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电力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电力市场化交易为哪般?
电力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电力市场化交易为哪般?电力行业面临着几十年来最大的机遇与挑战,为了更好的感受第一线的点点滴滴,信达证券开展了最有代表意义的云南、四川共计6个水电公司,新疆两个
电力行业面临着几十年来最大的机遇与挑战,为了更好的感受第一线的点点滴滴,信达证券开展了最有代表意义的云南、四川共计6个水电公司,新疆两个多晶硅厂的现场调研活动。
未来的两周时间里,暴雨,洪水,高原,严寒将会带来怎样的体验?蓄水与弃水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心路历程?中国式红海竞争,会带来什么样的产业升级与革命?研究员的的战场也许在新财富,也许就在我们奔波的路上。
能源产业,不仅是历史以来对人类文明进程支撑最大的行业,也是当今这个世界上交易量和影响最大的行业。电力,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分类,但仅仅在2015年的中国,我们就使用了5500000000000度电。大家不用数了,这个数字,是5.5万亿。按照我国平均销售电价0.69计算,这是一个年产值近4万亿的行业。4万亿是什么概念呢?2008年的4万亿,足以支撑起整个世界的经济复苏。
而且,这4万亿,还仅仅是每月一次缴纳电费的数据。如果考虑现金流的收益,按照余额宝近期2.5%的收益来计算,每年仅利息收益就将达1000亿元。(注:由于数字过为庞大,而且相关数据计算标准不一,本文数据仅供展示整体趋势,下同。)
按照我国现行的上网电价政策,东部火电在0.35-0.42之间,主要的水电在0.24-0.3之间,核电、风电、光伏依据不同的建设年代和补贴标准,大体在0.4-1元区间。虽然这些新能源的价格看似较高,但由于发电量绝对值有限,对于平均电价影响并不太大。也就是说,每年的4万亿左右的总产值中,有5.5*0.38=2.1万亿属于发电企业所创造,另外的2万亿,由电网企业所创造。
而且,由于电网负担同最终用户的结算,故整体4万亿的产值,都将通过电网企业进行流转。
长期以来,我国的电力行业主要由近百家大型发电企业和两家电网企业共同支撑,一方面通过集约化管理和规模效应,在经济建设的高峰期满足了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地位的不断加强,也给市场经制的形成带来了较大的壁垒。特别是在全球经济通缩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事关全国50%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更是需要在各个层面控制成本。多种因素影响下,开展电力体制改革,梳理电力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客户用电效率已迫在眉睫。
然而,面对如此一个影响着14亿人日常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的行业,其中蕴含的利益平衡与共享是巨大的难题,哪怕仅仅是宣传不到位,愿意用15万元疯狂抢购一平米住房的人们,也不愿意承担哪怕一分钱的用电服务与环境成本。(北上广的一个家庭,每月电费大体在200-300元区间。每年2400元,15万元可以缴纳62.5年的电费)这注定是一个需要全球客户,政府部门、发电企业、电网企业、金融企业、用户共同来协调的问题。。。
我们确信:行政干预、企业自我变革与市场培养并行,是一个可信的进程。(假如,大家思路足够开阔的话。)
我们可以看到的情况包括且不限于以下现状:
1、简政放权对行业的影响。
自2014年以来,我们大力推行相关提高工作效率的政策,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办事效率。一定程度上确实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与进程,但是由于各地方政府投资与规划的主观性、对于就业和税收的迫切需求以及公开信息不足,导致电力规划各自为战。在各电源品种的搭配、省内省外电源的消化、新技术的冲击、全国经济形势的评测甚至电网与发电企业、用电企业之间利益平衡等众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从而导致电力行业规划与用电需求产生误差,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形势突然恶化的背景下缺乏权威部门及智库的统筹与引导,令本应属于公用事业稳步发展的电力行业,更加突显周期性行业属性。
2、发电企业规模与风控的纠结
长久以来我国的高速发展给我们一种错觉,那就是不需要首先考虑项目投资的回报与风险,而是先行占领市场,以规模为导向,未来反正会有足够的需求来消化。用来支撑他们的或许是大唐帝国的昌盛,或许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飞速发展。然而经常诉诸报端的我国钢产量数据、水泥产量数据、环保排放总量以及水资源消费等等数据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如此大体量的经济体,他的快速成长所消耗的资源总量是惊人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的崩溃,都是源于社会总体供给不能满足需求。依靠粗放型的供应机制,不仅我们没有足够的自然资源可供挥霍,就连人口红利也已经失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日欧等10亿人口经济体得以快速发展的基础是建立在剥削全世界另外数十亿人剩余价值以及全部的自然资源消耗的基础上的。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原来在金字塔顶端的10亿人,面临的是10亿左右规模的中国小康人口以及2亿以上印度、中东、东南亚富裕人口的分享。这也就注定,假如没有战争与瘟疫等大规模人口缩减的事件发生,那么依靠消耗资源为基础的行业,必将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这里面一方面体现为中印等国对于美日欧资源消耗的短期结构挑战,另一方面也体现为新技术和更高等级文明对现有体系的长期颠覆与革命。
正如我们的孩子会问:红军长征为什么不坐飞机?消费者们也不会注意到企业发展趋势的细枝末节。但做为一个市场主体,无视技术挑战与市场规则,通过短期所拥有的一些优势来与行业的趋势做抗争,无异于饮鸩止渴,自取灭亡。这个时候我不想列举更多的数据,相信大家仅仅从一些领军企业公开的资产负债变化情况,就可以发现一些端倪。企业的资产是社会财富,不以优化资产质量为导向的管理者,都应该深思。
3、电网自身定位的重建
两个企业,完成了一个国家主要的电力用户的供应保障与服务,相关业务能力和技术指标都位列世界一流。即便放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是一个值得称赞的话题。何况是中国。
然而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面临瓶颈,在大家共同找到新的发展模式之前,只能依靠存量市场的博弈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大家疯狂发展的时候可以不在乎细节,但当我们需要与美日德一起过苦日子,即使考虑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竞争,我们仍然要在成本上更加精打细算。任何一个涉及到中国制造成本的要素,都是需要控制的目标。于是我们听到了减税、人民币贬值,银行存款降息,延长劳动力退休年限,降低工资社保缴纳比例,促进电信、油气、电力行业改革的种种声音。做为一个影响中国数万亿产值的电网公司,自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放开两头,管好中间。将电网企业“买输卖”的贸易模式,转变为通道模式。将贸易交给市场,自身通过提供必要的服务来赢利。看似影响了电网原有的经营模式,并且限制了一定的业务空间。但由于输配电费将采用成本+合理利润共同确定的模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使之更加具备公用事业属性,面对中国如此大的市场,通过对电网的不断完善和长久运维,本身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业务的剥离,将有助于企业核心定位,并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也许有人不这么看。
但我们相信,不论是当今世界经济格局,还是低能耗资源的技术革命,都将确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站在了趋势的肩膀上。伴随蒙古铁骑踏平欧洲以及清军入关的利器,并不是弯刀与野蛮人的勇气,而是骑兵机动性与火炮的大规模应用。他们背后,正是高效率与高能量密度对于低维文明的碾压。而中华民族近100年来的悲惨记忆,也正是倒行逆施,放弃火器的发展的苦果。民智已开,不论是抵制油气管网改革的声音,还是以技术为借口对于电力改革的顾虑,都无法阻挡整个社会进程的发展。相关企业需要做的,是顺应时代的需求,找准自身定位。一方面通过对其他国家市场的占据,完成我们过剩产能与高效管理经验的输入,另一方面借助金融、投资等手段,完成自身业务的多元化与持久化。继续现在的垄断体制,那么战胜现在电网的,一定是另一张电网。
4、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欠缺
我们这里面需要说明的,首先不是泛指发电、电网、售电甚至政策制订者某一单一领域;其次,不是强调大家的专业素养。我们说的,是综合素质人才的缺失。诚然,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于电力这样一个关系到国济民生的行业,足够的专业素养是其长期安全健康发展的基础。我们也正在通过数十年的努力,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专业技术人员。正是他们的努力,给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周期以及用户需求的变化,以满足供应为主要任务的技术人员,面临着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环境与经济的平衡、多样化用户需求以及企业投资运营体系多重的挑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以来我们的企业发展模式和体制,培养的是相对各自封闭的人才队伍。水火风光核之间,发电与电网之间,规划与执行层面,金融与实体,都存在着一些难以逾越的界限。即便财务与行政这种通用的岗位之间,也缺乏足够的交流与沟通。面对当前的种种新挑战,一位搞风电的专家,难以系统掌握LNG三联供的技术体系,一位每年处理数百份上千份文件的处长,并不一定全面掌握地方的实际需求。一位水电领域的权威,难以成为投资领域的行家里手。
也许我们身边被一大堆的各色博士所环绕,但此“博士”与茶博士的涵义,大相径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清华博士被小学文化的骗子骗钱的新闻,认为博士的含金量缩水。殊不知,某专业领域的博士,在小学文化的职业骗子面前,恰恰是那个被收割的韭菜。你在某一个行业研究的越深,意味着你距离其他行业越远。很多人穷其一生,也不能在某一个行业有所建树,但我们现在身处的社会,伴随着精细化管理与宏观规划交叉的格局,对具有专业特长,并且拥有跨专业视野的人才,提出了更多的需求。眼前我们面临的诸多困境,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与政策制订者,执行者,参与方的综合能力不足,也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海军航空母舰的舰长任命过程中,有一条绝对的红线,就是:必须担任过作战舰艇的舰长,必须是超音速战斗机飞行员。只有拥有这种跨专业的经历,才能对自身位置与使命有着深度的理解。耳边不时传来的:此人不懂技术、此人不懂市场、此人不懂政策、此人不了解中国国情、此人啥者不懂等等声音,正是告诉我们:战场如此,能源革命更是如此。
个人需要努力。但是对于如此大的一个能源体系来说,大家需要了解的相关信息太多,执行过程中需要平衡的利益也太多,即便一个人的全部时间用来学习掌握,也不可能掌握一二,更别说对整个体系融会贯通,游刃有余。那么借助外力将是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
如此大的行业体系,如果打破国界、学院、地域、行业、技术路线等的原有框架,成立大批由各专业人才组成的智库,采取政府及企业采购的模式,通过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业的组织监督专业的组织这样相互交叉与检验的模式,使得相关政策的制订、企业发展路线的规划、行业扶持力度与方式的把握等各种复杂的碎片化信息,得以快速梳理,或许可以尽最大可能提高效率,减少误差。
5、用户的贪婪与漠视
“核电站、垃圾电厂可以修,只要不是在我家门口”、“光伏和风电随便上,只要不提高我的电费,血海红海皆是欢乐海”、”别人被冤枉死无所谓,只要我的产品可以发财“。做为用户,往往将清洁与环保挂在嘴头,当需要为环保努力的时候,就将一切与成本挂钩。在中国的任何一项改革,都将是建立在用户广泛受益的基础上的。大家短时间看不到效益,是各类新能源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
甚至于当经济出现周期性困难的时候,各种高污染产能是率先被启动的。公众对于环境成本的漠视,借助雾霾与疾病等等方式,在另一个方向回收着我们的利润。也许有人说这里面更多的是人性的贪婪。但我们也需要看到,我们已经进入到21世纪,网络中一只小猫小狗都可以引起无数人的怜悯与同情,难道他们对于自己,就没有一丝的期待么?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公众教育与知识普及的疏漏。
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在发现别的行业的利润点之时,往往说:暴利,奸商。而回过头看自己所处的行业和工作,也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一面。但出于个人利益与社会背景等一系列因素,我们往往倾向于宣传放大别人的不足,而刻章掩盖自己的诉求与收益。而且我们发现,在网络时代,我们不需要为自己的信用负责,我们可以随意捏造或者演绎发挥一些话题,而不用承担社会道德的压力与公序良俗的约束。于是凡是对自己有利的,全都闭口不说,凡是对自己不利的,不知有没有利的,按照黑暗森林法则,一概抹杀。导致一个人用同样的时间来支持一件事,与反对一件事,所得到的结果相差千里。这一切降低了我们所获取信息的公开与透明度,加大了我们的时间成本与筛选难度,虽然身处网络时代,却发现处处是信息,处处是无用的垃圾。
我们已进入文明社会,就像交通违章学习一样,需要建立一套广泛有效的宣传与警示机制,对于造谣者应在信用记录和违法犯罪两个层面予以约束。使大家认识到行业的发展,绝不是公务员与从业者的单方面行动,而是全社会一起努力的结果。既要鼓励有科学依据的研究、论证、发明、创新,也要彻底断绝某些依靠断章取义、博人眼球的文章和煽动性话题谋取不法利益的人的公众市场和利益链条。只有科学与正义的声音不时响起,才会给不法者更多的警示。最起码也需要让观众听到截然不同的另一种声音,而不至于先入为主。
再强调一次,民智已开。信息的公开透明与宣传普及,事关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每一个人都应该是拥有足够信息积累,并且持公正立场的参与者。
上述几点相信仅是冰山一角,但已足够表面现在的状态。我们有差种种的欠缺,却又要必须走上这条路,初期走些弯路,交些学费是必然的。行政指令与市场机制之间,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周期,在改革最初的时候,肯定是行政指令和原有体系的思维来主导,例如2015年的火电价格指令性下调,2016年的煤矿产能供给侧改革,2016年的630抢装以及后630时代的光伏组件价格疯狂跳水,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但另一方面,相关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导致煤电发电企业2015年度降价2次。加上水电市场化交易的共同影响,粗略计算直接带动的是近3000亿元的企业成本节约。伴随人民币贬值的促进作用,中国贸易顺差进一步加大,在全世界出口市场份额从14%提高到16%以上。在全世界通缩的背景下,伴随着日本与德国等制造业大国市场份额的整体减少,我们却逆市增长并达到历史最高标准。近半年来我国经济全面走出低谷,用电量稳中有升,均与全方位的低成本策略相关。很多人的眼球都停留在各色花边新闻,但相关经济数据的一次次公布,也给了我们坚持改革的信心和时间。可以说,这也是我们现有体制的优势。
爱之深,言之切。凡此种种,恕不一一细表。上面的每一句话,都表明了我们改革的艰难,也明确了对于未来巨大的信心(否则大家为什么不借几百万贷款买黄金而是买房?)。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经济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虽然我们相信社会与公众会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但随着美国重回工业时代,欧洲与日本经济与金融双重危机下的自我救赎,已是迫在眉睫,时不我待。如此巨大的行业,伴随着电改的展开,其背后所涉及的建设、贸易、维护、金融,都将释放天量的增长空间与价值。这都将给我们的生活与投资,增加更多的色彩。
存量博弈绝对不是开启未来的钥匙,协调共赢才会带着我们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