,工商业、制造业发达的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首当其冲。需求减弱将是未来一个时期包括风电在内的电力工业不得不面对的外部大环境。

  从供给侧来看,一旦经济回报率尚可,外加政策引导,开发企业往往有热情。而相比发展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来说,发展风电、光伏这类的绿色清洁能源,政府也更难以抑制招商和投资冲动。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的风电装机容量大幅攀升只是时间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来,一些从前消纳无忧的中南部省份也已经出现了“弃风”苗头。在西南一些水电发达的省份,丰水期水电发电量较大的情况下,导致季节性弃风限电问题也更加突出。因此,伴随着低风速技术进步而兴起的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风电开发,同样面临着如何平衡好建设规模与电力送出和消纳的匹配关系的问题,需要兼顾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正如《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所言,在确保消纳的基础上,鼓励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各省(区、市)进一步扩大风电发展规模。

  第二,或面临技术上不确定因素。

  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风电大部分属于低风速风电开发范畴。低风速是中国风电行业独创的概念,在国际上也鲜有先例可循。近年来,中国风电行业在低风速风电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引领了该领域的全球技术创新。

  一方面,受市场驱动,低风速技术成为“显学”:高塔筒技术、长叶片技术被广泛应用,低风速风机甚至超低风速风机被推向市场;但另一方面,业内对低风速的概念仍缺乏共识,低风速风电的相关标准几乎处于空白。

  此外,低风速风电往往与复杂地形相伴。环境的迥异性要求开发设计、风场选址、风机选型、机组排布都要有相应的个性化技术方案。因此,低风速风电不仅仅需要与之配套的风机制造技术,还需要从前期测风、选址到后期运维的全流程配套技术。

  风电场的设计寿命通常是20年。目前,我们没有一座低风速风电场经历了这样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我们所掌握的低风速技术能否经受整个生命周期的考验?运行后期会出现什么样的运维难题?种种疑问尚需实践检验,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第三,电价下行压力不得不考虑。

  经济性仍是制约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反映化石能源环境成本的价格和税收机制尚未建立,风电等清洁能源的环境效益无法得到体现的情况下,风电行业对补贴需求和政策依赖性仍然较强,行业发展受政策变动影响较大。

  2018年,风电上网标杆电价将在2016年基础上再次下调。放眼更长远的一个时期,电价持续下调和补贴退坡将成为常态。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部分风电项目本身就处于盈亏平衡边缘,在这一趋势下,项目的收益率或将进一步受到挑战。

  不可否认,市场是最灵敏的指挥棒。当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的消纳问题极大蚕食了风电开发企业的利润,当电价下调使开发企业的收益率低于预期时,企业定会调整策略。但市场自发调节却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当市场自发调节之时是否已是积重难返之日?

  因此,无论对于企业还是行业,只有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风险把控,才能保障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风电开发持续健康发展。(文丨张子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