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储能产业“粮草”已动 “兵马”如何先行?

来源:
时间:2016-10-09 16:00:35
热度:

储能产业“粮草”已动 “兵马”如何先行?人们所说的储能,通常指的是电能的存储,是一种通过利用化学或者物理方法将产生的能量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的一种技术。储能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力系

人们所说的储能,通常指的是电能的存储,是一种通过利用化学或者物理方法将产生的能量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的一种技术。储能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清洁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

近两年,随着有关储能产业政策的频频出台、国内外资本的不断涌入,以及企业在储能技术领域的持续探索,储能产业正迎着朝阳蓄势待发。

向市场化蓄势待发

风能太阳能新能源发电、清洁能源汽车、电力系统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下,储能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探索,并迎来新的拐点,而有关储能的政策近两年也频频出台。

今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电储能参与调频调峰辅助市场的服务。有分析人士认为,通过对辅助服务市场补偿机制的完善,将进一步推动储能产业商业化发展提速。

此外,在“十三五”规划中,储能技术被编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中,在重点发展的低碳技术方面,太阳能、风能发电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储能和并网技术也被列入其中。可见,政策的“粮草”已经全面启动。

而从市场环境来看,万亿级的前景预估使得储能产业当之无愧成了朝阳产业。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储能成本的逐渐降低,储能技术将从示范工程建设阶段逐步延伸到商业化运营阶段。有分析报告预测,2024年储能系统投资将在2016年的基础上增长6倍至82亿美元,市场投资也将累计达到440亿美元,同期内电厂投资将高达3.9亿美元。另外,华安证券研报也指出,储能产业刚刚起步,未来五年市场成长空间将超过500亿元。

从2015年我国储能市场的整体运营情况来看,国内储能应用的热点有两个,一是分布式发电及微网,二是可再生能源并网。据悉,目前中国微电网电价及补贴方案已经进入征求意见稿讨论阶段,微网项目或有望获得70%的系统补贴。若该政策能够得到落实,将会激活我国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

国内“光储充”模式受热捧

面对前景广阔的储能产业,别有洞悉的企业早已先行。以我国为例,进军储能领域的大多以电力、充电设施等业内企业为主,由于产业刚刚兴起,因此各家也在探索有效的商业模式。但就目前来看,“光伏+储能+充电”的模式——光储充一体化似乎更受企业的青睐。

早在2010年,追日电气就建设了国内首座具备商业运营条件的电动汽车光伏智能充电站,该充电站设计建造了光伏、储能系统,并结合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利用光伏发电给电动汽车充电,并将多余的电能回馈给电网。而如今,光储充一体化模式仍然是该公司的主要运营模式。

此外,据深圳市科陆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璞介绍,该公司目前在储能领域已经开始与充电融合,进行试点并商用光储充一体的充电模式。李璞介绍,对于新的商业区、小区来说,当建设充电桩、充电站时,配电容量可以重新规划,但对于电容不足的老旧小区,配电则十分困难。对此,能量缓冲则极为必要。他举例说,“在小区内放一个储能装置,白天存电,晚高峰时放电,那么充电桩也不抢正常的充电,这样可以保证不浪费资源,也可以将节约的电应用于其他领域。”

“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将能够解决在有限的土地资源里配电网的问题,通过能量存储和优化配置实现本地能源生产与用能负荷基本平衡,可根据需要与公共电网灵活互动且相对独立运行,尽可能地使用新能源,缓解了充电桩用电对电网的冲击”,深圳市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李正军表示,在能耗方面,直接使用储能电池给动力电池充电,可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国外家用储能前景更被看好

据资深分析师洛根·戈尔迪-斯科特称,目前,84%的固定储能系统是由电力公司安装的。电力公司通常安装装机容量为3万至5万千瓦的储能系统,用于在用电高峰期对外供电。但到2021年,安装在企业和家庭中的储能系统将成为最大的储能系统市场。

日前,协鑫集成的E-KwBe家用储能系统在澳洲布里斯班的一位普通用户家中安装调试完成。E-KwBe是协鑫集成首款自主研发的户用储能产品,其中可视化能源管理平台系统,不仅可实现手机APP远程控制家电,还能实时监控家庭中各项用电指标。而这也意味着中国式的储能也进入到了澳洲的寻常百姓家。

为了避开不断上涨的电费,澳大利亚家庭用户纷纷使用存储系统。据能源咨询机构IHS预测,2016年至2018年,预计澳大利亚住宅和商业新增储能项目,每年将增加一倍,分布式储能市场装机容量从2015年底的不足3兆瓦增长到超过200兆瓦,到2018年,大约有3万个澳大利亚家庭将使用光伏储能系统。

在美国、德国等国家,家庭储能产业呈现爆发式发展,而目前,澳大利亚也在家庭储能领域有所突破,并成为全球排名前五的分布式储能市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

“光储充”能否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前我国企业看好的光储充一体化模式已应用于国外的企业与家庭储能领域,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而反观我国家庭储能领域,同样的应用又是否符合我国市场发展的需要,能否完美推进和实施?

回归实际应用本身,所谓的家庭“光储充”模式需要利用用户自家屋顶上的空间,搭建光伏阵列,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起来。所存储的电能,一部分可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或家庭用电,剩余电能可并入国家电网,甚至出售给国家相关电力企业。

尽管这种应用模式目前已经建立了电力回收的对应渠道,也得到了国家政策的鼓励,但事实上,真正实施起来,效果并不乐观,原因在于建站场地受限、成本较高、回本周期较长等,使得国内家庭对此并不“感冒”。

一方面,建设光伏储能电站会受到场地的限制。通常,若是家庭建光伏电站,需要安装在居民房屋屋顶才可进行储能和充电,这对自建住房的用户来说,不会涉及到物业协调问题,但对于小区居民而言,其难度就会大大增加。由于建光伏电站建占用公共场地资源,因此需要企业和用户与物业进行协商,而这种协商基本上不会有结果,物业通常会以屋顶发电站会发出光污染、产生噪声、危害小区安全等为理由,来拒绝用户安装光伏储能发电系统的计划,实则不愿承担风险。相比较美国、德国等国家,之所以较中国更普遍,主要在于欧美国家的居民多以自建住房为主,可根据需求自主选择建储能系统。

另一方面,用户建设光伏储能电站的成本较高,回本周期很长。据了解,以安装5千瓦光伏储能电站为例,其建设成本约为5万元。根据测算,如果不考虑天气因素和其他自然环境影响,按照国家现有的补贴政策和电力回收价格,每户家庭每年可收益5000元左右,那么,回本周期约为十年。此外,即使用户自行建设光伏储能系统,若没有良好的维护作为保障,那么安全问题则也将成为用户乃至整个小区居民的隐患。因此,仅从用户的实际使用来看,似乎对使用安全的担心和回本周期的把控不足远远大于储能充电的便利性。

因此,从我国市场现状来看,发展家庭储能存在诸多阻碍,但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严峻,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通过发展储能产业来节约能源消耗刻不容缓。综合现状,笔者认为,在商场、院校、医院等场所发展公共储能电站则更为实际,最终通过以公共场所的发展转变私人充电观念,进而循序渐进地发展储能产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