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食品安全及污染问题新挑战:山寨食品屡打不绝 洋食品问题多

来源:
时间:2017-04-06 09:32:13
热度:

食品安全及污染问题新挑战:山寨食品屡打不绝 洋食品问题多 近日调研了解到,随着食品安全进入全面治理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整体有所改善,约七成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持谨慎乐观态度

 近日调研了解到,随着食品安全进入全面治理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整体有所改善,约七成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持谨慎乐观态度。但随着进口食品、网络食品迅速增加和新配方新工艺不断升级,现阶段食品非法添加等风险明显增多,防控难度较大,制假售假屡打不绝。面对新形势,多地也在积极创新食品监管方式,构建以大数据和互联网为基础的全新“智慧”监管机制。

食品安全整体态势明显改观

近日走访北京、天津、安徽、广东等多地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四个“最严”监管体系的落地实施,食品安全整体态势有了明显改观,全国没有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在北京大兴西红门荟聚商城三层一家餐馆门前,说起食品安全,32岁的张女士表示:“前两年确实有段时间非常紧张,现在一方面感觉管得更严了,另一方面,自己也多注意,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担心了。”天津市南开区的市民邓女士说,现在出台了不少法规措施,如果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感觉食品安全还是比较有保证的。

国家食药监总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范围内组织抽检食品样品25.7万批次,总体抽检合格率为96.8%,与2015年持平,比2014年提高2.1个百分点。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蛋、蔬、果等食用农产品以及乳制品等大宗日常消费品,抽检合格率均在98%左右。一些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品种和指标,如乳制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小麦粉中的黄曲霉毒素B1、蛋制品中的苏丹红等,三年抽检样品均全部合格。

随着政策出台密度、治理处罚力度以及信息公开程度的加强,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正在提高,综合治理的社会效果逐渐体现。中国食品科技学会连续数年对食品安全热点进行跟踪和解析,大数据分析发现,食品安全的舆情热点由2015年的81.5%下降至2016年的56.7%,下降了24.8%。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发布的《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大数据研究报告》显示,约七成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持谨慎乐观态度。

农兽药残留等难点问题屡打不绝

虽然治理有成效,但在抽检合格率上升的情况下,不合格产品检出的绝对数量仍然较大,食品安全的化学性风险十分突出,假冒伪劣、“山寨”食品屡打不绝,加之进口食品、网络食品和新配方新工艺迅速增加,现阶段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农兽药残留超标易发多发。广州市荔湾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监管科科长袁富汉说,桂花鱼、多宝鱼等皮薄的鱼容易受伤,而孔雀石绿可以让鱼的受伤面不扩散,看起来更新鲜。这种问题过去几年一直是“老大难”。

——非法添加、滥添加问题依然突出。在2016年抽检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在不合格样品中占比超过1/3。

——假冒伪劣、“山寨”食品屡打不绝。一些“山寨”食品、“三无”食品仍在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大行其道。记者采访过程中看到,一款“江源”牌果汁,在外包装上仿照知名饮料品牌“汇源”果汁,喝起来有明显怪味;一款小点心,外包装跟“港荣蒸蛋糕”几乎一模一样,但连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基本信息都没有。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生经常吃零食的占52%—73%,这些小零食大多不是产自大型食品企业。

市场新动态带来监管新挑战

随着食品消费市场需求和服务模式的变化,老百姓获取食品的渠道、方式越来越多,食品种类更加多样化,商家、企业生产技术也在更新,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诸多挑战。

近年来,网购食品越发流行,食品行业电商呈现强劲发展趋势。从各大电商网站食品销售数据飙升,到低价拼团水果走红微信群,电商食品交易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网络食品安全的潜在风险也在加大。而随着外卖订餐日益火爆,线上“高大上”、线下脏乱差的餐饮小作坊逐渐浮出水面。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一项体验式调查报告显示,网络外卖订餐存在有异物等不符合卫生安全要求、平台登记商家线下无证经营等诸多问题。

1  2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