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6年我国环境监测市场需求及趋势(图)

来源:
时间:2016-09-15 03:03:57
热度:

2016年我国环境监测市场需求及趋势(图)   自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以后,我国的环境保护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作为环保工作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监测工作也

   自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以后,我国的环境保护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作为环保工作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监测工作也随之起步。30多年来,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成就辉煌。

  在这期间,作为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一支主力军、全国环境监测系统的“领头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建站初期艰苦创业,到今天引领全国环境监测技术与发展;从最初只能开展简单的分析测试项目,到今天拥有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全面的分析测试能力;从建站之初每年编写一本环境质量报告书,到现在每年编制30多种,1500多份环境质量报告;从最初几十人,发展到现在集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约170人的技术团队;从最初的3个组(综合、分析、管理),发展到现在的15个处室……30年间,总站已初步建立了以常规监测、自动监测为基础,遥感监测为辅助的天地一体式国家环境监测体系,监测技术手段日益现代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业务领域不断拓展,综合与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效能不断增强。

  艰难起步,平房中成就大事业

  1979年11月12日,原国家计划委员会下发《关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计划任务书的复函》(计基〔1979〕644号),批准建设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国家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催生了总站。”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以后,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开始启动。当时,虽然在一些重点城市相继建立了环境监测站,开展环境污染调查和区域环境质量评价,但是这些监测站远远不能适应国家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国家亟须有统一的监测技术、方法和规范,需要对监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所以从国家层面而言,亟须成立一个能引领全国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与发展的单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总站1979年获国家批准,于1980年成立并全面建设。

  当时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但是总站人员的工作状态却丝毫不受干扰,大家一不等二不靠,边学习、边建设、边工作,充满斗志和干劲。

  1985年以前,很多人办公、住宿都只能在板房里。板房中没有暖气,到了冬天,屋里特别冷,想做实验都非常困难。而到了夏天,屋里又特别热,加之蚊虫叮咬,比冬天还要难熬。

  5年艰苦的板房生活造就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实战队伍。成立初期,总站就承担了国家多项重大环境课题。如全国“环境背景值调查与研究”、“全国粮食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污染调查与研究”、“我国降水酸度和化学组成的分布状况及变化趋势研究”等课题都是在那时开展的,这些课题的成果许多目前还在发挥作用。

  可以说,“课题多、任务重、成果多”是总站板房时代的真实写照。在条件艰苦的板房里,总站人员在环境监测科研领域实现了一次次重大突破。

  环境监测能力全面提升,环境监测体系初步建立

  2008年,在国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总站历经4次搬迁,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办公大楼。窗明几净,加上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实验室让总站人喜不自禁。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总站的硬件设备,30年来,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监测能力,乃至监测成果的内容与形式上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2010-2015年中国环境监测需求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