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能源转型的关键提高新能源发电市场配额吗?

来源:
时间:2016-12-02 11:01:00
热度:

能源转型的关键提高新能源发电市场配额吗?:国家能源局在下发的新能源示范城市申请文件中认定的新能源种类大致包括:风能发电、水能发电、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生物质能应用、浅层地热能应用

:国家能源局在下发的新能源示范城市申请文件中认定的新能源种类大致包括:风能发电、水能发电、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生物质能应用、浅层地热能应用等领域。这里面能发出电来的新能源应用方向主要集中在:风电,水电,光伏,生物质能电厂。

2014年能源局下文认定了两批总计将近90个国内的新能源示范城市。规划的数据上每个城市新能源应用比例超过城市能源消费比例的6%,最高者达到20%以上。在新能源的能源应用方式上,绝大部分是以电力形式供能。

当然,这些只是写在纸上的规划数据,但是真实情况是:地方政府只想要个新能源示范的名头,新能源发展还停留在“上大项目,搞大工程,创大业绩”的思路上。只贪图数据上的好看。很多项目拿了地以后就再也没有音信。城市新能源规划做的好看,可是大部分都是噱头。

新能源项目进行不下去,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因为技术上确实有困难(比如风电光伏电对电网稳定运行冲击很大,被称为垃圾电限定上网;小水电受到枯水期丰水期的影响,年发电量不稳定之类之类的)

二是投入过高经济账算不过来(比如生物质秸秆的收集价格挺高、地源热泵的初始投资也挺高)

三是地方政府还没太想明白。没想好该怎么给政策,怎么评价项目的好坏,也没想好发展新能源项目的钱从哪儿出,谁出,怎么出之类的问题。糊里糊涂的照搬照抄,满纸空话弄出了一大堆项目和一大堆规划。结果是完全落实不下去。

风电和光伏,在国内铺展的势头很猛。风电+微电网、风电+分布式、风光互补路灯之类之类的项目,走可研的,上马的,已经应用上的,很多。但是风电领域最恼火的事情就是“弃风限电。”国家能源局在2013年下发的通知中计算的2012年全国弃风量是——200亿千瓦时。

弃风限电,三北是重灾区。三北地区的电源结构太单一,基本上调峰能力属于战五渣的水平。东北电网火电和风电走顶头,电网说风电不稳啊,有波动性啊,有间歇性啊,还不能预测啊,所以必须给火电让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慢,社会不发达,本来用电就少,风电发电多,可惜用不完,只好弃掉。华北电网通道问题,弃风的事儿也没少发生。

那能不能把三北的风电转送过来到北上广这些地方来呢?能,可惜目前电网的跨区输电能力不足。2014年11月国家电网的“两交一直”特高压工程才正式开工。一路一带战略里刚刚提到了经济输电走廊这事儿。要落实还需要点时间。

至于微网和智能电网。目前能做到的城市还真不太多。完全匹配不上风电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一个风电站可能一年两年就能弄好让风车转起来,可是把当地的电网建设到可以和风电匹配的程度——而且是在体制内建设你懂得——需要两三年、甚至四五年的时间。

弃风的问题,大家想了很多办法:储能的,电蓄热的。大部分因为成本与效益的问题泡汤。目前我还不知道国内几家大风电公司对付弃风有什么好办法。如有了解的知友还请多多指教。

光伏的问题(我只说我看到的和了解的情况)实在是找不到可以摆下那么多光伏板的地方。光伏发电形式主要三种——屋顶光伏的分布式、地面光伏电站、最近还有一些光伏大棚的项目。

屋顶上架光伏板的分布式应用方式,你首先得有那么大面积的屋顶——这就是个大难题,君不见太阳能公司项目经理满城开车找屋顶的场景——其次有了屋顶,你还得够结实,得能站的住那么大的光伏板架子。其其次还有个事儿,屋顶的权属归谁啊?是学校的?厂区的?医院的?政府的?老百姓的?你把板子架到人家屋顶上了。老百姓总会跑上来看看,是不是把我的屋顶压塌了?压漏了?今天裂个口子,明天掉点灰尘,找个借口人家就会三天两头的跑来打电话要索赔要维修。对光伏公司来说简直就是个灾难。

地面光伏电站——嗯,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土地都是寸土寸金的东西。想建一个稍微有点规模的地面光伏电站,当地政府都会摸着下巴盘算这么大面积的土地,就用来架光伏板是不是太亏了?万一可以盖个楼呢?西北地区还好,沙滩地盐碱地多,用不上的土地就给你架板子吧。——可是问题又回来了,西北用电量少啊。。东北华北——呵呵呵。咱们还是讨论一下盖楼房的事儿吧。

光伏大棚是最近新兴起来的类型。项目也不少。但是也有个问题——你把光伏板子夹在人家大棚上,大棚里面就只能种点木耳蘑菇这种不太需要晒太阳的作物。万一农民想种蔬菜水果呢?

水电的问题主要是受地理限制。大水电不说了,装机六万千瓦往上,能发电的大江大河就那么几条。守着江河的城市能闹起来。没有那么大流量的江河的城市就只能稍微闹点小水电,几百千瓦几千千瓦的水平。我在小水电比较多的那种地方电力公司电网公司的年度规划里最常看到的几个字:小水电“丰盈枯缺”的电力矛盾。就是大水的时候发电就够用,缺水的时候就不够用。春汛秋汛水量哇哇哇的过,电机呜呜呜的转;夏天闹个暴热干旱降水少——全市人民齐刷刷的打开空调,电网负荷窜着往上跑。回头看一眼自己的小水库,两眼泪汪汪。

生物质电厂的瓶颈在生物质资源的收集难度上。想盖一座有规模的,努努力能供半个城市用电的生物质电厂,那这个电厂的生物质收集半径几乎就要覆盖到这个城市周边所有的农村,甚至都要把隔壁城市的生物质都收集过来才够用。而且对生物质的收集质量还有要求——秸秆七成,牲畜粪便三成。

秸秆还得是干的。还得稳定供应。一年出秸秆的就那么几季,一个电厂今年没收上来秸秆明年就得停产。我在江苏某个城市调研过(不好点名怕给查水表),一个县城,三个大型生物质应用的项目。当地秸秆收集价格一天一个样,三个厂子对着打价格战抢秸秆资源,老百姓乐了。最后三家精疲力竭。只能把收集半径扩大。结果是最后运费成本超高。效益上不来。相比于火电厂的稳定效益,真是缺少了点竞争。

原标题:能源转型的关键是什么?是快提高新能源发电市场配额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