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解析发展实体经济的“荆门现象”(上、三个坚持打出“组合拳 ”)

来源:
时间:2017-03-29 13:33:17
热度:

解析发展实体经济的“荆门现象”(上、三个坚持打出“组合拳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全省第一,其中实体经济投资占比为65.9%;市场主体总量增长率全省第一;全国城市综合信用排名全省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全省第一,其中实体经济投资占比为65.9%;市场主体总量增长率全省第一;全国城市综合信用排名全省第一;公共资源交易量增长率全省第一;征地报批量仅次于武汉全省第二。这是2016年湖北省荆门市交出的一份发展实体经济的漂亮答卷。

  荆门市委书记别必雄说,“秘诀”就在于补短板疏堵点打出“组合拳”,做到了“三个坚持”:即坚持多措并举,优化发展环境;坚持靶向施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改革创新,打通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之间“最后一公里”。

  多措并举优化发展环境

  日前,荆门出台了“促进招商引资推动创新发展10项政策、49条措施”,推动各种创新要素向实体经济聚集。这是该市继“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30条”“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30条”之后又一新政。

  “条条都是‘干货’,特别是招商引资的7条措施,在关键要素上给予企业最大支持,很给力。”3月8日,率50余家企业前来荆门考察,了解荆门10项政策清单后,弘信创业工厂投资集团董事长李强说。

  一手抓政策激励,一手还重抓企业减负。去年,荆门停止17项涉企行政事业性、经营服务性收费;全面清理和规范贷款环节收费,降低融资成本;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比例;实行制造业中介费用全部由政府购买服务。全年帮助实体企业降成本近20亿元。

  一方面给“政策”,抓落实,降成本,另一方面,荆门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高效政务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荆门组建行政审批局,划转26个部门108项审批事权,归并六大类集中审批,构建“一窗受理、一章审批、一站服务、一次评估、一网运行、一门通办”的“六个一”新模式。通过标准化建设,该市清理取消申报资料137个,减少审批环节39个,平均承诺时限由7.7天减少到5.4天,再提速29.6%。

  荆门还整合资源,做强公共服务平台,集聚企业发展要素。

  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该市在全国率先组建创新创业服务局。设立规模5.8亿元的引导基金,建成25个“零成本”运营众创平台,对接高校科技成果3400多项。

  打造公共检验检测平台。该市在全省率先统一对质监、食药监、粮食、卫计、农业、畜牧等领域组建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做到“进一家门、检百样货”。

  打造中介机构管理平台。该市设立“中介超市”,通过公开竞争择优选择第一批43家中介服务机构集中入驻,方便市场主体。

  靶向施策助推产业转型

  发展不够、发展不优是荆门实体经济的短板。短板如何补齐?荆门市市长张依涛说,“要以项目为支撑和抓手,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循环发展引领、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这‘四个行动’计划,让荆门的实体经济更有竞争力。”

  “埃斯顿公司为新洋丰肥业打造的这款机器人,去年上岗后,一条生产线可减少12名工人。”3月14日,荆门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彭勇介绍说,为提升工业信息化水平,今年该市将推广300台套工业机器人。

  为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百企技改”和“机器人换人”行动计划出台,每年完成技改项目100个以上。2016年,全市推动320家企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42亿元,同比增长25.7%。大力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对同行业21家“僵尸企业”和困难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既淘汰了落后产能,又培育了新的增长点。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野蛮生长”。

  通用航空全产业链初具雏形。中航工业与荆门市合力打造的国内首个爱飞客镇,集飞行器制造、通航运营、飞行培训于一体,已有11家通用航空企业落户。全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基地呼之欲出。在荆门高新区,随着长丰猎豹汽车的入驻,到2018年,将释放15万辆整车产能;以新能源汽车为龙头,金泉新材料与格林美公司合作,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储能动力电池循环产业基地。

  循环经济产业园效益显现。正在建设石化、磷化、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四个循环经济产业园,荆门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依托25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全市有12家企业成为全球细分领域技术领跑者、28家企业成为全国细分领域“单打冠军”。

  聚焦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智能制造、数控机床等新兴产业,2016年,荆门先后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的产业龙头企业79家,带动90家核心配套企业和300多家关联企业落户,已建成20个特色产业集聚区。“一个产业发展规划、一家产业投资公司、一只专业化招商队伍、一个公共服务平台、一只产业发展基金”的推进机制也迅速建立。

  改革创新引来金融活水

  崭新的标准化厂房内,500台崭新的数控机床排列整齐,一个个信息电子产品配件从这里下线,随即销往小米、华为等IT巨头。3月12日,记者在荆门市钟祥南湖新区看到,长富精密电子零部件项目生产线一派忙碌。“这个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不到5个月。”长富公司总经理陈风春介绍,该项目占地245亩,政府已为其建成9栋标准化厂房。

  企业投资离不开厂房、设备等重资产,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重资产投入过多,容易造成短贷长投、资金链紧张。为此,荆门采取政府投资重资产、企业投资轻资产的“拎包入住”模式,破解现实难题。对投资额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荆门先为企业提供量身打造的标准厂房、生产设备等,再通过收取租金或逐年回购的方式,收回成本。

  荆门市招商局副局长陈进波说,重资产建设有效帮助有意扩大投资的企业避了险、解了渴、救了急,使项目投产实现“零等待”,成为荆门提升招商引资竞争力的关键一招。2016年,全市实施重资产项目62个,获批银行贷款180.6亿元,建设厂房及公共服务平台305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入驻企业184家。

  创新重资产建设模式只是荆门坚持改革创新、打通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荆门还创新财政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通过整合各类财政专项资金,设立总规模180亿元的特色产业基金,变资金为基金。同时,创新直接融资模式,与厦门弘信创业工场等合作,建立“特色产业链+产业互联网+基金”直接投资模式,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提升产业集中度。

  政银企合作机制也不断深化。设立企业过桥还贷资金池、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中小企业担保资金池,为实体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为企业增信,为金融机构分担风险,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信心。

  一系列发展实体经济的组合拳提振了企业家和银行的信心,激发实体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2016年,全市实施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项目471个,完成投资692.9亿元,同比增长30.2%,26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记者 魏昊星 柳洁 欧小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