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王冬容表示能源革命成功在打破边界

来源:
时间:2016-11-25 08:10:28
热度:

王冬容表示能源革命成功在打破边界国家电投集团中电国际政策研究室主任王冬容“2016新浪金麒麟论坛”于11月23日在北京举行,国家电投集团中电国际政策研究室主

国家电投集团中电国际政策研究室主任王冬容

  “2016新浪金麒麟论坛”于11月23日在北京举行,国家电投集团中电国际政策研究室主任王冬容出席并演讲。他表示,能源革命在能源行业首要的表现应该是行业边界和行政边界的打破。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冬容:诸位来宾,今天我们能源分论坛的主题是“能源变法:边界与跨界”。刚才韩老师就能源政策进行了能源领域的阐述,我觉得我们能源分论坛选择了“边界与跨界”这一题目选得很好,抓得很准。当然变法既有主观的对生产关系调整的含义,更应该有生产力和客观规律不可阻挡的变革的含义。

  习主席提出能源革命两年了,中国能源行业其实有两个历史性事件。其中一个是去年3月15号9号文发布,新一轮电改重启,这是主观的生产关系的变化。第二件事情大家不那么注意,去年4月21号到23号“能源互联网香山科技会议”的召开,这是一个颠覆性的事件。能源互联网从理论到实践迅速风起云涌,这是能源生产力的一个客观的变化,它是颠覆性的事件。这两个事件是相互催生、相互呼应,共同推动中国能源体系革命向纵深发展。

  个人认为能源革命在能源行业首要的表现应该是行业边界和行政边界的打破,所以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边界与跨界”。讲革命成功的首要表现就是边界的打破,多年来形成的在能源行业的那种条块分割,独立专营的能源生长的固定形态要被开放的、市场化的、专业的综合能源服务业态所取代。刚才韩所长讲到了,这种增量,原来的大工业产品生产形态实际上要趋于停滞,在中国也会趋于停滞,以后更多的是这种服务业态的增量,是由服务业态来取代。所以今天我首先就能源服务、能源互联网和能源改革谈三点看法。

  能源服务

  国际上能源服务走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基于需求侧管理的传统的能源服务,一般所说的是能效服务和节能服务,包括合同能源管理。第二个阶段是基于分布式能源的综合能源服务。第三个阶段是基于能源互联网的新型能源服务。这是未来能源服务发展的方向所在。

  由于制度约束的原因,我国专业化的能源服务成长发育并不充分,各方面基础都比较薄弱,但是这一轮电改催生了发展能源服务的极大的热情,尤其是资本市场和非传统电力企业的热情。但是大家在探索实践中往往把传统和未来的领域混同打包,尤其给新进入者造成一定的困惑、焦虑和浮躁。

  所以,个人认为应该以积极务实的态度首先界定好能源服务的内涵。我个人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能源服务是指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天然气分布式和智慧能源为网,含储能为基础,充分整合用户侧资源,包括余热余压、太阳能风能、垃圾、生物质、地热等各种低品位能源,为用户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满足用户所有的能效需求,满足优质生态等多目标综合性的服务。

  这比较长,一是充分重视天然气分布式的核心地位,其他的分布式是作为一种用户式资源置于这种核心之上的一种组合。简单讲能源服务就是为用户提供一切用能方面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代理服务,从低端的能源系统的代运维到高端的一揽子能源托管乃至能源与环境托管,这都是能源服务的范畴。所以,我首先阐述一下能源服务。因为我们认为,今后能源行业的发展的增量都是以能源服务的业态来表现增长部分的。

  能源互联网

  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说到互联网+智慧能源是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储存消费和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业态,具有设备智能、多能协同、信息对称、供需分散、系统扁平、交易开放等主要特征。这里实际上它还不是算能源互联网的定义,它只是给出了主要特征。

  去年香山科技会议也是说,暂时不予定义,就像互联网的发展一样,一直到现在互联网没有定义,但一定不妨碍它的发展。但我们要抓住它的核心特征,去年香山会议给出的核心特征有三个:一是即插即用,但更多的我们讲能源互联网首先是即插即供,对分布式能源来讲接入就能供应,接入就能被管理,及时对接就能及时交易,这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分布式发展最大的约束在于有这么多的接入的申请、交易的限制在能源互联网的环境下是不存在的,它是即插即供。第二个是能量路由,能够主动柔性的配送能量。

  第三个是主动开放的保证系统,还是要有系统来管理能量流和信息流等等。后面两个相对来讲是以技术为突破,但都要以制度为突破,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是七分制度三分技术。由于目前没有办法给出能源互联网的定义,特别是第一个能源互联网的文件是以“互联网+”的形式给出的,说实在的对能源互联网的推进理解和实践,还是有一定的困扰和约束的。

  当时仅仅是为了靠“互联网+行动”,我个人认为能源互联网首先定位是能源网络的互联,这个互联网不是直接去理解为internet,不是要理解为“互联网+”,首先要实现能源网络的互联,其次要定位于能源设备的物联,包括供能设备和用能设备,整个供应系统和使用系统实现物联。所以要从这两点理解能源互联网是有助于抓住本质和找到入口。

  现在国家能源局同时在开展能源互联网的示范项目和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示范工程。同时搞这两者,个人认为这两者本质是相同的,但是我个人还是主张实际上无论是叫做分布式能源互联网还是多能互补,还是置换能源都是一种供应者的思维,他们都是工具和手段,真正要推进我还是主张就以能源服务,站在使用者的思维来考虑,甚至个人主张可以出台能源服务的产业政策。

  关于电改,9号文之后,对电改的目标还在争论中。我个人认为本轮电改要牢牢抓住当前能源服务改革的新趋势,以培育能源服务和新型生产力为目标,问题导向,凡是制约这一目标的体制机制不相符之处,障碍之处,阻力之处就是改革的重点之处,发力之处。具体内容不展开了。

  总结三点结论:第一,这一轮电力改革不限于电力行业本身,要撬动整个能源行业,尤其是电力和天然气和全部公用事业的开放。第二,基于能源互联网的新型能源服务的意义不是停留在用户获得尊重和体验的提升之上,它将激发无限的模式创新和市场空间,这如同当年邮政快递的放开,它并不仅仅停留在我们消费者的方便度的提升上,而是创造了当时不可想象的快递市场,并且支撑了更加不可想象的电子商务市场,我们要这样来理解能源服务。第三,当前能源市场报告电力市场的建设,我个人主张自下而上,从每个园区起步,而不是一上来就纠缠于批发市场如何建立和建大某个层面的事情,这是个人的观点,现在争论确实很大。

  总的来说,个人认为电力能源改革与公用事业的开放不是存量市场和利益的重新分配,不是零和,而是将会产生一个现在还无法估量的能源服务市场,所以每个市场主体都面临无限地机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