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共享汽车或成下一个独角兽行业?

来源:
时间:2017-05-25 10:32:03
热度:

共享汽车或成下一个独角兽行业?绘图:杨佳■编者按“共享”概念,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火。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雨伞……

绘图:杨佳

  ■编者按

  “共享”概念,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火。

  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雨伞……仿佛只要“共享”二字加冕,任何商业模式就能迅速赢得市场,获得投资方青睐。

  眼下,采用分时租赁模式的共享汽车在一二线城市不断涌现。在这背后是传统车企、科技公司以及创业公司分食共享汽车“大蛋糕”的雄心。机构预计,到2020年中国互联网汽车分时租赁市场规模将达近百亿元。

  不过,在国内共享经济的浪潮中,共享汽车发展相对缓慢。相比火爆的共享单车,重资产的共享汽车更难以实现规模化。而汽车牌照、充电桩、停车位等配套资源的不足,也制约着共享汽车的发展。

  此轮竞争中,哪家企业将胜出?共享汽车能否成为下一个独角兽行业?经过深入走访,南方日报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为读者梳理共享汽车的发展脉络,剖析业内主要公司的商业模式,寻找共享汽车的未来之路。

  共享汽车到底是什么?

  “通过共享汽车,未来出行服务企业能够给消费者提供随时随地的移动服务,消费者将减少对拥有汽车的依赖性。”

  登录APP、上传驾照信息,花2分钟完成注册后,即可开走一辆共享汽车,每小时收费36元。在广州市289艺术园区内,环球车享EVCARD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城市CBD区域推广。

  “公司计划今年在广州投放1000辆车,服务10万人左右。”环球车享广州分公司总经理黄逢一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公司已在十几个城市运营,其中在上海运营情况最好,车辆数已超过5000辆,日订单数超过2万单。

  环球车享成立于2016年5月,是由上汽集团旗下的e享天开与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旗下的EVCARD合并成立的一家合资公司。

  除了上汽旗下的环球车享之外,不少传统车企先后布局共享汽车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国外有戴姆勒、大众、宝马、奥迪等,国内有上汽、首汽、北汽等。此外,还有科技创业公司比如TOGO、一度、叮咚出行等。

  这些公司投放的共享汽车大部分是小型低配的新能源汽车,车身涂绘着各大共享车企的标志,犹如一幅幅流动的广告向人们宣告:共享汽车分时租赁攻城略地的战火已经燃起。

  共享汽车已经进入人们生活,但到底什么是共享汽车?是否就是共享单车的汽车版?

  按照业内分类,通常所说的共享汽车包括网约车和分时租赁两类,区别在于驾驶者是否共享。目前,网约车已涌现出一批独角兽公司,比如国外的Uber和国内的滴滴,而分时租赁尚未爆发。鉴于网约车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企业和商业模式,当前市场热议的共享汽车主要是指汽车分时租赁这一商业模式。

  “通过共享汽车,未来出行服务企业能够给消费者提供随时随地的移动服务,消费者将减少对拥有汽车的依赖性。”在普华永道思略特咨询合伙人彭波看来,推动消费者接受共享汽车最重要的因素是便利性。

  普华永道的分析报告显示,5个在分享型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行业将会在2025年浮现,其中就包括汽车共享。中国汽车分时租赁市场以超过50%的速度发展,预计在未来五年内还将以大约每年25%的速度增长。

  目前,一二线城市是各家企业的必争之地。其中,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共享汽车市场的绝对主导车型,占95%以上。

  广州道路运输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何丽敏指出,目前中国社会汽车保有量1.5亿,如果一辆车服务8个人,可以满足十几亿人口的需求。“随着共享经济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普及,加上政府对新能源车辆的补贴,共享汽车迎来发展机遇期。而‘80后’、‘90后’成为新生的消费主力,有利于共享汽车市场接受度的提升。”

  汽车分时租赁能否兴起?

  “随着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兴起,曾在美国市场失败的汽车分时租赁很有可能在中国取得成功。”

  以小时或天计算、“随取即用”的汽车租赁模式,并不是一个完全新鲜的概念。作为一种新兴短租共享模式,分时租赁在1990年代兴起于欧美。全球第一家分时租车公司Zipcar诞生于1999年。

  新技术改变了人们使用汽车的方式——移动互联技术把出租车、汽车租赁改造成为网约车、分时租赁。随着“共享”概念在中国的火爆,汽车分时租赁有望迎来“第二春”。咨询机构罗兰贝格2017年4月发布报告《汽车分时租赁如何在中国获得成功》称“中国现有超过2.6万辆分时租赁汽车,数十家业务运营商”。

  不过,与共享单车快速融资、快速扩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汽车分时租赁至今未迎来爆发式增长,玩家多而小,未出现独角兽企业,甚至没有一家全国性企业。

  就连分时租赁的发源地——美国市场同样不容乐观。分时租赁汽车的始祖Zipcar在2013年被租车巨头安飞士以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后退市。这基本宣告了美国市场中,分时租赁挑战传统租车的失败。Zipcar于2011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最高市值达到12亿美元。

  “随着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兴起,曾在美国市场失败的汽车分时租赁很有可能在中国取得成功。”彭波分析认为,“中国人均拥有车辆少,传统汽车租赁公司发展一般,一二线城市交通比较拥堵,分时租赁有天然沃土。”

  第三方研究机构的报告也给出了乐观预判,中国的汽车分时租赁将是一个百亿级的市场。近日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2017中国互联网汽车分时租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互联网汽车分时租赁市场规模达4.3亿元,预计到2020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92.8亿元。

  在广州,共享汽车的投放量不断增加。广州道路运输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广州共有近3000辆共享汽车,有9家分时租赁企业在运营,预测今年内将有13家企业陆续投放逾2万辆纯电动共享汽车。

  数据显示,环球车享每车每天使用时长是4.2小时,使用时长达到5小时后开始盈利。黄逢一表示,“广州市场还在继续推广,5年以后全国可能有20万—30万辆车,上海市场已经看到了盈亏平衡点”。

  共享汽车的未来或是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是未来的大方向,对网约车、分时租赁会有革命性的影响。”

  共享汽车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众多传统车企、科技公司以及创业企业逐鹿这一新市场,形成当前多方混战之势。

  分时租赁正处在自由竞争阶段。面对欧美国家已有共享汽车企业倒闭的现实,中国共享汽车企业必须先学会如何“活下去”。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共享汽车行业离赚钱为时尚早,企业活下去的关键在于融资和获得客户的能力。“现在还处在‘砸钱’阶段,最重要的是赢得市场份额。”

  黄逢一则表示,共享汽车和其他分享经济行业有所区别,不是一个纯粹互联网运作的平台,更多的是资产端的配置,而汽车的重资产配置对企业寻找盈亏平衡点提出了很高要求。

  “在中国,新兴行业的参与者一窝蜂涌入,会有人活下来也会有人离场。共享汽车要面临长期的资产端投入。我认为,越早能找到盈亏平衡点的企业,就能够活得越久。”黄逢一如是说。

  而最令资本和行业参与者憧憬的是,未来无人驾驶技术将使分时租赁和网约车合二为一。

  普华永道的报告指出,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将给分时租赁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延展空间。2025年后,通过无人驾驶,一方面消费者可以享受自动的专车服务;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实现智能自动调度,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网约车鼻祖Uber是无人驾驶技术的探路者之一,去年9月推出无人驾驶汽车载客服务,在美国东部上路试运行。

  何丽敏认为,无人驾驶的成熟只是时间问题。未来共享汽车的理想模型,必然是通过大数据挖掘出行需求量,再通过无人驾驶技术进行车辆的流通,提高车辆的利用效率和道路资源的利用效率。

  “无人驾驶是未来的大方向,对网约车、分时租赁会有革命性的影响。但距离民用无人驾驶还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在此之前,企业应做好现有的布局。”黄逢一说。(记者 唐子湉 彭琳 实习生 覃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