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场化带来治污新动力 第三方治理仍难接地气?

来源:
时间:2016-12-13 14:05:16
热度:

市场化带来治污新动力 第三方治理仍难接地气?第三方治理,即排污者通过缴纳或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张士宝指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第三方治理,即排污者通过缴纳或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张士宝指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提高污染治理效率,降低污染治理成本,促进环保企业健康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我国环境保护实际需要的环境污染治理新模式,也是今后我国环境保护转型发展的大趋势和必然方向,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中国资深环保专家胥树凡日前公开指出。

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工业污染已占总污染70%以上,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诚如排污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保设施投入,发生污染事件后有的“欺上瞒下”,有的“亡羊补牢”,往往出于企业自身逐利天性、治理污染手段落后、环保社会责任欠缺等因素,难以在治污上有所作为,甚至导致污染事件连续发生。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

与此同时,近年来主要依靠政府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行环境污染治理的方式,在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面前显得乏力。因此,“污染企业付费、专业化治理”的第三方治理模式被寄予厚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在2014年印发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中曾明确,推动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在电力、钢铁等重点行业以及开发区(工业园区)污染治理等领域,大力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通过委托治理服务、托管运营服务等方式,由排污企业付费购买专业环境服务公司的治污减排服务,提高污染治理的产业化、专业化程度。稳妥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环境监测服务。建立重点行业第三方治污企业推荐制度。

随即,201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提出,要以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领域为重点,以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为导向,营造有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改进政府管理和服务,健全第三方治理市场。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2011年从事环保产品生产的企业已达4400余家。然而就广西而言,目前政府向社会购买环境监测的第三方服务已较为普遍,但真正开展第三方治污的生产企业尚为数较少。

事实上,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排污者通过缴纳或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很明显,第三方治污其实创造了一种三赢局面,排污者、政府和治污者都是赢家,对排污者来说只出钱不出力,节省了时间、精力和治污成本;对政府来说,可减少治污投入,并培养了一个新兴产业,增加了一个经济增长点;对第三方来说,治污产业就是金矿,不仅治污本身有“钱景”,而且还能变废为宝。

目前中国多地已出台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相关政策和意见,致力于破除治污难题。据公开资料,广西、上海、河北、吉林、山西等约20个省市区,先后出台了鼓励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相关的政策。但在从事水、土壤等第三方治理的博天环境集团高级副总裁缪冬塬看来,第三方治理在国内尚处起步阶段,法律法规不健全,排污主体责任明晰难,排污企业违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第三方治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治污机制理顺难。一位脱硫脱硝设备供应和运营商说,销售量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近3倍,但90%非正常运行。“吉林一家电厂为了省电费,常常将应全天候运行的设备在晚上关停,设备损坏快,治污效果差。我们的产品像出嫁的‘女儿’,遭遇如此对待,还影响了名声,让人痛心。究其原因,主要是治污机制存在问题。”一位环保企业负责人说,一些污染企业认为是我出的钱,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第三方和排污主体责任明晰难。连云港市环保局总工程师黄宜鹤指出,第三方和排污主体相互勾结时有发生。有些企业污染治理不达标,但环保局每次抽查结果都合格,后发现是第三方帮业主造假。此外,政出多门致精准监管难,亦被视作第三方治理落地的拦路虎。业内人士表示,有时明知第三方运营不合格,却束手无策。近期一家第三方运营的污水处理厂接受住建局和环保局核查,由于两部门各自采用自定标准,环保局核查不符合环评要求,住建局核查却合格,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正因如此,若想让这种“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在我国完全取得成功,早日普及,还需在几个关键环节做好文章。首先,应鞭策更多排污企业交给第三方治污。第三方治污模式成功的前提是要有市场需求,即更多排污企业需要第三方。但一些排污企业可能还是想自己治污,原因是自己治污有漏洞可钻,例如,把一些污染物偷偷排放,自己就节省了治污成本,如果交给第三方治污,治污支出可能就是刚性的。

其次,政府与社会应发挥监督作用。一方面,政府环保部门要严格落实新环保法,再加上社会监督,共同倒逼排污企业减少污染或者交给第三方治污。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与社会要对第三方加强监管监督,既要防止排污企业与第三方勾结制造新污染,又要对第三方治污过程和结果强化监督。

诚然,还应多鼓励社会资金进入治污产业。无论是从我国污染现状,还是从过去第三方治污情况来看,都说明治污产业发展严重不足。一些政策虽在财税、金融、资本等方面支持第三方和治污产业发展,但还要支持治污技术等方面发展,尤其是今后要将相关法规逐步变为刚性制度,给第三方和社会资本吃下定心丸。

如今,中国各地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推进,在催生专业化治污需求的同时,刺激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加速了社会资本进入环保领域。据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中国环境服务业行业收入约7628亿元人民币,到“十三五”末将增长至2.3万亿元人民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