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与石油为邻:兰州水污染后的油气开发环境风险思考

来源:
时间:2014-04-25 18:30:15
热度:

与石油为邻:兰州水污染后的油气开发环境风险思考“与石油为邻,我们必须学会管控油气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环境风险。兰州水污染事件不是个案,事后更需要整个油气工业引以为戒。王进

“与石油为邻,我们必须学会管控油气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环境风险。兰州水污染事件不是个案,事后更需要整个油气工业引以为戒。王进喜的铁人精神来自对中国贫油、人民积弱的忧患,而如今石油生产不能以为害国民环境安全为代价,因为这是对油气工业最大的曲解。”兰州威立雅水厂受污染自流沟兰州的自来水有一位危险的邻居——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原油管道。兰州市政府在4月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当地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为国家规定(每升小于10微克)的约20倍。人长期处于苯环境之下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导致贫血和白血病等疾患。该事件的原貌在兰州市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调查中得以还原:兰州威立雅水厂自流沟与原兰州石化一条管道交叉,该管道目前已废弃,但分别发生在1987年的原料动力厂原油蒸馏车间渣油罐物理爆破事故,以及2002年的原料动力厂原油蒸馏车间泵出口总的开裂泄漏事故遗留大量未回收渣油,渗入地下后污染水厂自流沟。在高度依赖能源的现代生活中,人类被迫选择与石油为邻,这也使人类不得不去重新思考人与能源的关系。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黄岛居民数十年行走、居住在输油管线之上,当油管闪爆62人逃无可逃葬身于那漆黑的原油里。盛产页岩气的美国宾州,当地居民用打火机点燃了家中的自来水,而水里的天然气来自他们“后院”的天然气井场地下水渗漏事故……一套成形于上世纪的错误规划石油的基本成分是烷烃、芳香烃等碳氢化合物,具有这些烃类化合物的毒性。石油对环境的污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油气挥发污染大气环境,表现为油气挥发物与其它有害气体被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产生致癌物和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等;二是地下油罐和输油管线腐蚀渗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不仅造成土壤盐碱化、毒化,导致土壤破坏和废毁,而且其有毒物能通过农作物尤其是地下水进入食物链系统,最终直接危害人类。虽然兰州水污染事件原因最终被环保部定性为“供水企业的监管不力”,但污染源所属兰州石化从选址规划到生产监管再到事故处理机制,无一不暴露出我国油气工业中如幽灵般忽闪忽现的环境风险。曾因炼油污染被索赔百万的金陵石化董事长张大福为石化行业鸣过不平,呼吁民众莫将石化与环境污染画等号。的确,化工厂的环境风险也被划分高低等级,其选址越靠近水源及居住群落,其风险就要越高。威立雅水厂水源取自黄河,首先由威利雅集团下属的一水厂进行一次处理后,经自流沟输入到二水厂,经过精细化处理后最终送达居民家中。而此次受污染的区域就位于这条连接一、二厂的自流沟与兰州石化管道的交叉地段。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的前身成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2006年9月,兰州市对该市供水集团45%的股权进行公开招标。面对报价大都在5亿以下的局面,法国威立雅公司以价17.1亿元的高价中标。兰州石化前身为兰州炼油化工总厂和兰州化学工业公司,1956年开工建设,1998年划归中石油,2007年两家公司组建为今天的兰州石化。水厂与化工厂几乎于同期规划上马,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刚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百废待兴,相关环境风险与标准匮乏,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自流沟与原有管道的交叉规划似乎可以被理解。但时隔六十多年,当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办法已明文规定,在法规施行前在水源保护区内已建成的有污染项目,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分别不同情况,责令限期治理、搬迁、拆除或者转产、关闭的前提下,这条关乎兰州上百万居民饮用水安全的自流沟为何依然处在化工厂、化工管线、居民区、污浊的地下水的层层包围中?而所谓的“石化企业附近至少应该有200米以上的安全防护距离”的条例也形同虚设,世世代代居住在兰州市西固区桃园村贾家堡村的村民在数十年的时间里仍与化工厂为邻,多次向当地相关部门提出搬迁的请求,却始终得不到答复。环境监管没有“偶然性”不过该事件最令人感到诡谲的是威立雅公司在苯超标曝光后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的陈辞,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闫晓涛百口莫辩后,竟找出“此次检测出苯超标具有偶然性”这样的借口搪塞。何谓偶然性,闫晓涛解释称根据相关规定,苯为非常规检测指标,但由于该公司承担了一个对甘肃各地县市自来水进行检测的项目,顺便检测了兰州水质,才提前发现了自来水中苯含量超标。以威立雅水公司的逻辑来看,因超出非常规检测指标范围之外的污染源污染了自来水,可能时常有,但公众只有在水厂偶然的一次超范围检测中才能幸而得知,这就是关乎240万兰州居民饮用水安全的“偶然性”。无怪各大媒体一起发声喝斥这“混帐话”。 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全文显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