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市公司环境污染的信披套路有多深?

来源:
时间:2017-01-17 12:33:34
热度:

上市公司环境污染的信披套路有多深? 一到秋冬季节,我国很多城市就雾霾笼罩,一时间“满城尽戴防霾罩”,成了城市的一道“风景线”。2017年新年伊始,迎接北京人民的竟然是连续一个多星期

一到秋冬季节,我国很多城市就雾霾笼罩,一时间“满城尽戴防霾罩”,成了城市的一道“风景线”。2017年新年伊始,迎接北京人民的竟然是连续一个多星期的雾霾天气、空气严重污染,而这被网友称为“史上最长雾霾”,一时环境污染问题,又成为大家的热议话题。

空气污染达到一定的数值,北京就会启动应急预案,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要求在预警期间全市实施机动车限行,停止护坡喷浆、建筑拆除、切割、土石方等施工作业,企业停产限产等措施。之所以在雾霾等重污染天气中要求企业停产限产,是因为企业废弃物排放很容易造成空气污染,一些企业违法排污、超标排污已经对环境造成了难以修复的损害。

对企业排放的监管一直是环保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在过去的两年中,全国环境执法中受行政处罚的各类企业很多,罚款数额也较大,其中不乏一些上市公司以及其子公司、分公司或下属工厂,但是上市公司对环保违法行为及相关行政处罚在很多时候藏而不披,目前上市公司对环保事件的披露也存在诸多不足。

环境违法案件越来越多

在2016年“两会”期间,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2015年公开约谈了15个地级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督促各省(区、市)对30%以上的地市级政府进行了环保督察,对31个市进行了约谈、20个市(县)实施了区域限批、176个问题挂牌督办。2015年全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715件,罚款数额5.69亿元,查封扣押4191件,各级行政处罚决定9.7万余份,罚款42.5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34%。此外,记者还了解到,2015年开展全国的环境保护大检查中,共检查企业177万家次,查处各类违法企业19.1万家,责令关停取缔2万家、停产3.4万家、限期改正8.9万家。

2016年情况又如何呢?根据环保部网站发布的消息,2016年上半年,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的案件307件,罚款数额合计达2.64亿元,数额较大。另外,地方各级环保部门还实施查封扣押案件2942件,实施限产停产案件1202件,移送行政拘留1291起,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机关案件840起。

跟2015年上半年相比,按日计罚案件数量上升6%,适用查封扣押案件数量上升62%,适用限产停产案件数量上升10%,移送拘留案件数量上升65%,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数量上升14%。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一方面各级环保部门在努力在行动,另一方面环保违法案件却不断增加,这到底是严查带来的效果,还是说明环境状况的严峻,亦或者是两者综合的结果呢?我们不得而知,但不论是喜是忧,都值得我们深思。

上市公司环保信息披露差别大

钢铁、化工、制药等行业有着重污染特征,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这些污染物的处理不但需要较多成本支出,而且污染环境的风险也较高,这些行业中的上市公司正面对着生产盈利与环境保护的激烈矛盾。

面对这样的矛盾,上市公司对环保信息披露显得有所保留。在多数上市公司披露的环保违法处罚的公告中,对环保违法事项没有重点提及,一般仅披露行政罚款数额,转而重点强调该罚款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利润都不会形成重大影响。

2017年1月4日,长青股份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曲江热电收到韶关市环保局曲江分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由于曲江热电集中供热项目未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违反了相关环保法律法规,被处以罚款14万元的行政处罚。该公司在公告中当即表示,“目前公司已足额缴纳人民币14万元罚款,该笔罚款占公司2016年中报净利润的比例较低,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