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站在“风口”的千亿污泥 渐入寒冬背后难在哪
站在“风口”的千亿污泥 渐入寒冬背后难在哪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城市污水处理难度日益增大,污水处理会产生较多的固体废弃物,其处置成为当今一大难题。来自权威媒体的报道消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城市污水处理难度日益增大,污水处理会产生较多的固体废弃物,其处置成为当今一大难题。来自权威媒体的报道消息称,截至2015年9月底,全国城镇建成了3830座污水处理厂,高达1.62亿m³/d的污水处理能力,伴生污泥突破3000万吨/年。
5年前,国务院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曾有专家预计,作为污水处理的重要产物,污泥处理处置在2011年持续走热,成为新的市场热点。但5年过去了,市场中的乐观情绪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目前,中国近50%的城市污泥未做到无害化处理。
“2015年底,北京污泥无害化处理率仅为23%。”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此前公开指出。另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然而,对处理污水所产生污泥的处理率不足60%。
另一方面,平安证券2016年5月发布的行业报告预计,2016至2020年,污泥处理处置市场规模将达1892亿元。千亿市场版图,对业界众多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市场空间这么大,污泥处理处置岂不成为被哄抢的香饽饽?然而,污泥这只“风口猪”的梦想并没有实现,很多污泥项目甚至面临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想说爱你不容易。”这是业界谈及污泥处理的普遍看法。
技术选择“困难症”
早在20年前,我国便开始了尝试从海外引进与自主研发等多种渠道获得污泥处理技术,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薛涛曾撰文称:“尽管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实际运行中仍需规范。但在低成本前提下完成将湿污泥脱水至含水率50%以下,并保证处理后污泥安全稳定的技术获得了现实中已经获得了的很多市场。”由于含水率80%左右的污泥危害性比较大,比较公认的标准是环保部公布的脱水率50%以下的污泥可以进入填埋场,而围绕着50%脱水率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渐渐兴起。
目前,公认可行的资源化路线包括好氧堆肥等将养分还原于土壤,以及从国外技术引进后国产化的厌氧消化将沼气热量重新利用的两大方向,此外还有从污泥中提取蛋白质,其BOT成本在150-200元/吨)等比较独特的资源化方式。”
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看来,目前中国的污泥处理处置虽然存在政策和管理问题,但成熟的、适合大规模推广的成套技术设备和工程实践并不太多。这也是一个瓶颈,制约着规模化和市场化。绝大多数污泥无害化工艺中,处理后的残余物或产物仅仅是一种原料,而不是规范化、标准化的产品。
但在环保企业的垃圾发电项目遍地开花的同时,这些颇具实力的企业的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却在近些年鲜有落地。诸多技术长袖善舞的背后,是技术的不成熟的尴尬。来自权威媒体的报道消息称,目前全国已建成的五六十座污泥厌氧消化装置,能正常运行的只有几座。
而真正的阻碍不仅于此。“技术选择困难的根本原因很多,有中国雨污合流、市政工业污水合流等管网建设滞后带来的不同的污泥属性,有出于经济发展限制和政府财力仍不足,对环保的重视和投入分配仍需加强的阶段性局限,有全国各地经济、地理、人口、气候等条件的极不均衡和复杂,有主导污水技术并在污泥路线上有强大发言权的主流市政设计院对污泥所涉及的各种跨领域学科的不熟悉,还有污泥处置自身的特殊性等。”薛涛表示。
污泥最终路向何方?
当然,技术路径选择只是污泥处理中面临的难题之一。从商业角度来看,当下在污水处理厂的投融资和工程建设与运维上逐渐引入BOT、TOT、服务外包、租赁等模式等多种PPP模式,是当下污泥处理处置的主要商业模式。不久前,财政部公布的第一批PPP项目中,有9个都涉及到了污泥处理。从表面上看,一个新兴PPP市场似乎正在兴起。
但是,PPP繁荣表象却难以掩盖市场虚火。公开资料显示,污泥处理的投资建设成本是10-30万元/吨,运营成本差不多要200-400元/吨。以万吨污水产生1.6吨干固体计算,吨含固率18%的湿泥折合污水1125立方米。也就是,如果将填埋税定位在400元/吨水平上,意味着每吨污水应承担0.36元的污泥处置费,这一数值相当于目前平均污水处理费0.7元的1/2。,但在一些污水处理费早已收到此水平的省市,污泥处置费却始终没有着落。
“污泥是废弃物,政府要给钱,给多少?怎么给?全流程监管如何到位?”这一业界的疑问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水务处处长曹燕进看来,近年住建部与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三家联合制定了有关污水处理费用的管理办法及有关价格管理办法,都明确将污泥处理成本纳入污水处理费成本当中,而且收取的污水处理费有一部分要用于污泥处理处置的建设和运行,其中也提出财政要兜底,不能达到运行成本的,财政要予以适当补贴。
而众多专家也印证了曹燕进的观点:“污泥处置和垃圾发电、厌氧发酵等固废处理处置方式一样,需要有两个支点,一是环境标准,二是处置费。环境标准是规范所有处理处置的游戏规则,处置费就是游戏中的筹码,两者缺一不可。”
那么,每天产生的污泥最终去向哪里?早在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就指出,从污泥的处理方式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向,填埋、焚烧和农业利用。方向确定不等于没有问题,比如填埋埋在哪儿,怎么烧,谁来用?他强调,“填埋比乱扔好,但是得找到场地;焚烧比填埋好,但是得治理好烟气;农用比焚烧好,但是得严格管理。”
从资源循环利用的角度出发,近年来,业内逐步达成共识,鼓励污泥回归土地。可这条路也走得异常吃力。回归土地的方式是将无害化处理后的污泥产物制成栽培基质或肥料,进行农用、绿化或林用,为土壤提供氮磷钾和有机质。此时,污泥进入了农业部和林业部的管辖范畴,部门利益冲突成为这条路上的绊脚石。
而事实上,从1970年代我国探索建设污水处理厂至今,已有四十余年。如今,污泥问题从无到有,从仅有少数业内人士关注到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却似乎只停留在众多的“建议”中,走过了一个五年,又一个五年。
上一篇:全国污染源将进行第二次摸底
-
地热能是可再生能源吗?2024-08-16
-
地热能有什么好处?2024-08-16
-
地热能是几次能源2024-08-16
-
形成地热能的条件有哪些?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