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建设成本逐步降低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建设成本逐步降低在“智能化”风靡的当下,变电站建设迎来了又一个风口──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建设,这将是电力科技创新历程中的又一里程碑。新一代智能
在“智能化”风靡的当下,变电站建设迎来了又一个风口──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建设,这将是电力科技创新历程中的又一里程碑。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究竟有哪些新亮点?在这轮技术革新浪潮中,相关设备企业如何抢占市场先机?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长期致力于智能变电站研发工作的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南京国电南自自动化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刘颖。
设备模块化是主要体现
“设备模块化是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重要特征。”刘颖认为,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将实现专业设计向整体集成设计、一次设备智能化向智能一次设备转变,设备模块化将使变电站智能技术进一步实用化、标准化、小型化、节约化和高效化。
“装配式建设、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是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设备模块化的主要体现。”刘颖说,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打破了原有的分工形式,在现有智能变电站的基础上,更注重与电网协调运行,实现负荷的自动分配和对新能源的灵活控制。它将采用先进技术把站内的高压一次、二次设备进行高度集成,设备与建筑物高度集成,且高度集成的设备设计、制造、调试均在工厂内一体化完成。
“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应用功能互动化、运维检修高效化……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功能更加齐全、智能化程度更高,调试及维护将更加灵活方便。”刘颖介绍,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具有集成化智能设备与一体化业务系统 特征,可以有效地实现成本节约。
刘颖介绍,据前几批的试点工程数据显示,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建筑面积减少15%~30%、二次屏柜数量减少20%~35%,工程设计、安装调试等环节有效衔接,建设周期减少约50%~60%。经LCC成本测算,其全寿命周期成本较常规变电站降低3%~10%。此外,其通信平台实现了网络化,大量减少、控制电缆和光缆用量,减少电缆沟数量,并将二次电缆长度约减少为原来的80%。
刘颖认为,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科研成果应用逐渐成熟、设计持续优化、智能设备不断完善与大规模生产应用,以及智能设备采购所实现的规模效应,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建设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以完善的技术、设备抢占市场
事实上,早在2012年年底,国家电网就启动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示范工程建设,随后在2013年推出了11个试点项目,直接推进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进程。随着示范工程陆续投入运营,智能变电站市场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契机。
面对这一契机,相关企业该如何抢占市场制高点?长期致力于智能变电站研发工作、国电电力二次设备龙头企业———国电南自的成功经验,或可借鉴。
“我们注重研究底层基础技术,着力打造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统一装置软件、硬件和系统通用软件平台,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能够快速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刘颖介绍,我们将进一步提升传统技术优势,加强在特高压保护、新一代 智能变电站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创新,巩固和加强变电站保护与自动化产品的行业优势,抢占技术制高点。
“掌握了完善的技术、设备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市场优势,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户外预制式二次设备舱的研发,开展高强度和高防护等级舱体、独立内部环境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研发高度集成的‘即插即用’光电缆接线系统。”刘颖说,基于新一代NPS平台,国电南自还将推出全新一代的保护和控制产品,为公司保护、测控、稳控、过程层设备及故障录波和网络分析仪等产品提供统一平台。
目前,公司研发的新一代通用SCADA平台能实现主站和厂站各类监控业务的应用,实现变电站等多领域的应用集成,为各领域客户提供最优化的平台解决方案。
同时,国电南自还特别注重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实现从设计、建设、研制、检测、调试和运维等整个环节成本的最优化,并从全站设计、设备研制和检测调试环节充分考虑运维人员的使用,开展相关运维技术研究,促使变电站维护管理更加便利、高效,提升变电站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刘颖介绍,国电南自还将开展保护、控制等相关电力电子设备的研发,开展直流输电,尤其是柔性直流输电方面的技术研究,并深入研究海外应用需求,推动我国智能变电站技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上一篇:郑煤抛出18家企业力推混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