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海螺弃购奇瑞新能源, 一个资质的传说
海螺弃购奇瑞新能源, 一个资质的传说“自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以来,公司(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交易对方(奇瑞汽车)及相关中介机构积极推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工作。但鉴于奇
“自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以来,公司(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交易对方(奇瑞汽车)及相关中介机构积极推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工作。但鉴于奇瑞新能源尚未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相关报批进度较预期时间存在差异,且该资质的取得对奇瑞新能源资产、业务完整性和独立性有重要影响,公司与交易对方无法协商并确定本次重组事项的主要商业条款。经公司审慎研究认为,继续推进本次重组事项将面临重大不确定性,为确保公司后续资本运作工作的有序开展,切实保护全体股东利益,公司决定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7月13日,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暨公司股票复牌公告>,称鉴于奇瑞新能源尚未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经董事会决议决定放弃收购奇瑞新能源。
据悉,海螺型材放弃收购奇瑞新能源的原因是离开奇瑞汽车后,奇瑞新能源单独申请生产资质的出现“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终止本次收购事项。
又是一个生产资质的问题。都说分儿分儿,学生的命根儿;那资质资质,则是汽车企业的命根儿。
现有的汽车企业的下属独立的新能源子公司,一般都是靠“借用”母公司生产资质来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虽然2015年7月实施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为非汽车生产企业或不具备资质的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打开方便之门,但是其研发能力、知识产权、品牌、样车检测以及工厂认证等各方面的门槛要求依然很高。获得独立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仍然不容易。
奇瑞新能源离开母公司奇瑞汽车后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看来还是北汽新能源有先见之明,任凭风吹雨打,先弄个资质再说。如此看来,离开吉利的知豆汽车前景似乎同样不妙。
2016年3月份,北京新能源获得了第一张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2016年5月,五龙电动车(FDG,HK00729)旗下长江EV获得了第二张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
2016年6月,吉利汽车发布公告,拟出售宁海知豆电动汽车股权,“吉利对知豆电动车的未来充满信心,为了更好地推动知豆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必须安排知豆电动车向国家发改委申请独立公告,保证知豆电动车能够独立自主的参与市场竞争。”
实在是因为太爱你,所以要卖你。
2016年2月19日,前途汽车(苏州)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奠基仪式在苏州举行,首款电动超跑前途K50预计年底将下线。其他将要动工的互联网造车公司还有车和家,其他还没什么进展时就赶紧对外表示,要在常州建厂,急于向业界澄清,“我们和他们不一样”,“我们不是炒作互联网造车概念的,我们是完全按照传统汽车制造的模式一步一个脚印的新型汽车企业”。。。。听意思是要赶超观致的节奏。
另一些互联网企业虽然也跃跃欲试,多次向政府表态响应号召,愿意做一条“搅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鲶鱼”,但似乎并没有得到多少积极回应。于是立刻转向寻找代工合作伙伴。例如,NEXTEV,从EV100论坛收到“冷遇”后,赶紧就签下了江淮汽车作为代工伙伴。签约当天那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不热闹点儿也对不起那战略协议中高达100亿的合作内容。
其他自知缺兵少粮的小互联网公司,如小鹏汽车,奇点汽车等等,都羡慕嫉妒恨的牙齿痒痒,只恨自己出身平民,投资人也没人家的响亮,只好私下里私定终身,匆匆与某主机厂签了个意向,而且对外表示,“处于商业保密的原因,合作伙伴的名字还不能透露”。回头三天两头地给人家战略部打电话,生怕人家那天不高兴了就不带他们玩儿了。
2016年7月,倍受关注的和谐富腾FutureMobility Corporation也耐不住寂寞,向外界透露了其计划通过自行申请或收购现有企业的方式解决生产资质的问题。
在中国,许多事情是看得懂的,但更多的是看不懂的,新能源汽车的资质便是看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