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十三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印发 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来源:
时间:2016-10-17 15:00:22
热度:

江苏省十三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印发 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是实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制造业强省的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是实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制造业强省的重要支撑。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部署,推动江苏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制定本规划。

新能源汽车

“十二五”以来,江苏省汽车产业坚持开放性调整,重组并购,内联外合,引进战略投资,呈现发展快速、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在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至2015年底,全省汽车工业拥有规模以上生产企业1893家,资产总计5340.4亿元。2015年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98.9亿元,是2010年的2.21倍,年均增长17.21%;实现利税总额1021.29亿元,是2010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35%;汽车产量189.38万辆,是2010年的1.84倍,年均增长13.03%,其中乘用车产量175.79万辆,是2010年1.97倍,年均增长14.51%,乘用车产量占汽车总产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86.4%提高了2015年的92.8%,SUV、MPV占乘用车比重由2010年的8.6%提高到了2015年的18.5%。江苏省客车产品在全国具有较强的优势,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18%,江苏省专用车生产企业100余家、占全国的1/9,年产销专用车占全国10%以上,汽车起重机、登高消防车、高速公路清障车等重点产品在细分领域综合实力名列前茅。

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2015年全省产销新能源汽车超过3.2万辆,同比增长450%,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亿元,同比增长300%,已初步形成了涵盖客车、乘用车、专用车及电池、电机、电控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以整车研发制造为带动,相关配套企业研发能力持续增强,部分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整车、电池、电机和电控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行业领先企业。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汽车产业朝着结构优化、水平提升的方向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但是面对未来的挑战,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缺乏引领行业发展的自主品牌乘用车龙头企业。二是乘用车产品以中低端为主,缺少附加值高、技术水平高的高端产品,技术创新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燃料经济性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汽车能效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新能源汽车仍处于政策驱动期,关键核心技术还有待突破,市场化水平还比较低。

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江苏省汽车产业发展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一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成为抢占先机、赶超发展的突破口。当前,江苏省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动力蓄电池产业链日趋完善,支撑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信息技术产业实力不断增强,有利于发挥江苏省制造业的综合比较优势,实现产业融合发展。二是潜力巨大、层次丰富的市场需求将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发展空间。我国汽车千人拥有量已超过100辆,比“十二五”初期提升了三成,但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汽车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中高端产品需求持续扩大,维修保养、金融保险、二手车等后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共享出行、互联服务等新的消费热点渐成规模。差异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有利于推动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等多维度创新发展。三是国内汽车消费和使用环境将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期间,国家将转变以行政许可为主的产业管理方式,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构建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重点、覆盖车辆全生命周期的法制化管理体系,形成与资源、环境、交通和谐发展的汽车社会。四是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十三五”期间是江苏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也是制造强省建设的关键五年。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国家战略新要求,必须正确把握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夯基础、补短板、增动力、求突破、促转型,加快建设汽车产业强省。

指导思想

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等部署要求,以汽车产业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为主题,以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为主线,以优化结构、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着力点,推动汽车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汽车从安全、环保、节能向绿色、智能、共享全面升级,由单纯交通工具向智能化生产生活载体转变,制造、服务模式向多元化转型,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和品牌,加快建设汽车产业强省。

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把技术创新作为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完善创新制度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构建产业创新体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围绕价值链部署创新链,根据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

——绿色智能。主动适应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高效节能汽车,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构建涵盖汽车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智能产业体系,推动制造过程智能化,产品生命周期绿色化。

——协同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汽车产业生态系统。统筹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推动汽车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汽车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传统制造向服务型、智能型制造转变。

——和谐共享。加强法制保障,进一步规范汽车生产、使用和服务,维护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生产生活需要,加快推动汽车由单纯交通工具转变为智能化生产生活载体,促进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建设,有效提高汽车使用、通行效率和道路安全水平。

延伸阅读:发展目标

——产销规模稳步扩大。至2020年,汽车工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汽车整车年产量超过260万辆,其中乘用车235万辆,商用车25万辆,汽车产销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8.5%。

——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到2020年形成年产值超千亿元企业1家,年产值超500亿元企业3-5家,行业细分市场进入全国前十的整车企业3-5家。

——产品结构更趋优化。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产量达10%以上,其中新能源客车占客车产量50%以上,新能源乘用车占乘用车产量比例大幅提升。

——技术水平大幅提高。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程度明显提升,整车及关键系统部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燃料电池汽车初步具备商业化条件,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及产业化取得突破。

——能效水平明显提升。汽车燃油经济性显著改善,能耗水平明显降低。到2020年,乘用车新车整体油耗水平达到5.0升/百公里,商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发展重点

(一)新能源汽车

大力推进动力电池技术创新,重点开展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研究和轻量化设计,加快研制动力电池正负极、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及其生产、控制与检测等装备,开发新型超级电容器及电池组合系统;重点开展高比能动力电池新材料、新体系以及新结构、新工艺等研究,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长远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到2020年,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达到300瓦时/公斤以上,纯电动汽车一次充电续驶里程达到400公里左右。

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重点支持驱动电机系统及核心材料、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电动制动器等电动化附件的研发。开展燃料电池电堆、发动机及其关键材料核心技术研究,加快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进度。推动轻型载货汽车和专用车的电动化,提高车型续航能力,满足城市物流配送和市政环卫等专项作业的需求。

加强对新型充电设施及装备技术、前瞻性技术的研发,对关键技术的检测认证办法、充电设施消防安全规范以及充电网络监控和运营安全等方面给予科技支撑。支持企业探索发展新的充电模式,实现更安全、更方便的充电。

(二)高效节能汽车

以大幅提高汽车燃料经济性水平为目标,积极推进汽车节能技术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开展混合动力技术研究,开发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和机电耦合装置,支持开展柴油机高压共轨、汽油机缸内直喷、均质燃烧以及涡轮增压等高效内燃机技术和先进电子控制技术的研发。支持研制六档及以上机械变速器、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商用车自动控制机械变速器。突破低阻零部件、轻量化材料与激光拼焊成型技术,大幅提高小排量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开展高效控制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技术研究。

(三)智能网联汽车

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关键技术环节,抓紧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攻关。建立跨产业协同创新机制,重点突破传感器、控制芯片、车载通讯、操作系统等产业链薄弱环节,推动车载环境感知系统和智能车载终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推动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智能网络汽车数据平台建设,实现智能网络汽车大数据交互,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交通网络、智能电网及智慧城市等的协同机制,探索多领域联动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模式。

(四)关键零部件

着力提升零部件配套能力和水平,增强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发展新型发动机控制系统、变速箱控制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电子驻车等汽车电子系统。利用新材料、轻量化设计等最新技术,提升汽车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改造提升整车、汽车碰撞安全性、平顺性以及排气净化、能耗及抗干扰检测技术等。为特种车辆提供高性能、长寿命的驱动桥、回转支承、液压件、轴承、智能控制系统等基础零部件和核心技术。

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大力推动动力转型升级。开发新一代动力电池、充电技术研发和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加快实现产业化,加快车用动力系统的转型。建立动力蓄电池梯级利用体系,培育示范工程。加快制定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公交、出租、环卫、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推广力度,提高公车采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运营,加快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实施基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新能源汽车配额管理制度。

加快充电设施建设。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实施建设和运营、整车租赁等服务领域。加快建设以住宅和办公场所充电为主,城市公共充电为辅,城际间快速充电为补充的充电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城市及城市间智能充电服务平台和城际智能充电网络。建设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和运行监控网络,建成覆盖运行车辆、充换电站、服务设备的大数据运营平台,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信息交互和智慧服务,为用户使用和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新能源汽车+互联网”业务新模式,推进租赁业务与现代信息平台融合,支持充电装备企业开展充电设备技术创新和运营模式创新。在公共服务领域探索公交车、出租车、公务用车的新能源汽车融资租赁模式,在个人领域探索分时租赁、车辆共性、整车租赁,以及按揭购买新能源汽车等模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