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棋至中局 协鑫面临着哪些危与机?

来源:
时间:2017-02-24 09:39:21
热度:

棋至中局 协鑫面临着哪些危与机?今年1月25日,协鑫集成发布公告预告2016年净利润同比下降,降幅超7成。紧接着,2月8日,协鑫集成第四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决议公告表示,朱共山正式成

今年1月25日,协鑫集成发布公告预告2016年净利润同比下降,降幅超7成。紧接着,2月8日,协鑫集成第四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决议公告表示,朱共山正式成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而距离上一任董事长舒桦正式上任才刚过去不到两个月。这一变动引起了行业注意。协鑫集成怎么了?或者说协鑫怎么了?

我们翻阅了许多公开材料,希望找到答案。

8年再造新协鑫

回顾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26年的历程,2006年和2014年是两个重要的转折点。2006年,协鑫开始了其第二次战略转型,用了8年时间再塑新协鑫。

2006年,协鑫集团旗下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旗下的资产主要为太仓等地的十多家热电厂和一家垃圾发电厂,公开财务资料显示,2006年协鑫全年总收益约9亿港币,员工数目为1085人。

到了2014年,协鑫集团的员工总数翻了近20倍,资产总额已经近千亿元。2014年协鑫集团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集团资产涵盖光伏、电力及天然气等,总额近1000亿元,拥有员工20000多人,旗下拥有保利协鑫能源、协鑫新能源、协鑫集成三家光伏上市企业。其中仅保利协鑫一家在2014年的收益就达到了37亿港币。

这一次战略转型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协鑫从一个运营环保电厂的民营企业,摇身一变,成为一家后来居上的光伏巨头,至今多晶硅硅片的全球市占比分别为1/4和1/3。

回过头来看,这是属于协鑫的惊险一跳,如果没有协鑫在先期开拓项目时较早的介入、项目开拓时对资源乃至资本的极强运作能力,以及领先的、源源不断的技术和业务创新,协鑫的第二次战略转型很有可能是以失败告终。

2006年,朱共山以其老辣的商业眼光看上了光伏这片热土。这一年,中国最炙手可热的人是施正荣,2000年,他选择从澳洲回国创业,创立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用了五年时间成功登陆纽交所,并且是中国大陆首个在纽交所上市的民营公司,2006年,尚德电力的股价达到40美元以上,施正荣以23亿美元(按当年汇率计算约186亿元人民币)的财富,成为当年的中国首富。

这样烈火烹油的财富故事吸引了许多野心勃勃的商业英才,朱共山和他人不同的是,他没有选择简单复制施正荣的故事去生产太阳能电池板,而是进入光伏的上游,生产多晶硅原材料,供应给电池板制造商。

2006年3月,朱共山投资70多亿成立了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江苏中能”),准备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原料。当时国内只有一家“国”字头的企业(新光硅业)拥有千吨级的多晶硅有效产能。2006年7月,江苏中能年产1500吨的多晶硅项目一期工程破土动工,此时多晶硅原材料的价格为60美元/公斤。

2007年9月,一期工程成功生产出第一炉多晶硅,从开工到投产只用了15个月。或许是早已预料到市场行情瞬息万变,一期工程还没投入生产前,2007年8月,江苏中能按照万吨计划又增加了一条年产1500吨的二期生产线,产能扩大一倍,10个月的时间实现投产。而就在短短的4个月后,年产15000吨的三期工程也开始建设起来,此时多晶硅的价格已经攀升至300美元/公斤。期间为了加快进度,许多设备都是空运而来。

江苏中能赶上了多晶硅价格最为疯狂的黄金时代。2008年,多晶硅价格曾一度高达400美元/公斤,最高点甚至到500美元/公斤。就在当年,江苏中能的供货量占据了全国多晶硅供货量的一半。2007年、2008年两年,江苏中能的全年毛利率分别达到了73.1%和72.5%。

“拥硅为王,达产成金”,江苏中能赶进度赶时间,在光伏上游写下了一个新的财富故事。在创新领域,机遇稍纵即逝。2008年,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开始上马多晶硅项目,尤其是中游企业饱受原材料价格暴涨之苦,纷纷向上游延伸,但最终的结局却完全不同。

赛维LDK为例,2007年8月,其对外宣布筹备建设多晶硅项目,2008年开工建设马洪多晶硅厂的第一条年产5000吨的生产线,2009年9月一期5000吨多晶硅项目宣布建成投产,但当时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太阳能电池板市场需求剧烈收缩,另一方面,全球尤其是中国多晶硅产能严重过剩,多晶硅的价格从最高点暴跌十倍,到2009年底,多晶硅的价格仅为54.7美元/公斤,跌回2006年以前的水平。

和协鑫后来的故事不同,赛维LDK多晶硅一役的失败开启了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马洪三期共1.5万吨多晶硅项目建成投运时已经是2011年9月,此时,最凛冽的寒冬笼罩着整个行业,赛维LDK的多晶硅项目开工严重不足,前期项目建设投入的巨资还要不断还本付息,将赛维LDK拉进了破产重整的漩涡中。

这样的公司不止赛维LDK一家。2009年,多晶硅行业主管部门一份呈报给中央有关领导的报告显示到2009年6月底,我国已有19家企业多晶硅项目投产,另有10多家企业在建,扩建多晶硅项目,总规划产能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10万吨。这些企业后来的结局大多不妙。

3456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