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机世界第一的中国风电十年出口仅2.5GW

来源:
时间:2017-05-11 10:31:46
热度:

装机世界第一的中国风电十年出口仅2.5GW最近,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了《全球风电报告:年度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风电累计、新增装机容量均居全球第一。在这一年,中国风

  最近,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了《全球风电报告:年度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风电累计、新增装机容量均居全球第一。在这一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23.37GW,累计达到了168732MW。

  然而要是去看风电机组的出口量,规模显得太小了。截至2016年底,中国风电机组累计出口容量仅仅超过250万千瓦。

  国际市场是绕不开的

  5月8日,金风科技旗下全资子公司与澳洲大型电力零售商Origin Energy签署协议,成功收购后者在澳洲最大的待建风电项目Stockyard Hill,并与Origin就该项目签署长期购电协议。这是走出去投资风场项目最新的一例。

  但看出口风机产品,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统计,2016年在全球前十大整机制造商中,中国企业有金风、联合动力、明阳、远景四家,可是它们的市场份额几乎绝大部分来自中国本土市场(一色儿的飘红)。但是我们看下图里面维斯塔斯、GE、歌美飒这些老牌风电企业,它们的市场分布就比较均衡。

  (备注:只包含陆上风电。红色代表亚太市场,蓝色代表美洲市场,绿色代表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

  彭博新能源财经分析师周忆忆表示,“其实中国整机制造商2007年就开始出口,但是十年时间过去了,我们可以看到相比国外制造商,出口量非常少,几乎上是2%(总装机量)的容量,没有实现出口提速。”

  正是因为几乎完全依赖于国内市场,2016年金风科技虽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但目标市场的单一性导致其排名从2015年的第二,下降至2016年的第三。风电咨询机构MAKE作出上述分析。

  在5月6日召开的“2017年中国风电产业国际化研讨会”上,就有能源局官员表示,“国际市场是绕不开的”。该官员作了分析,“如果说未来光伏和风电成本不发生颠覆性变化的话,风电大概到2030年也就5亿千瓦的规模(2016年底已经接近1.5亿千瓦)。这样算下来平均每年的增量也就是两千万。当然还有专家认为未来风电会逐渐减少,太阳能会增多,这样风电大概4亿千瓦,这样计算未来15年,每年大概也就七八百万千瓦的新增装机量。”

  根据此前能源局发布的2016年风电并网运行情况,2016年全年新增风电装机1930万千瓦,较2015年装机量3297万千瓦直线下降近14GW。国内市场放缓,“逼迫”国内整机制造商们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2012年的风电”寒冬“,大多数人日子都是不好过的,产能严重过剩,对限电没有思想准备,当年新增装机1296万千瓦,同比下降26.5%。所以,走出去不仅是开拓市场空间,更是为了应对某一区域市场的波动。

  风电走出去的重重挑战

  大家都认为中国风电企业需要走出去,但是走出去并不容易,不然也不会10年时时间只出口2.5GW了。风电走出去至少面临3大难题。

  1、认证是一大门槛

  技术壁垒是广泛存在的国际贸易隐性壁垒,也影响了中国风电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这方面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各国之间的检测认证制度并没有完全接轨,不仅使得设备企业需要在不同国家进行多次反复认证,增加成本,更导致优良产品出口受阻。

  风能协会秘书长、国际电工委员会可再生能源认证体系(IECRE)副主席秦海岩提到,“出口过程中,认证成了一个躲不过去的一个门槛”,他说,“认证有来自几个方面的需求,有的是当地政府要认证,比如说南非一定要有认证,没有认证就不能参与这个项目建设。有的来自业主,说买风机一定要有认证的,有的来自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不仅关心谁来贷款,还关心机组有没有经过认证。”

  2、运维是短板

  海外的一些开发商,特别是经验较缺乏的开发商倾向于签订风险小、运维时间长的运维合同。彭博新能源财经对比了中国与海外整机制造商提供的运维合同发现,海外制造商不单单提供时间的可利用率保证,还提供发电量可利用率保证,这样开发商签约海外整机制造商的风险就小一点。

  上图左下角是海外运维合同年限趋势,深蓝色部分为超过10年运维合同的市场份额,可以看到这一趋势占比越来越大。周忆忆提到,中国整机制造商目前提供不了这么长时间的运维合同,这是中国整机制造商目前的一个短板。

  另外她还提到,海外整机制造商提供了包括风厂前期微观选址、后期提升发电量等定制化服务,对开发商来说很有吸引力,但中国整机商在提供增值服务上的竞争优势还不是很明显。

  3、融资瓶颈

  明阳智能副总裁从制造商角度分享了在海外市场遇到的融资难题。

  他具体提到,一个就是融资及信用保险成本高,在海外享受不到低利息融资,再加上运输成本,中国新能源设备综合成本接近欧美设备,整体性价比优势不明显。

  上图是彭博新能源财经对风机价格竞争力作的分析,单看2017上半年,除中国外全球风机销售价格约86万欧元每兆瓦,中国66万欧元每兆瓦。虽然中国生产的整机有22%的价格优势,但考虑到出口过程中遇到的运输费用等,这一竞争力大大减弱。

  上述明阳智能副总进一步分享,第二个因素是融资时间长,对外投资审批、银行评审,信用保险评审等,完成整个评审有时甚至需要一年时间。而海外在这个过程中政策变化非常大,造成风险也非常大。

  第三,国际项目都是一些无追索权的项目融资形式,但目前国内几大商业银行都要求主权担保,在新能源领域很难实现。还有就是“中国元素60%”的要求,中国设备要在东道国具有竞争力必须逐步本地化,这也成为制造商走出去的压力。(【无所不能 文丨豌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