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访青藏高原唯一炼油厂

来源:
时间:2016-07-11 09:02:52
热度:

探访青藏高原唯一炼油厂【导读】格尔木炼油厂,位于格尔木市东郊,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是青藏高原上唯一一家炼油化工企业,主要产品有汽油、柴油、液化气等。可以说

【导读】格尔木炼油厂,位于格尔木市东郊,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是青藏高原上唯一一家炼油化工企业,主要产品有汽油、柴油、液化气等。可以说,“质量升级”成为了格尔木炼油厂一支看不见的新火炬,照在企业前行的道路上。

格尔木炼油厂,位于格尔木市东郊,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是青藏高原上唯一一家炼油化工企业,主要产品有汽油、柴油、液化气等。近日,记者走进格炼。这家企业。

长明的火炬,是人们印象中炼油厂的一大标志,可是张望了一圈,却没有见到它燃烧的踪影。炼油厂出乎意料地干净。空气清爽,毫无刺鼻气味,烟囱里也没有滚滚浓烟。厂区内整洁明亮,抬头可见蓝天白云,环顾便有绿树成荫。

记者来到中心控制室,看到各生产环节正常运行,生产区里设备正在轰鸣。

青藏高原环境特殊,生态脆弱,作为高原上唯一的炼油厂,能有这样的环境,既令人欣慰,也令记者好奇:这家炼油厂为什么这么干净?曾经燃烧的火炬呢?

干净不干净,主要取决于生产中产生的有机废气怎么处理,是直接排放、烧掉,还是控制回收。格尔木炼油厂的办法是增加科技投入,重点控制源头,构成科学管理体系。具体措施主要有:使用密闭性高的阀门及管件,减少挥发;对锅炉、加热炉燃料进行油改气改造;新建干式气柜,回收利用瓦斯;新建催化烟气脱硫装置,净化排放物。

而燃烧了多年的火炬,就是在干式气柜回收瓦斯的过程中熄灭的。所谓火炬,就是燃烧生产废气的设备,其产生的巨大火焰,高度能达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过去,瓦斯通过火炬白白烧掉,日夜长明,“一天烧掉一辆桑塔纳”,现在,瓦斯通过回收利用,作为锅炉、加热炉的补充燃料,既节约能源又减少空气污染。除特殊情况外,火炬已不再点燃,那火苗发出的“哒哒”声,也沉默了。

“火炬熄灭很久了。现在我们的排放,已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质量安全环保科科长谢斌说。

火炬消失之时,炼油厂开始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

炼油行业与环保有特殊的关系。举例来说,电脑产品的升级,CPU也好,显卡也好,是为了提供更强劲的性能,给用户更好的体验。炼油行业的产品升级,则以环保为主要目标。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大气污染形势日趋严峻,这对炼油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跟得上环保标准,企业才能发展,跟不上,自动淘汰。

油品品质的国家标准,分为国Ⅰ、国Ⅱ、国Ⅲ、国Ⅳ、国Ⅴ,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含硫量。含硫量低,车辆的净化设施寿命就不致“中毒失效”,达标排放就更持久,有助于减少尾气污染。研究显示,在国Ⅲ标准基础上,国Ⅳ标准能减少轻型汽油车50%左右的污染物排放。

2008年4月,格尔木炼油厂开始建设国Ⅲ产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2011年2月竣工验收。此时,出厂汽油的硫含量从5000PPm降至150PPm,柴油硫含量从2000PPm降到350PPm。

仅仅两年后的2013年,汽油国Ⅳ产品质量升级开始。当年11月投入试生产,这时,出厂汽油硫含量从150PPm降至50PPm。

2014年,柴油国Ⅴ产品质量升级改造开始,9月试运投产。产品硫含量由350PPm降至50PPm以下。

从2008年到2013年,再从2013年到2014年,间隔越来越短,速度越来越快,这与国家政策有关。2013年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并陆续发布国Ⅳ柴油标准和国Ⅴ汽油、柴油标准。别的行业是市场倒逼企业,炼油行业则是政策倒逼企业,或者环保,或者消亡。

这样快的升级速度,花费必然是巨大的。要省钱的办法只有一个:今后尽量按高标准升级。所以,今年格尔木炼油厂在升级柴油产品时,一步到位,跳过国Ⅳ,直接升到国Ⅴ。

截至去年,格尔木炼油厂在不断扩大产能的同时,减排二氧化硫上万吨。在为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做出贡献的同时,产品质量的升级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保证了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生产清洁油品是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的重点。在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形势下,受环保法规要求和汽车行业对燃料质量要求趋严的推动,近年来我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明显加快。继1997年中国实现汽油无铅化之后,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执行了新的汽、柴油国家标准,将汽油硫含量从2000ppm降到800ppm,柴油硫含量从5000ppm降到2000ppm,对汽油中苯、烯烃和芳烃等杂质含量首次提出了限制要求。从2005年7月1日起,我国汽油硫含量进一步降至500ppm。

可以说,“质量升级”成为了格尔木炼油厂一支看不见的新火炬,照在企业前行的道路上。

“火炬是安全生产的‘晴雨表’。生产正常它就正常。看见橘红色的火苗,大家就知道一切正常,要是冒出长长的黑烟,就说明‘出事了’。”在厂里工作了十多年的谢斌回忆说。

今天,在格尔木炼油厂,安全生产监测已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哪里有问题,包括污染物超标,中心控制室都能随时知晓。除非有紧急状况,早已不需要火炬提供安全预警。

除了“晴雨表”,火炬还曾经是令人骄傲的风景。在许多老石油人的心中,每天看到蓝天下跳跃的火焰,已成习惯,那是他们智慧和汗水的象征,是他们工作环境独特的组成部分。

记者问谢斌,火炬的位置在哪里?谢斌熟悉地用手一指:“就在那些大树的后面。”在火炬最初熄灭时,谢斌也曾有一段不习惯的时期。但他很清楚:“随着源头控制和科学管理的逐步升级,熄灭火炬,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是大势所趋。没有环保意识,企业会像火炬一样‘消失’。”

今天,格尔木炼油厂的风景和骄傲,是花园式工厂,是蓝天白云,绿树清风,是不断输送到高原各地的高质量能源。这是新一代石油人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决心和追求。省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刘伟民曾在格尔木工作多年,对今天的炼油厂,他的评价是:“清洁生产水平很高,环保工作卓有成效。”

消失的火炬,见证了环保事业带给一个行业的变迁,见证着一个高效率、低排放、低能耗的时代到来,也必将见证一个环境美好、自然和谐的未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