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首页 >
新能源汽车促进交通部门污染物的减排
来源:
时间:2013-03-26 21:15:21
热度:
新能源汽车促进交通部门污染物的减排 交通部门的汽车燃油尾气排放是城市主要空气污染源之一。在交通部门减少PM2.5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考虑到减少汽车
交通部门的汽车燃油尾气排放是城市主要空气污染源之一。在交通部门减少PM2.5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考虑到减少汽车的使用率和提高油品质,增加燃油效率标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还要考虑到公共交通的发展,道路网格化,信号系统的有效控制,减少交通拥堵,自行车专用道和人行道设置,社区小型化等等。发展公交系统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吸引开车的人群采用公交系统出行。美国城市管理部门很少采取行政措施,而是采取采取经济的手段去减少开车出行,在城市交通中贯彻“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提高油品质量和燃油效率标准,提高的成本主要由开车人承担。欧洲和日本等国在城市主要地段,提高停车费和收取城区拥堵费,燃油税率在100-120%,以这种经济手段来增加人们驾车出行的经济成本,减少车流量。
纽约是国际大都会城市,地铁和公交系统发达,城区的停车费用奇高且不易找到停车位。纽约市民大都采取公交系统出行,交通拥堵状况比美国其他大城市好许多。在美国许多城市的交通规划是为驾车出行设计的,一旦交通模式锁定,就很难改变。美国人驾车出行的方式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与欧洲和日本相比,美国的燃油税很小,汽油价格低,鼓励人们驾车出行。提高燃油税在美国遇到很大的阻力。在交通问题上要考虑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油品的质量并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美国加州政府对购买耗油量低、节能环保的汽车给予补贴,鼓励发展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等。美国大力研发生物质柴油和生物质乙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美国通过信号系统的优化,减少拥堵所造成的损失和污染。
2009年初,科技部和发改委等部委启动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简称“十城千辆”)。目前推广示范电动汽车数量共计27432辆。这与«十城千辆»文件中的规定“力争使全国新能汽车的运营规模到2012年占到汽车份额的10%”的目标差距甚远。各地政府意识到城市面临的严重环境和能源挑战,应加大实施«十城千辆»文件的贯彻实施力度,争取到2015年能够超额实现新能源和节能汽车占10%的目标。
新能源汽车的商业品化市场进展与用户接受程度是成败关键。近几年来,我国电动车大多是政府采购,或者进入出租车市场,私人购买电动车几可忽略不计。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私人购买电动汽车为零。推广新能源汽车不仅能使中国汽车业有一跨越式发展,赶上国际汽车发展潮流,也能克服城市化进展中面临的许多难题。商业补贴和税收减免是一种激励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手段。如何整合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关的各个利益相关方,如汽车制造和零件供应商、电力公司、销售商和消费者,建立完整的商业模式,使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地、销售模式和购买者都能共享其利,关键的一点是政府在初期阶段的政策激励和资金启动,使其最后完全商业化。据复旦大学的研究成果报告指出,水溶液锂电池导体可将锂电池性能提高80%,电动车充电10秒可行驶400公里。中国汽车的电池装备正酝酿一场技术突破。
目前在北京和上海暂时实施的“摇号限购”和“市场拍卖”的做法弊端日益突显。北京参加摇号限购的人数不减反增,每次摇号时有几十万人参与。由于摇号限购,小排量的节能汽车基本上无人购买,消费者都倾向购买大排量的汽车。尽管汽车的需求受到抑制和汽车出行限号行驶,但汽车尾气排放总量仍然迅速上升。另外,由于每周的限号行驶,收入高的家庭已购买或倾向购买第二辆车。限购的初衷已被扭曲,而交通的公共资源的分配愈发向收入高的阶层倾斜(新建道路、停车及附属设施),造成公共资源分享不均等的结果。
可以想象的是,北京市一旦取消“摇号限购”和“限号行驶”的暂行规定后,北京的交通将会立即陷入停顿混乱的状态。上海“市场拍卖”的价格也飙升到一个牌照8万元以上,使中低收入家庭远离了汽车购买群体,交通资源的分配偏向高收入阶层。这是为什么在北京和上海新能源汽车购买为零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在目前各种暂行的规定中,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汽车的购买制定出可实施的解决方案,是有关政府单位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在长期规划上,要有切实可行的步骤,使新能源汽车与小排放量的节能环保汽车稳步上升,在2020年占据城市汽车使用量中一个显著的水平。
据北京市新近的调查发现,尽管几年北京地铁公交系统发展渐趋完善,但驾车出行的比例并没有降低。应采取有效的经济手段,例如提高停车费尤其是燃油税(包括污染费)来抑制人们驾车上班出行。中国在生物质燃料进展迟缓,产量才115万吨,与世界第一的美国(2825万吨)和第二的巴西(1320万吨)差距太大。生物质燃料是超常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一个短板,要加大投入,迎头赶上。
纽约是国际大都会城市,地铁和公交系统发达,城区的停车费用奇高且不易找到停车位。纽约市民大都采取公交系统出行,交通拥堵状况比美国其他大城市好许多。在美国许多城市的交通规划是为驾车出行设计的,一旦交通模式锁定,就很难改变。美国人驾车出行的方式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与欧洲和日本相比,美国的燃油税很小,汽油价格低,鼓励人们驾车出行。提高燃油税在美国遇到很大的阻力。在交通问题上要考虑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油品的质量并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美国加州政府对购买耗油量低、节能环保的汽车给予补贴,鼓励发展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等。美国大力研发生物质柴油和生物质乙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美国通过信号系统的优化,减少拥堵所造成的损失和污染。
2009年初,科技部和发改委等部委启动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简称“十城千辆”)。目前推广示范电动汽车数量共计27432辆。这与«十城千辆»文件中的规定“力争使全国新能汽车的运营规模到2012年占到汽车份额的10%”的目标差距甚远。各地政府意识到城市面临的严重环境和能源挑战,应加大实施«十城千辆»文件的贯彻实施力度,争取到2015年能够超额实现新能源和节能汽车占10%的目标。
新能源汽车的商业品化市场进展与用户接受程度是成败关键。近几年来,我国电动车大多是政府采购,或者进入出租车市场,私人购买电动车几可忽略不计。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私人购买电动汽车为零。推广新能源汽车不仅能使中国汽车业有一跨越式发展,赶上国际汽车发展潮流,也能克服城市化进展中面临的许多难题。商业补贴和税收减免是一种激励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手段。如何整合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关的各个利益相关方,如汽车制造和零件供应商、电力公司、销售商和消费者,建立完整的商业模式,使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地、销售模式和购买者都能共享其利,关键的一点是政府在初期阶段的政策激励和资金启动,使其最后完全商业化。据复旦大学的研究成果报告指出,水溶液锂电池导体可将锂电池性能提高80%,电动车充电10秒可行驶400公里。中国汽车的电池装备正酝酿一场技术突破。
目前在北京和上海暂时实施的“摇号限购”和“市场拍卖”的做法弊端日益突显。北京参加摇号限购的人数不减反增,每次摇号时有几十万人参与。由于摇号限购,小排量的节能汽车基本上无人购买,消费者都倾向购买大排量的汽车。尽管汽车的需求受到抑制和汽车出行限号行驶,但汽车尾气排放总量仍然迅速上升。另外,由于每周的限号行驶,收入高的家庭已购买或倾向购买第二辆车。限购的初衷已被扭曲,而交通的公共资源的分配愈发向收入高的阶层倾斜(新建道路、停车及附属设施),造成公共资源分享不均等的结果。
可以想象的是,北京市一旦取消“摇号限购”和“限号行驶”的暂行规定后,北京的交通将会立即陷入停顿混乱的状态。上海“市场拍卖”的价格也飙升到一个牌照8万元以上,使中低收入家庭远离了汽车购买群体,交通资源的分配偏向高收入阶层。这是为什么在北京和上海新能源汽车购买为零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在目前各种暂行的规定中,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汽车的购买制定出可实施的解决方案,是有关政府单位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在长期规划上,要有切实可行的步骤,使新能源汽车与小排放量的节能环保汽车稳步上升,在2020年占据城市汽车使用量中一个显著的水平。
据北京市新近的调查发现,尽管几年北京地铁公交系统发展渐趋完善,但驾车出行的比例并没有降低。应采取有效的经济手段,例如提高停车费尤其是燃油税(包括污染费)来抑制人们驾车上班出行。中国在生物质燃料进展迟缓,产量才115万吨,与世界第一的美国(2825万吨)和第二的巴西(1320万吨)差距太大。生物质燃料是超常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一个短板,要加大投入,迎头赶上。
上一篇:城市可再生能源规划与空气污染治理
-
北京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实施方案获批2024-08-16
-
重庆市财政补贴新能源汽车解读2024-08-16
-
从更深层意义上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4-08-16
-
新能源汽车未来十年仍难有起色2024-08-16
-
新能源汽车要摒弃短平快的开发模式2024-08-16
-
十二五期间广汽投28亿打造新能源汽车2024-08-16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需要改进的方面2024-08-16
-
我国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形势严峻2024-08-16
-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突破口在区域性运营车辆2024-08-16
-
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2024-08-16
-
南非铸造产业向节能减排方向发展2024-08-16
-
无线充电将成新能源汽车新方向2024-08-16
-
深圳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数量最多的城市2024-08-16
-
四部委将开展新能源汽车试点验收工作2024-08-16
-
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量居全球第三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