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申沃成第二批骗补风波涉及企业 有车无电模式引争议

来源:
时间:2017-02-20 15:31:37
热度:

上海申沃成第二批骗补风波涉及企业 有车无电模式引争议近日,工信部向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申沃”)等7家新能源“骗补”车

  近日,工信部向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申沃”)等7家新能源“骗补”车企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并暂停7家汽车企业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的资质。这也是在去年12月处罚首批4家“骗补”车企后,工信部公布的第二批涉及企业。

  为了促进行业良性发展,自2016年初,政府部门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情况和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核查,其中包括2013~2015年已获得和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共计40余万辆,涉及93家新能源车企。

  工信部表示,责成“骗补”车企进行为期两个月整改,整改完成后,工信部将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

  “骗补”受罚

  从目前遭受处罚的车企“骗补”表现可以看出,具体“骗补”行为可分为有牌无车、有车无电、标识不符还有关联方及经销商闲置、终端用户闲置(领补后车辆闲置)五类情况。

  而对于上海申沃而言,其收到的行政处罚通知书中显示,上海申沃客车被开“罚单”的原因是其有79辆车在2015年尚未安装电池,却已开具发票并登记上牌

  据相关资料显示,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是由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沃尔沃(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瑞典沃尔沃客车公司三方投资组成,总投资9700万美元,注册资本5422万美元,中外双方各占50%,注册地点为中国上海。

  事实上,早在去年就已有部分媒体曝出,上海申沃有部分车辆“有车无电”,涉嫌新能源汽车“骗补”。彼时,上汽方面也曾就此事向有关部门进行申诉。

  有消息称,上海申沃之所以会出现“有车无电”的情况,是因为上海申沃的产品主销公交公司,其中车辆由上海申沃方面提供,而电池则是由公交公司自行采购,补贴也是发放给了公交公司,所以并不存在上海申沃“骗补”一说。然而,从目前的“骗补”罚单来看,上海申沃已经成为2017年首批公布的涉及“骗补”车企,需立即进行整改。

  根据行政处罚决定,涉事的7家汽车制造商生产“骗补”产品《公告》被撤销,相关“骗补”产品的生产资质被取消;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的资质被暂停。同时,还将责成涉事车企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整改,整改完成后,工信部将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

  而截至《中国经营报》记者发稿时,上海申沃方面则尚未作出回应。

  青岛申沃或遭“连坐”

  有消息称,此前上海申沃与青岛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青岛建立了全新的客车生产公司,该公司在青岛生产城市客车,并将其作为青岛汽车产业的一个品种,同时也将该公司作为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生产申沃品牌的城市客车,致力于将青岛打造成为中国最大客车生产基地之一。而上海申沃此番登上新能源汽车“骗补”名单,青岛申沃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申沃)或将进行内部整改。

  青岛申沃是由上海汽车(集团)公司及瑞典沃尔沃、青岛公交集团公司作为投资股东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2004年3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签约合资项目,2004年12月通过增资扩股,调整股本结构成立了青岛申沃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对于“有车无电”这一“骗补”情形,业内人士对此众说纷纭。“有的企业打着电池租赁的名义,车厂只提供没有电池的车,而电池由公交公司采购,但期间的分寸很难把握。也不排除公交公司拿到补贴后不买电池,而是直接租电池,补贴则作为购车款,甚至补贴比购车款更高,不花钱买车甚至买车还赚钱。”有业内人士公开表示了对“有车无电”的看法。然而,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企业若想杜绝“有车无电”的情形也完全可以,如果电池交由公交公司采购,那么企业可要求等电池装车后再将整车出厂。“有些车企‘骗补’或许并非出自主观故意,而是运营模式上出现了问题。”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也谈到了关于新能源汽车“骗补”方面的问题。苗圩表示,未来将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专项督察,严厉打击“骗补”行为。在此之前,苗圩一直强调称,对于新能源“骗补”绝不姑息。“不管有多少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这些企业跑不了,国家财政补贴没有全部到位,没补的钱一定扣下来,已经补的钱一定要扣回,并且依法处置,直至取消企业资质。”(王文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