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治霾怎么能“画地为牢”
治霾怎么能“画地为牢”日前,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发布2015年度全国PM2.5跨省输送矩阵,除新疆不存在PM2.5跨省输送外,其他省份都存在一定的输送比例。如北京PM2.5来源中,本地
日前,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发布2015年度全国PM2.5跨省输送矩阵,除新疆不存在PM2.5跨省输送外,其他省份都存在一定的输送比例。如北京PM2.5来源中,本地污染排放贡献66%,外地输入占34%,其中河北输送占18%,天津、山东输送分别占4%。
各省市PM2.5有“自产”有跨省输送,这是个常识,而今有关方面发布的数据,为此提供了支撑。从数据看,地方间的PM2.5“互害”很常见,具体到某个省市,不过是输出得多,还是被输入得多的问题。像河北,PM2.5来源于本地排放也只占62%。
“好风凭借力”,PM2.5扩散通常都跟风有关,而风是难以控制的,它能将一个地方的雾霾吹走,也可将外地雾霾吹来。所谓“治霾基本靠吹”,指望的是吹出而不是吹进,但这也难解棘手的区域性污染输送问题。
得看到,无论国家还是地方层面,都对大气污染有明确的治理目标,如2012年3月北京市颁布的《北京市2012-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措施》,要求到2015年,北京市PM2.5达到每立方米60微克。可实际上,2015年其年均浓度为80.6微克/立方米。如果只按北京本地污染排放量算,那指标完成量会好看很多。但因为存在外地污染输送,任务颇为艰巨。
所以,近期环保部与京津冀三省市联合印发通知,部署2016年至2017年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对河北治污加码。河北燃煤量、污染物排放总量大,京津冀治理的关键在河北。可从河北发展阶段和承担区域的角色来看,想短时间内依靠自身力量完成减排工作很困难。这种情形不仅存在于京津冀,在全国其他经济圈也很普遍。
而要解决区域性污染输送问题,显然不能只靠几个城市单打独斗,而要走联防联控之路,而在治霾等工作区域统筹时,也要均衡施策。
过去有些做法是将重污染企业从市中心搬到郊区,从郊区搬到别的省市,从产业梯度转移承接看,这符合市场规律。但对产业转出地来说,其治污效果仍会因区域污染输送打折扣:大气强流动性的特点,决定了面对肆虐的PM2.5,哪个地方都难靠属地管理独善其身,只能走联防之路。
2015年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已确定国家根据重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大气环境承载能力,制定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行动计划,但其相关规定仍显粗线条。毕竟,目前环保体制仍是部门分割、管理分治、主体分散,环保部门仍常受制于经济发展需要,区域联防联控仍多依靠各地自愿合作进行,效果难保证。再者,目前法规明确的区域联防,仍多限于根据主体功能区划目标、区域环境质量状况等划定的“重点区域”,跨行政区域的应急预警和响应措施适时分级启动机制也待完善。
更重要的,是在区域联防过程中要在“均衡”二字上多下功夫,比如以天然气替代供暖燃煤政策、汽车排放标准等问题上,要均衡施策,不能只向大城市倾斜,而要多地纳入统一规划,总体解决。
说到底,雾霾的分布不会是“画地为牢”,而是会在较大范围内“随风移动”的,这就需要区域内乃至全国一个“大盘子”,统筹联控工作,消减省(市)际的治霾政策“级差”,让地方治霾在“一盘棋”思维下更加步调一致,也让区域内的环境得到整体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