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煤炭价格创新高“定任务”去产能可行?
煤炭价格创新高“定任务”去产能可行?“定任务”增加产能或难以达到价格下降的目的,长期看需要摒弃计划经济思维,真正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决定作用,才会产生合意的去
“定任务”增加产能或难以达到价格下降的目的,长期看需要摒弃计划经济思维,真正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决定作用,才会产生合意的去产能结果。
据媒体报道,10月18日,国内大宗商品期市呈普涨态势,其中,焦煤报收于1180元/吨,涨幅达4.28%,盘中更是创出了近期新高1194元/吨。为了遏制煤炭价格上涨的势头。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适度增加部分先进产能投放保障今冬明春煤炭稳定供应的通知》,而山西焦煤集团已制定了煤炭产能释放方案。根据方案,该集团旗下27处煤矿将在第四季度按照330个工作日制度生产。
笔者认为,此轮煤炭价格上升既有去产能导致产量骤减的原因,也有去产能过程中大量“关停并转”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所导致的削弱市场活力有关。“定任务”增加产能或难以达到价格下降的目的,长期看需要有关职能部门摒弃计划经济思维,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才会产生包括价格、产能等社会合意的去产能结果。
有人称,煤炭价格连创新高是因为煤炭行业去产能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事实上,煤炭行业去产能后,产量急剧下降,导致供需失衡引发价格上涨,这确实是一个基本的经济学规律,但这显然不是一个社会合意的结果。煤炭价格的异动不仅加剧了下游钢铁行业的困境,甚至直接影响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走向,给我国经济回暖、稳增长等造成了极大困扰,以至于国家发改委不得不再次用行政指令的方式来释放所谓的先进产能,以平抑煤炭价格。有关部门似乎再次陷入了“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僵局之中。
“定任务”究竟能否确定社会合意的产能?这是此轮去产能的重要反思之一。从上至下制定任务、分解任务,问责落实等,这样的做法毫无疑问见效很快。但市场需求并非静态量,“计划不如变化快”,产能自上而下的“计划经济”曾让我们遭受重创。世界经济史一再证明,“计划经济”模式是行不通的,“定任务”无法确定市场上合意的产能边界,如果仍靠“定任务”释放产能同样不会产生合意的市场结果。
此轮煤炭价格连创新高的症结不只因产量骤减。产量固然重要,但并非全部。行业的集中度,或者说垄断因素对价格影响也很大。去产能“关停并转”,首当其冲往往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遭遇灭顶之灾,国企却因此不断壮大,成为巨无霸企业。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往往被公认是最具竞争活力、生产效率的经济体之一。某种程度上,这实际削弱了市场活力,甚至降低了生产效率,价格自然会上升。
大量具有价格灵活性的中小企业被去产能“革命”了,剩下的巨无霸煤炭企业增加了议价能力,产能上升未必能实现价格下降。笔者粗略地搜索了一下此次各地煤矿去产能的做法,很多省份往往将落后产能直接与“中小煤矿”关联起来。报道称,而随着各省去产能速度的加快,中小煤矿和“僵尸企业”恐怕也难以再“存活”。具体来看,山东、山西、甘肃等地都在着手处置中小煤矿和“僵尸企业”。
“定任务”究竟能否确定什么是先进产能?这是此轮去产能的重要反思之二。大型国有企业就是先进产能吗?实际上,企业规模大小、产能大小并不一定与企业优劣直接画等号。例如,小钢企并不一定就是劣质产能,河北天柱钢铁集团年产能只有360万吨,但2015年盈利2.8亿元;而大型钢企武钢、鞍钢出现几十亿的亏损,又该如何评判?
其实,市场有一个高效的确定合意、先进产能的机制,就是市场出清。以煤炭企业为例,一旦出现超额供给,价格就会下降,企业第一反应就是停止新增投资或减少产量,或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企业经营效率等方式实现价格下降,而一些落后产能被出清市场。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为了生存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优化管理,优胜劣汰从而提升了整体经济竞争力。
事实上,我国产能过剩行业的浪费源于国家贷款、财政补贴、GDP考核等非市场因素,致使国有、大型企业不是基于利润等市场因素来决定产能,该减产的没有减产,这是市场出清失灵的结果。因而,去产能的重要任务是恢复市场出清机制,要真正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而不是以“定任务”陷入去产能-增产能的困境中。
-
地热能是可再生能源吗?2024-08-16
-
地热能有什么好处?2024-08-16
-
地热能是几次能源2024-08-16
-
形成地热能的条件有哪些?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