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伪命题:煤电去产能

来源:
时间:2017-03-28 14:32:52
热度:

伪命题:煤电去产能如果按照现有的市场规则不打折扣地执行,煤电领域不需要行政手段去产能,就能通过优胜劣汰,重新找回平衡。随着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的放缓,以及煤炭价格的上涨,煤电在经历了短

  如果按照现有的市场规则不打折扣地执行,煤电领域不需要行政手段去产能,就能通过优胜劣汰,重新找回平衡。

  随着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的放缓,以及煤炭价格的上涨,煤电在经历了短暂的黄金期之后,迅速坠入了寒冬。这一变化,远远超出了业界的预期。国电集团董事长乔保平甚至断言,今年煤电将陷入全面亏损状态。

  让煤电陷入困境的除了燃料成本上涨外,最直接原因是煤电机组的发电小时数普遍大幅下滑,而与发电小时相对应的,是煤电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和由此带来的大量过剩。

  2016年,我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仅为4165小时,创下52年来新低。而新增装机在国家能源局急踩刹车的情况下,仍有较大规模的增长,这种格局无疑让政策管理部门非常头疼,于是在去年提出发电企业供给侧改革之后,今年又提出煤电行业去产能。

  然而,将行政之手伸向煤电领域,就像几年前将火电项目审批权下放地方政府一样荒唐。因为,煤电行业只要设计好市场规则,并不需要行政的过度干预。

  为什么煤电行业不需要行政手段去产能?

  今年两会上,煤电去产能话题首次在政策端释放,随后不断被热议,相信未来一段时间会有系列配套文件出台。煤电当前的装机的确过剩严重,尤其是几年前火电项目审批权下放之后,短时间内上马了大量火电机组,近两年开始陆续投产,更加剧了电力过剩格局。

  然而,煤电领域却不需要行政手段多度干涉,因为按照目前电力体制改革的相关文件,煤电完全可以以市场手段进行自我调节。以行政手段干预,只会“好心帮倒忙”

  2016年7月出台的《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工作的通知》已经对煤电的发展做了明确的安排,一是新投产的机组不再安排发用电计划,并逐步取消目录电价。另一方面,逐步减少和取消存量的计划内电量,并最终全部推向市场。

  上述规定意味着,未来发电端的“粮票”将会取消,几年之后,煤电机组将不再受政策保护,全部市场化,这就会导致电厂的发电量不再平均分配,成本低、效率高的电厂将在竞争中胜出,而包袱重、管理差的电厂将面临无电可发的窘境,最终被淘汰出局。

  事实上,在计划电量率先放开的一些省份,已经出现了上述状况。2016年,在甘肃省某市,一家拥有四台煤电机组的发电厂,年度电量竞标中无一度中标,后在电厂与当地政府协商的情况下,勉强发了一台。而随着电改的不断深入,相信这样的案例将不再是个案。

  因此,如果当前的相关政策可以不打折扣地执行,一些不具竞争力的煤电厂自然会被淘汰,实在不必再出台去产能的细则,因为一刀切的政策会留下一些本该淘汰的落后产能,而那些有竞争力的产能有可能被错杀

  而这样的事情,刚刚发生在煤炭领域,而有些地方甚至目前还在发生。

  煤炭一刀切去产能恶果难除,煤电避免重蹈覆辙

  煤炭价格自2012年入冬之后,曾一落千丈,整个煤炭行业过去几年经历了历史性的寒冬。本来寒冬过后,经过市场的洗礼和淘汰,一部分落后和过剩产能会被市场淘汰,煤炭市场找回自身平衡。这本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可在煤炭行业经历蜕变的关键时刻,国家相关部门率先撑不住了,出台了多个煤炭去产能文件,最终使煤炭市场出现人为的反转。

  起初,煤炭价格下跌,发改委撮合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谈价格,目的是让煤价企稳,被压制多年的电力企业根本不予理会,在发改委组织了数十次以企稳价格为主题的会议之后,仍收效甚微,于是只好作罢。

  于是,相关部门亮出了最后一个杀手锏——276天工作制!不管过剩产能、先进产能,所有企业全年生产时间不能超过276天。这一招果然立竿见影,煤炭产量大幅下降,库存迅速减少,煤炭价格直线回升,完成了一个大写的V型。

  市场的迅速回暖,连煤炭从业者都觉得非常意外,没想到由寒冬到春天转换得这么容易,但明眼人实际上很清楚,这一人为减产的政策对于煤炭行业而言无异于饮鸩止渴:因为本该淘汰的产能并没有被移除,就像肿瘤之于病人,你并没有把肿瘤摘除,而是保守治疗,打了点营养素,暂时保住了性命,但一旦扩散,终将依然难以挽回。

  276天工作制让煤炭企业尝到了甜头,也因此把发电企业拖入了另一个极端,几天前发生在宁夏的新一轮煤电打架成了最有说服力的案例。

  由于煤炭价格高企,宁夏的七家大型发电企业联名上书,要求燃料供应方神华宁煤集团降低煤价,两天后收到宁煤的回复:二季度煤价维持一季度水平,否则断供!

  宁煤的表现就是这么霸气!可这哪里是市场经济?有了困难都去找政府告状,政府此刻变得左右为难,但回头看看之前对煤炭市场的干涉,毫无疑问,这一困局正是上一轮政府调解的直接结果。    

  发挥市场调节功能,煤电行业才能重新找回平衡

  煤电领域去产能的政策已经确定,国家能源局称2017年将淘汰、停建和缓建5000万千瓦以上的煤电机组。如果煤电去产能也像煤炭领域一样搞一刀切,并对各个煤电企业平均用力,那么一定是高效率的,行政手段手起刀落,想减去多少很快就能实现。但这却是个最坏的结果。

  无论在哪个领域,去产能应当遵循的原则是,让强者更强,弱者出局,而不是面对优劣企业平均用力,最终先进产能被淘汰,落后产能难出局。在煤电领域亦是如此,去产能不是平均压缩所有煤电企业装机量,而是让一些企业活得更好,另一些被挤出市场。

  当然,市场并不是完美的,它需要行政手段的适度调解,但在煤炭和电力领域长,长达十多年矛盾的相互转换,归根结底是行政之手伸得太长:或不相信市场本身,或有意显示其存在的价值。

  我国从短缺经济过渡到全面过剩,仅用了一二十年时间,这是人类经济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而过剩产能的快速形成,最大的的贡献者就是行政之手的过度干预,以及由此产生的地方保护。

  因此有人这样说,在中国就没有产能过剩,目前我们所看到所谓的过剩,都是地方保护主义的副产品。

  在煤电去产能即将被推行的当下,有关部门应当充分放手于市场,因为只有市场手段调节出来的产能减少,才是健康和可持续的供需平衡,才能让多年来积累的矛盾得以释放

  如果有形之手继续干涉,那么请在伸手之前问自己一句:煤电严重过剩的直接原因来自哪里?之前过剩的项目又是谁的大笔画的圈?(作者王高峰为《能源》杂志副总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