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厉害的中国风电行业“国家队”

来源:
时间:2017-03-14 15:31:38
热度:279

厉害的中国风电行业“国家队”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再次强化了军民融合的当代意义。今年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再次强化了军民融合的当代意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住渝全国政协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关于支持重庆设立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建议》,呼吁请求国家相关部门助力重庆设立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实现军民融合创新。

  重庆是我国西南国防科技工业重镇,建国以来长期致力于军民融合发展,并在这一领域有着广阔的探索发展前景。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简称“海装风电”)正是通过军民融合孕育而生,根植重庆,开花结果,肩负起了中国风电行业“国家队”使命,成长为国内专业从事风电装备研制、新能源投资开发和工程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缘起军民融合海装风电应运而生

  中船重工是中国主要军工集团之一,是中国船舶行业唯一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主要从事海军装备、民用船舶及配套、非船舶装备的研发生产。中船重工确立的战略目标是建设军民融合、技术领先、产融一体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中船重工在重庆的企业包括重庆船舶工业公司等10余家单位,重庆船舶工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门类和研制体系,具有较强的综合开发能力和竞争实力。为进一步提高重庆船舶工业的军工科研成果转化率,让军工技术在民品领域实现开花结果,并带动集团内相关单位组团发展,经过调研论证,船舶技术与风电技术具有“有限相关性”,而且风电产业是国家新能源政策支持发展的朝阳产业。因此,2004年1月,中船重工授权重庆船舶工业公司牵头集聚多家军工配套商共同出资,成立了海装风电。所以,军民融合从海装风电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了企业基因,并为其成长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人才是企业发展源动力,更是军民融合的显著特征。为充分发挥军民融合的先天技术领先优势,海装风电采取了“五大融合”创新举措(即“军民技术融合、央企与地方融合、央企与央企融合、国际国内融合、产学研融合”),搭建起了崭新的风电科研团队,不断掌握风电核心科技。

  在军民技术融合方面,海装风电依托中船重工强大的军工装备研制实力,将深厚的军工技术积淀运用于风电机组研制开发。

  在央企与地方融合方面,在中船重工与重庆市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海装风电带动了地方国企、民企共同参与研制,共同发展,产业集群效应超百亿元,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产学研融合方面,海装风电获得国家科技部唯一授权成为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平台建设单位,并与重庆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共同组建了博士后工作站、硕士培养点,同时和中船重工旗下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通过多种形式的集成创新,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目前,海装风电已为中国120多个风电场提供产品和运维服务,并进入欧美高端风电市场,赢得了全球客户的赞誉。

  打造产业集群军民融合效益显著

  在重庆这片热土上,军民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进器。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庆军民融合工作就被赋予了特定历史使命——从最初的“军民结合”到改革开放之初的“军转民”,再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重庆军民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一直不断拓展,融合机制和形式也不断创新。

  在重庆,军民融合在“产业培育和发展、科技进步、基础设施建设、军地双拥共建、国民经济动员”等领域取得明显成效。重庆市现有军工企业事业单位42户,资产总额2020亿元,分别隶属于十大中央军工集团和重庆机电集团。全市还有29户民口企业获得参与军品配套的保密和生产资质,涉及船舶、新能源等多个行业,具备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先进制造能力。2015年,重庆军民融合企业完成工业产值30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比重为14%,成为重庆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新疆三塘湖风场

  在重庆众多的军民融合产业中,海装风电是新能源行业唯一的风电整机商,获得2016年度“重庆市市长质量管理奖”,带动重庆地区20多家配套商共同发展,形成了超百亿元的重庆风电产业集群。

  励精图治,十年一剑。海装风电依托中船重工强大的海工实力、军工技术和科研背景,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市场牵引”的发展理念,构建了风电全产业链,机型涵盖我国所有地理和气象条件,与全球客户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能为全球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进一步突显了军民融合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

  2015年,海装风电成为中国风电整机厂商前五强、全球陆上风电整机厂商前十强,在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排名中逐年上升。过去五年,海装风电主要指标大幅增长,工业总产值从20亿元增至90亿元,销售收入从18亿元增至90亿元,成长为中船重工旗下一类企业,带动了中船重工集团内风电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带动了重庆地区风电产业集群规模化发展,推动了中船重工和重庆市相关优质装备出口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端市场,为海装风电“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化军民融合 海装风电前景广阔

  201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当前,军民融合已进入破除主要障碍的攻坚期和破解深层矛盾的关键期。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

  重庆处于“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上,非常有利于吸引重要的军民合作资源。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出台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目标,建立了军民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并且,重庆市政府和中国工程院联合成立了重庆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

  目前,重庆军工企业和军转民企业占全市重要工业企业的三分之一;和军工有关的科技资源和科技人员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重庆工业总产值当中,军工企业和军转民企业的产值也占三分之一。在全国工业重镇中,具有这样特色优势的只有重庆。

  得益于重庆市深度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的良好政策环境,海装风电正在茁壮成长。海装风电每年推出大量科研成果,集中体现了新常态下军民两用技术互为拉动、互为反哺,共同引领国家科技创新、共促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海装风电重视发挥自身军民融合的产业优势,努力建立健全融合体制,既满足国防安全需求,又能极大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与突破,推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

  海装风电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底气更来自于中船重工强大的装备制造实力。中船重工已将清洁能源确定为“十三五”发展的重点产业,这符合国家军民融合和清洁能源两大战略。

  风电是中船重工确定重点发展的“四大领域、十大产业”之一,其规模经济效益将达数百亿元。因此,在“十三五”期间,海装风电将贯彻落实中船重工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打造“市场引领、技术驱动、产融结合的创新型风电企业,树立风电行业领导者形象”的战略目标。在新常态下,海装风电依托中船重工“大系统研发、大工程技术、大系统服务”的整体优势和高端、成熟的军工技术,能为客户提供最优的风电全面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有国际水准的风电行业领军企业。

27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