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深度】分布式供能与区域能源的异与同
【深度】分布式供能与区域能源的异与同分布式供能在我国的发展是从世纪之交开始的。最早的成功案例是1995-1997年上海浦东新机场的冷热电联供能源站。我国政府机构开始介入分布式供能领
分布式供能在我国的发展是从世纪之交开始的。最早的成功案例是1995-1997年上海浦东新机场的冷热电联供能源站。我国政府机构开始介入分布式供能领域始于2011年的四部委联合通知——《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11]2196号),随后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等行业组织先后设立了“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而区域能源概念在中国的提出和组织机构的成立则晚于此。首次有中国人参加的国际区域能源协会是2015年6月28日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第106届年会。2016年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成立了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直到不久前才开始与政府有关机构建立联系。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概念,其实不然,要理解这一点还须从历史的回顾说起。
二者不同发展历史和共同点
1、区域能源具有悠久的历史
区域能源(DistrictEnergy)概念是在20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期工业由“小而分散”向“大而集中”时代发展起来的,其旨在高效满足区域内所有用能需求。“区域”可以是一个城市、一个工业区或大型住区,也可以是一个小区或建筑群,涵盖从热电联产,到集中供暖、区域供冷、供电等各种技术措施,100多年来其内涵在不断进化。纽约市最近提出“能源区块链”的概念,以实时和公开记录的能源交易大数据为基础,实现邻近区域内各种能源终端利用的优化耦合,这是区域能源概念的新进展。
区域能源包括政策、商业模式、市场成熟度、技术积累和本地资源。服务商包括设备厂商、运营商、能源服务公司、电力企业以及相关机构,尤其是能源站运营管理服务商作用很大。重点从前期的单纯规划向建设、后期运营偏重。
国际区域能源协会成立于20世纪初。1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推进,美国建立了大批百兆瓦级的工业或社区区域能源系统。50年前日本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兴建了许多多种终端用能总体优化匹配的工业园区,能效大幅度提高。以丹麦和瑞典为代表的较小国家也发展了另一类区域能源模式。中国近30年才开始经济腾飞,第一次工业革命所标志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还在进行中,是其区域能源发展较晚的历史原因。
2、分布式供能的由来
分布式供能译自英文DistributedEnergySystem(下称DES)。最早按字面直译为“分布式能源系统”,其实质是一种先进的供能系统。DES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期、工业和建筑物燃料用一次能源由煤和石油向天然气转换的历史阶段,在美国是1970年代,其他国家稍晚。
DES由两个不同角度催生其一是电力生产的集中和分散。100多年来,尽可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标促使电力生产越来越集中和大型化,电站规模达到几个吉瓦。大电网覆盖上百万平方公里范围。但因上世纪末以来发生了多起大面积停电事故,而促使人们重新考虑分散式供电。2003年北美大停电后纽约、墨西哥各自在负荷中心新建了数个几十兆瓦级的较小型天然气发电设施。除了保障供电和协助大电网黑启动之外,就地直供也能节省绝大部分输变电费用;其二是提高能效。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能转换为电力的效率不可能为100%,必定有一部分以较低温位的热量形式排放到环境。按“高热高用、低热低用”的高效用能原理,这些原来排弃的低品位能量在分散式供电下可以通过冷、暖、热水、蒸汽等形式供给用户,可使能效达到70%以上。但对集中的吉瓦级大电厂并不经济。
迄今为止,国际上并没有给DES下“定义”。国际分布式能源联盟的解释是“设在负荷中心,向用户就地联供冷热电蒸汽终端用能的高效系统”,即DES/CCHP。“就地、高效”实际上已经界定了其最大规模即冷热电蒸汽供应都在经济输送距离内。蒸汽和采暖热水的经济输送距离原来认为是8-10km,近年来由于隔热和降低输送功耗技术突破,已经可达20km以上。10kV电力经济输送距离1-2km,110kV以上远得多。在我国,住建部规范的区域供冷系统(DCS)的5-12°C冷水输送距离在1.5km之内。但在一个能源站DES可带动几个DCS的情况下,多个DCS可覆盖的范围就是几十平方千米了。通常被称作区域型DES/CCHP。例如,2011年规划建设的珠海横琴新区冷热电联供能源站就是有2台9F机组的一个能源站、11个区域供冷站,以及多个热水供应站组成。
为什么发达国家90%以上的DES项目都是小的“用户型”甚至“楼宇型”呢?回顾历史便知,在DES发展的1970年代左右,发达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都已完成,城镇建设更已定型。在已建成和定型的城市中建设区域型DES受到三方面的限制
一是既有建筑物和市政设施使供、热、蒸汽管道的敷设或不可能(特别是在土地私有的国家),或者投资倍增;二是各个用户原来已经投资自建了供应冷、热、蒸汽的设施,如果没有达到经济寿命,会使新规划的CCHP系统投资大大增加;三是商业运作比新建区大,合作投资建设受众多用户观念各异制约。外部的投资主体面临说服所有用户、协调利益关系等问题。所以既有城区的大部分项目只能因地制宜在有限空间内建设小型的,才能够取得经济效益。
3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国产太阳能液态电池有望2017年面世2024-08-16
-
中电光伏海外产能持续扩大2024-08-16
-
加拿大公布对华光伏双反调查终裁结果2024-08-16
-
中电光伏在韩国再开海外工厂2024-08-16
-
六月订单猛增 太阳能电池厂调涨售价2024-08-16
-
中欧太阳能争端或要“滚雪球”2024-08-16
-
印度打造太阳能火车 替代柴油2024-08-16
-
移动技术+太阳能给非洲带来变革2024-08-16
-
借鉴树根结构 日企开发出适用于光伏电站的简易斜桩基础2024-08-16
-
五月光伏产能达6.4GW创新高2024-08-16
-
上能集散式光伏逆变器再获殊荣,业内首款通过中国效率认证2024-08-16
-
分子石墨烯架构助力有机太阳能电池2024-08-16
-
【两会】关于落实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的三方面建议2024-08-16
-
2015年我国各省光伏装机数据排名及分析2024-08-16
-
国家能源局要求推进风能开发 增强光伏扶贫力度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