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高压驱动城市清洁发展有实效

来源:
时间:2017-03-30 14:33:19
热度:

特高压驱动城市清洁发展有实效编者按 最大用电负荷2082万千瓦、年用电量1020亿千瓦时的国际化大都市,不再依靠燃煤电厂供电……今年3月,随着华能北京

  编者按  最大用电负荷2082万千瓦、年用电量1020亿千瓦时的国际化大都市,不再依靠燃煤电厂供电……今年3月,随着华能北京热电厂全部机组按计划停机备用,北京在全国首个实现了全部清洁能源发电,成为我国最早告别燃煤电厂的城市。很多人不禁要问“下一个‘无煤化’的城市会是哪儿?”“北京模式”能否复制?  

    当然,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基因与个性,不会有完全复制的模式。但不可否认,目前清洁发展已融入我国城市发展的灵魂,作为城市转型中的样本,北京发电“无煤化”之路无疑向城市管理者展示了“北京模式”的能源变革探索,为与其一样不堪煤电排放引发环境“重负”的城市提供能源清洁化发展的范本。 

   3月18日,北京最后一座大型燃煤电厂关停,北京自此进入发电“无煤化”时代,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全部实施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这对我国早已不堪煤电“重负”的华东、华中地区部分城市来说有何借鉴意义?“北京模式”能否复制?对此,本报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调查。 

  “外来电+清洁能源”

  是能源结构调整主要方式

  “北京的‘去煤化’历程走了很久,关停这样规模的一个电厂只是在发电侧‘无煤化’的一个节点。”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能源经济与能源政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对于大城市来说,解决环境容量问题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从目前我国大城市发展的模式来看,关停或者搬离城市内部的大型燃煤电厂,取而代之高比例的外来电加上清洁能源,是比较主流的解决方式。” 

  据了解,北京是典型的资源输入型城市,约60%的电、40%的成品油、100%的天然气需外部供应。其中,北京的跨区送电步伐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以创造北京电网负荷历史峰值的去年夏季为例,北京本地发电出力772.8万千瓦,外受电力1310万千瓦,外受电力比例达63%,这意味着北京城每三盏电灯中就有两盏由“远方的电”点亮。 

  尤其是去年6月,北京首条特高压入京通道——锡盟-北京东-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的配套北京东-顺义工程建成投运,北京市民开始用上特高压输送的清洁电力。“十三五”期间,北京电网规划实施7大外受电通道工程,其中3项为特高压下送工程,预计到“十三五”末,北京地区将通过特高压、柔性直流等方式引入内蒙古、张家口等地区的清洁电力,受电能力将由1700万千瓦增至3700万千瓦。 

  对此,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总工程师王金南评价说:“跨区送电显著减少了北京燃煤的大气污染排放;另一方面,随着特高压等技术的发展,跨区输电的总体能源利用效率可以高于输煤的能源效率。”

  特高压将提高

  城市能源利用清洁化程度

  那么,我国其他大城市能否像北京一样提高区外来电比例以降低煤炭消费呢?  

  目前,我国东中部地区集中了全国2/3以上的煤电,环境污染和土地紧张矛盾日益突出,已不适合再建大规模火电厂,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势在必行。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的预测,“十三五”期间,世界经济有望平稳复苏,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华东地区用电量将保持较快增长,拿什么来填补这些增量?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模式”对华东地区无疑具有借鉴意义,即加快实施跨区送电项目,逐步提高外输电比例。 

  林伯强也表示:“以后,在大城市中心再建大型火电厂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原先的火电厂要么外迁,要么关停。虽然国外有些大城市保留了火电厂,但也多在城市边缘。然而,大城市都是能源消耗大户,能源供给缺口如何填补,依靠新建的调峰燃气发电和清洁能源发电是不够的,因此未来城市发展大比例采用外来电很正常。”

  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力争实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其中,“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这一点,在2014年2月12日国务院研究部署加强雾霾治理的常务会议上被明确为“实施跨区送电项目”。 

  从城市能源变革的角度来看,转变能源配置方式,对大多数国内城市来说,主要是由过去过度依赖输煤的能源配置方式和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转变为“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清洁低碳、跨区平衡型”的能源配置方式。其中,特高压无疑将发挥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溪洛渡-浙西、宁东-浙江等特高压直流工程,以及淮南-浙北-上海、淮南-南京-上海等特高压交流工程在推动长三角城市清洁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为这些地区送去了清洁电力,还有效降低了当地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降低了煤炭消费。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北部、西部发电清洁化程度越来越高,其经济性越来越好以后,大比例外送电作为大城市的主要能源供给,将提升整个城市的能源利用清洁化程度。如从新疆送来的清洁电力加上特高压输电成本,与东部地区当地的清洁发电成本比较,其较低的价格肯定更受欢迎。同时,如果从山西送电比新疆送电要贵,那么考虑其经济性、环境成本,新疆电就受欢迎,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等输电优势就会凸显。有数据显示,我国西部、北部煤电和西南水电基地通过特高压送电到中东部地区的电价,比当地火电上网电价低0.06—0.11元/千瓦时。 

  能源结构优化

  驱动城市升级发展

  是否仅依靠足够的区外来电就可以了呢?林伯强指出:“北京最后一座大型燃煤电厂关停只是北京在发电侧‘无煤化’的一个节点,其实北京应该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用电侧‘无煤化’上来,控制用电侧散烧煤比例,通过‘煤改电’来获取更加清洁绿色的取暖方式将更有利于污染控制。” 

  据了解,按照国家关于推进“清洁能源采暖”的要求,北京“煤改电”工程从2003年起实施,截至目前,已有近60万户居民受益,仅2016年就有574个村19.8万户居民完成“煤改电”工程,相当于每年可减少燃煤消耗68.1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015.8吨、氮氧化物2189.6吨。根据相关规划,“十三五”期间,北京还将对1521个村67.4万户居民实施“煤改电”工程。此外,环顾衣食住行,从家庭里取暖的“煤改电”到电动汽车的应用、充电设施的建设等,这不仅是北京实施电能替代的举措,也代表了城市能源变革中的用能趋势。 

  当然,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基因与个性,不可能完全复制。但不可否认,清洁发展已融入中国城市发展的灵魂,北京发电“无煤化”之路无疑向城市管理者展示了“北京模式”的能源变革探索。同时,北京在用户侧大力推进的 “煤改电”、发展电动汽车等电能替代举措,也为其他城市的清洁化发展之路提供了借鉴。 

  如2016年,上海电网消纳清洁能源逾480亿千瓦时,占全年用电量32%;浙江电网消纳清洁能源超过779亿千瓦时,杭州因G20峰会契机,在绿色交通、电能替代方面走在前列;苏州被确立为国际能源变革典范城市,到2020年,清洁电力占比将提升至50%……与北京相比,长三角城市群燃煤电厂分布相对密集,但并不妨碍这些城市逐步转向清洁发电的发展趋势。 

  作为城市转型中的样本,“北京经验”证明了能源变革需要科学决策、长远规划,符合城市特色,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正确路径将驱动城市升级发展。由此可见,能源变革不仅在城市全面发展中大有可为,其与城市全面发展必须相辅相成,融入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支撑未来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 (王旭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