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贺禹建议2020年每年核准4-6台华龙机组
贺禹建议2020年每年核准4-6台华龙机组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禹与其他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加快华龙一号核电技术批量建设,确保实现国家减排目标》的提案
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禹与其他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加快华龙一号核电技术批量建设,确保实现国家减排目标》的提案。
贺禹在提案中表示,华龙一号国内示范项目已经开工,并即将在英国核电项目上得到应用,具备了批量建设的条件。
提案建议,中国后续核电项目优先考虑采用中国自主三代技术,尽快启动华龙一号堆型批量建设,从今年起到2020年每年核准开工建设4-6台华龙机组,保持平稳有序发展。
根据官方资料,华龙一号为中国广核集团与中核集团联手研发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其国内示范项目为福建福清5、6号机组(中核)和广西防城港3、4号机组(中广核)。
目前,英国已正式受理华龙一号通用设计审查(GDA),GDA通过后华龙一号将在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上得到应用。
“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条件
《能源“十三五”规划》提出,核电技术要逐步向自主三代集中。贺禹认为,按此要求,华龙一号技术是当前现实可行的选择。
贺禹在提案中列举了华龙一号具备批量化建设的四大理由。
一是安全性符合要求。采用了“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各项技术指标全面满足我国最新核安全法规要求和国际、国内最高安全标准,目前正在英国进行全球公认最严苛的通用设计审查(GDA)。
二是技术相对成熟可靠。是在已经自主掌握并在国内有32台建造业绩、130堆•年运行经验的二代改进型技术基础上,通过渐进式改进形成的新堆型,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设计技术和装备制造体系,95%的设备采用成熟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关键设备如主泵、蒸汽发生器、DCS等均采用成熟定型产品,具有丰富的工程应用和运行经验,剩下5%的新设备也已经全部完成试验验证。
三是产业配套能力强。由于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不存在受制于外方的关键技术和设备,首台机组国产化率即可达到85%,国内现有的产能和资源可以支撑年开工10-12台华龙机组。目前国内4台在建华龙机组质量、进度总体可控,首堆已开始穹顶总装,主体工程土建施工进入收尾阶段。
四是经济性具有竞争力。得益于既有技术和工程经验的继承性以及较高的国产化率,华龙一号建造成本与全球主流三代核电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竞争力。通过批量建设和设计优化,经济性还会进一步提升,建造成本可以做到与二代改进型相当。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国内核电安全高效发展,对于增强国外客户信心、实现核电“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核电实际发展节奏与目标不符
贺禹认为,近几年核电实际发展节奏与我国所希望达到的减排目标要求明显不符。
根据中国在《巴黎协定》的承诺,中国的减排目标为:碳排放总量2030年前达峰并争取尽早达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单位GDP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60%-65%。
“据权威机构测算,为实现我国承诺的节能减排目标,到2030年我国运行核电规模需要达到1.5亿千瓦。”贺禹分析。但现实中,“十二五”以来,全国累计开工仅15台机组,平均每年不到3台,2016年甚至没有核准一个新项目。
“目前我国核电在运装机仅不到3500万千瓦,需要从现在起平均每年至少新建10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才能支撑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打赢这场硬仗。”贺禹表示。
因此,贺禹建议,中国后续核电项目应优先考虑采用自主三代技术,尽快启动华龙一号堆型批量建设,从今年起到2020年,每年核准开工建设4-6台华龙机组,保持平稳有序发展。
而对未来,贺禹认为,2020年以后应实现以自主三代为主发展,确保到2030年核电投产规模达到1.5亿千瓦以上,支撑国家实现减排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