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山东部分去产能煤企债务负担沉重
山东部分去产能煤企债务负担沉重山东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截至2015年底,共有各类煤矿192处,生产能力1.8亿吨/年,拥有约40多万人的产业大军。
当前面对煤炭供大于求的严峻
山东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截至2015年底,共有各类煤矿192处,生产能力1.8亿吨/年,拥有约40多万人的产业大军。
当前面对煤炭供大于求的严峻形势,山东规划在“十三五”期间退出近六成的煤矿,化解三分之一的煤炭产能,分流安置职工约15万人。今年计划退出煤矿58处,占总目标的一半;化解产能1625万吨/年,占总目标的四分之一。
截至8月初,山东已停产煤矿51处,关停产能1425万吨/年,分别占年计划的87.9%和87.7%。煤矿“脱煤”后,职工该怎么安置?企业如何获得新生?中国经济网称在去产能过程中,山东煤炭企业通过自身努力走出了一条自救求生的“山东路径”,但同时企业债务负担沉重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去产能的同时,一些煤矿通过“混改”让企业走出困境。据了解,2015年埠村煤矿通过“混改”8个非煤企业实现利润6824万元;全矿全年实现利润287.2万元,埠村煤矿12年来首次实现盈利。获得“新生”的山东新升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正转型发展高端化工、工程塑料、新型建材等多个非煤企业,并向煤炭生产服务、医疗健康服务业进军,8000多名职工,已有7000多人通过转产、转岗等方式平稳有序分流,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2072万元。
“转型越早越主动,不转总被动。”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位民认为,埠村煤矿果断减产、逐步关闭矿井,成功避免了利润被原煤“吃掉”,是一项明智之举。资源枯竭型国企转型既不能“矿关人散”、将矛盾推向社会,也不能走纯粹安置人员、产业发展不可持续的路子,必须统筹兼顾才能实现有责任、有效益的转型。同时,企业还应避免“病急乱投医”而陷入进一步亏损的境地。
面对去产能职工,一些煤矿选择“走出去”来化解。洼里煤矿1968年筹建,是龙矿集团第一对生产矿井,创造过许多辉煌业绩。近年来,优质资源逐渐枯竭,人员多、煤质差等诸多因素导致煤矿年亏损额最高达6000万元以上。
为此,该矿采取“对外开发转移一批、矿井本部留守一批、内部退养安置一批、自主创业分流一批、长伤长病企业承担一批”的人员安置总体方案,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工人后干部统筹平衡的原则,把全矿划分为职能管理、对外托管、承揽工程、技术服务、资源利用等板块,各板块自找市场、自挣工资。
37名洼里矿工远赴吉林桦甸丰泰油页岩公司进行巷道施工,一炮打响。随后,他们组建了6个对外项目部和1个劳务输出作业队外出创业,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与山西、甘肃等省的企业开展合作,相继承揽了13项工程施工任务,年创收2000余万元。
如今,洼里煤矿的1029名在职员工,九成多已经被分流安置和组织外出创业。
尽管围绕去产能做了大量工作,但山东最大的煤炭企业——山东能源集团副总经理孙世海依然感到,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许多困难。“截至去年末,我们有62对拟退出矿井,负债总额超过280亿元,其中贷款等债务超过80亿元,这些债务在矿井退出时无法去掉,且多数贷款都是母体企业担保的,因此企业的债务负担仍然非常沉重。”
让山东能源集团总经理张寿利最感头疼的,是“去产能”安置职工所需的巨额费用:“即使获得国家补贴也不会超过60亿元,但若加上拟退出煤矿的银行贷款,我们的资金缺口将超130亿元!在目前经营困难的形势下,企业无力负担如此巨额的职工安置费用。”
为此,孙世海建议,应多渠道支持企业减轻债务负担。一是实施债转股。债转股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提高融资能力,促使企业通过转型发展新项目,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二是停息挂账。实施停息挂账在钢铁等其他行业已有过先例,有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可等企业造血能力充沛后再承担债务利息。
“为更好地促进煤炭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企业脱困发展,建议有关部门积极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对煤炭企业限贷、抽贷、断贷,为企业顺利完成资产重组处置和人员分流安置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李位民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