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三年左右企业成本下降
国务院:三年左右企业成本下降当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实体经济却因背负沉重成本包袱而举步维艰。昨日国务院发布《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rdqu
当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实体经济却因背负沉重成本包袱而举步维艰。昨日国务院发布《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欲大幅度砍掉企业长期承担的税费、融资、人工、用能用地、物流等“高成本”。经过1-2年努力,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三年左右使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较为明显增强。业内专家认为该新政出台正当时,但对实体经济的作用还要视落地效果而定。
多箭齐发
曾有经济学家形象地举例,20年前,人们月薪500元时,买一个打火机为1元,现在月薪涨到5000元了,一个打火机还卖1元,但生产打火机的各项成本全部在涨价,这就是实体经济企业的困难。为此,方案从八个方面提出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具体措施,形成给实体经济“减负”的一套组合拳。
具体来看,方案在降税费方面提出,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免征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减免一批政府性基金等。同时,要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幅压减各类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事项,组织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逐步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等。而针对不断攀高的人工成本,国务院则开出“药方”,阶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规范和阶段性适当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等。另外,在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较大幅度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等方面也做了具体规定。
此外,方案还强调要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包括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开展投贷联动试点,鼓励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金融租赁方式盘活存量资源,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等。国务院还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内部挖潜,开展技术、管理和营销模式创新等。在限制融资成本方面,新规中强调,要完善商业银行考核体系和监管指标,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稳妥推进民营银行发展,成熟一家、设立一家。加快发展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村镇银行等各类机构。
“新政的出台,确实是直指现在实体经济中百业不振的状况,可以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瞄准了行业的痛点。”天和智库(北京)经济研究所所长龚成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触碰敏感神经
针对方案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想让实体经济能够大踏步前进,必须要开源节流,而此次新政就是在节流中的一次大动作。他进一步分析,“方案触动了很多敏感神经,比如关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针对的就是现在民间投资常常遭遇行业歧视、资源分配不均,‘隐形门’、‘弹簧门’频现等问题,接下来,要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多政策上将进行大的修改”。
据分析,方案中规定,要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加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建设。具体举措是要清理废除地方自行制定的影响统一市场形成的限制性规定,加快放开垄断行业竞争性环节。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从2018年起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还要简化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程序等。“这些规定抛出后,后续必然会有细化落地政策出台,很多现行规定便会随之大改。”赵锡军说。
另外,不少业内人士都注意到,人力成本这一备受关注的问题也被新规提及。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曾称,2011年至今,我国新增农民工从1000万锐减到350万,农民工新增人口的减少直接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从而导致民间投资增速大幅下滑。“人力成本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控制人工成本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收入,如何在保障劳动者的所得和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之间平衡是门学问,特别应该警惕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企业把降人力成本变为降薪,不仅影响生产效率,更可能拖累消费。”
担忧仍在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新政有利于让实体经济轻装上阵,但在整体经济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种种新政推行起来并不容易。举例来说,金融体系有句名言——大而不能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陈昌盛曾强调,在实体经济盈利能力明显下降的背景下,金融“脱实向虚”趋势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在弱化。特别是在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下银行“一刀切”地抽贷、断贷问题增多,进一步加剧了债务条件恶化。从目前测算的信贷转换率来看,信贷中实际用于支持实体投资的比例偏低。也正因此,不少分析师坦言,让银行资源多承担风险去投入实业,难度颇大,解决办法除了制度引导,可能还需要企业自练内功,提高资金利用率。
另一方面,“一枝独秀”的房地产已经占领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从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来说,房地产依赖症导致的一个恶果是,资金、资源、利益都沉淀在这一个产业中,很多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型服务业难以获得有力支撑,而如果中国新兴产业在技术革新上鲜有重大突破,必然无法给实体经济增添新动能。“但短期来说,眼看实体经济整体疲弱,利润率低且回报时间长,即使是获得大笔融资的企业,也有不少将资金转为银行存款或是参与到诸如房地产等领域的炒作投机中,如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可能还需要更长远的战略调整。”赵锡军称。
在龚成钰看来,总体上,新政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可能出现落地难。“现在各地方政府都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包括GDP、税收任务、财政收支等等,而各地要进行城市建设、改善民生都需要钱,所以地方对于房地产等行业肯定会格外倚重,光实体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不够的,必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大调整,才能带动实体经济进行新一轮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