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银行遇上环保 绿色金融如何“点绿成金”

来源:
时间:2016-12-29 14:31:58
热度:

当银行遇上环保 绿色金融如何“点绿成金”12月16日开始,京津冀及周边省市再度陷入严重至重度空气污染,据官方预报,这是入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空气污染过程,北京等20多个城市同步启动雾

  12月16日开始,京津冀及周边省市再度陷入严重至重度空气污染,据官方预报,这是入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空气污染过程,北京等20多个城市同步启动雾霾红色预警。

  各大城市采取机动车限行、工厂停产等手段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以减轻雾霾对人体的伤害,中国正在为环境污染支付不菲的代价。如何应对雾霾、治理污染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问题。

  国家层面,中国政府已把“绿色发展”写入“十三五规划”,将其作为国家战略,并推动G20峰会在发展绿色金融议题上形成广泛共识;同时,在产业结构上发力,全面推动传统产业向低耗、环保方向转型升级,大力促进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各类服务于节能环保、新能源与新材料的企业也不断涌现出来。

  但绿色发展与产业升级,背后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开展的“绿化中国金融体系”研究,从2015年到2020年,我国绿色发展的投资需求约为每年2.9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政府的出资比例只占10%到15%,绿色发展融资需求缺口巨大。此外,绿色产业的整合、绿色金融市场体系的健全完善等,也需要金融机构贡献智力资源。

  因此,金融业担负着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绿色事业的重任,当然也蕴含巨大的市场机遇,但当前中国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业务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真正从事绿色金融产品开发与运营的商业银行仍然屈指可数。随着中央“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绿色金融是否会在“十三五”期间出现井喷?当商业银行遇到环保“生意”,绿色金融能否作为“点绿成金”的金手指,在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绿色金融——“舶来品”的中国化

  绿色金融属于舶来品。1974年,联邦德国成立世界上第一家政策性银行——生态银行,专门负责为一般银行不愿接受的环境项目提供优惠贷款。因此,德国也当之无愧被称为绿色金融的主要发源地。

  与传统金融相比,它强调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效益,将对环境保护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作为计量活动成效的标准之一,从而引导经济主体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特点,绿色金融与生俱来有着与传统金融中的政策性金融类似的共同点——需要由政府政策来推动。

  2002年,世界银行下属国际金融公司与荷兰银行在伦敦召开国际商业银行会议,提出一项企业贷款准则,即“赤道原则”。“赤道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目投资时,要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在环境与周边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在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重要战略的同时,以“赤道原则”为代表的绿色发展理念,开始影响中国金融机构。在国内,兴业银行最早试水绿色金融,是行业的先行者和开拓者。“我们很早就在研究与探索,是不是可以走出一条路,把商业利益与社会效益完美地结合起来。”兴业银行环境金融部总经理罗施毅参加12月2日财新峰会期间告诉记者。

  2006年,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合作在中国首推能效融资服务。按照双方签署的《损失分担协议》,兴业向实施节能减排项目的企业发放贷款、帮助其购买节能设备等。当贷款发生损失时,IFC将根据约定情形和补偿比例分担兴业的贷款本金损失。在执行过程中,IFC建议兴业银行尝试以控制项目或企业现金流为主要手段,可考虑采取企业购买的节能减排设备后抵押的方式,同时根据企业主体情况和项目情况利用各种形式的担保方式(包括债务偿还准备金、固定资产抵押、质押其它营收账款等)来有效保障银行的贷款利益。

  2008年10月31日,兴业银行正式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刚开始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赤道原则’”罗施毅说,“我们做了大量的宣贯工作,光培训就开展了2万多人次。”

  对兴业银行来说,让人们接受“赤道原则”的概念并不是难事,真正的困难在于它是另外一套话语体系而且国内没有人做过,“不仅客户不理解,内部也有不同意见,担心是否会增加不少额外成本,无形中也增加了很多工作量。”罗施毅说。

  “边干边学”,持续探索,过去十年间,兴业银行累计对950笔项目开展赤道原则适用性判断,其中适用赤道原则的项目融资共计298笔,所涉项目总投资7525亿元。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80余家金融机构宣布采纳“赤道原则”,其中,中国大陆仅兴业银行一家,项目融资额约占全球项目融资额的85% 。

  由于环保项目的公共产品特性,让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主动考察贷款方的生产与服务是否具有生态效益的办法,就是让这一过程“有利可图”。

  按照罗施毅的话说,十年探索,采纳“赤道原则”并没有出现像大家所担忧的给融资项目套上“紧箍咒”,而是促进了银行的绿色转型、风险识别与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

  截至2016年11月底,兴业银行累计为7000家企业提供绿色融资超过1万亿,融资余额达4630亿元,占企金融资余额的比例超过15%,业务覆盖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三大领域,已经成为兴业银行集团重要的业务门类,而且不良率远低于行业和兴业银行不良资产平均水平。

  十年探索,兴业走出了一条“寓义于利”的特色发展之路,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该行所支持的项目可实现年节约标准媒262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383万吨,年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1841万吨,年节水量28565万吨。上述节能减排量相当于关闭169座100兆瓦火力发电站,10万出租车停驶35年,或738万公顷森林每年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

  ━━━━━

  中国绿色金融兴起

  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其中第45条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提上日程。

  2016年,8月31日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金融体系从方案进入到实操阶段。《指导意见》强调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也有利于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同时,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

  同时,国内金融机构也在用行动推动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兴业银行之后,浦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更多银行相继加入了发展绿色金融的行列,绿色金融在中国初步兴起。

  但绿色金融面临的挑战仍然艰巨。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近年来一直为绿色金融奔走呼吁。今年3月,由中国人民银行与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发起、马骏领衔、40多位专家参与的绿色金融工作小组发布了一份长达200页的报告。报告包含发展绿色基金、用财政贴息来支持绿色信贷、建立专业化的绿色担保机制、用再贷款支持绿色金融、金融机构不断开展环境压力测试、大力发展绿色债券市场和绿色股票指数、建立强制性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披露环境信息、发展碳金融市场等14条建议。

  以环境信息披露为例,目前深交所、上交所在ESG信息披露方面颁布了相应的通知或指引文件。不过目前实际披露环境信息的上市公司只占20%,“未来,我国将通过修订相关法律和规定,逐步建立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和发行债券的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制度。”马骏说。

  在罗施毅看来,目前绿色金融发展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以及专业人才的匮乏。“从监管机构的角度,我们建议向商业银行提供绿色再贷款,对于绿色金融产品项下的资产实行比较优惠的风险权重和资本监管要求,鼓励开展绿色资产流转特别是证券化,鼓励商业银行直接发起设立绿色产业基金;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我们则建议安排专项资金给予部分或全额贷款贴息,或提供担保等征信措施,提高其在对应企业受偿序列中的地位,在发生违约事件时优先受偿。”罗施毅说。

  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也正在逐步得到缓解。据中国人民大学曹明弟教授12月2日透露,中国人民大学即将在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硕士专业中增设绿色金融硕士专业,并于今年9月正式招生开课,学期两年,这是国内首个开设绿色金融硕士学位的高等学府。

  ━━━━━

  从绿色信贷到绿色金融全产品链

  2015年之所以被称为“绿色金融”元年,在于绿色债券市场的真正启动。在此之前,国内绿色金融业务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领域。

  2015年1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包括节能、污染防治等六大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紧接着12月3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绿色债券发行指引》,明确了绿色债券的适用范围、支持重点、审核要求与相关政策。

  2016年1月28日,兴业银行成功发行境内首单绿色金融债。首期发行100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2.95%,获得超过2倍认购。

  从2016年的市场反应来看,绿色债券在中国大有星火燎原之势。中诚信国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我国绿色债券发行量累计突破1800亿元,位居全球第一。据估计,从2014年到2020年,我国绿色债券存量有望达到5.7万亿元。

  从最初的“忐忑”试水到如今全面转型成为绿色金融集团,兴业银行已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丰富,涵盖绿色融资、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投资和绿色消费在内的集团化绿色金融全产品链。

  比如,今年11月,该行发挥综合经营优势,通过兴业基金与合肥分行联动,运用资产证券化工具将金融资本引入绿色环保产业,为国祯 科技公司的污水处理项目成功募集资金4.88亿元。

  2016年可谓兴业银行绿色金融的收获之年,该行注册发行了全国首只绿色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投资国内首单非上市公司绿色ABS、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绿色理财产品,并进一步加强了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PPP融资、产业基金、绿色消费信贷等新兴业务领域的探索与创新。

  截至记者发稿时,兴业银行已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完成了三期总额为500亿元的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所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环保、节能、清洁能源和清洁交通等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项目中。

  实际上,绿色金融家族所涵盖的品类远不止于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它还包括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绿色股票和绿色指数等产品。

  2016年11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国内金融领域的首个绿色公益榜。截至三季度末,11家证券公司作为绿色债券主承销商或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管理人(沪深交易所市场)共承销发行9只产品,合计金额194.20亿元,其中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1只19.80亿元。

  绿色保险方面,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介绍,行业内涉及绿色产业项目有180多个,投资规模突破5000亿元,项目个数占比33%,投资规模占比40%。项目涵盖了清洁交通、清洁能源、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无污染、防治等多领域。

  绿色指数方面,中证指数公司截至目前共发布了19只绿色证券指数、3只绿色债券指数。

  2017年,中国还将启动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届时,以兴业银行为代表的中国金融机构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无所不能 文丨能豆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