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防涝压力倒逼 海绵城市建设开启万亿市场

来源:
时间:2016-07-08 09:02:31
热度:

防涝压力倒逼 海绵城市建设开启万亿市场6月30日以来,鄂苏皖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引发山洪暴发、河水陡涨等灾害,许多城市更是出现内涝,这一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

6月30日以来,鄂苏皖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引发山洪暴发、河水陡涨等灾害,许多城市更是出现内涝,这一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海绵城市”的概念再次被许多人提及。实际上,自去年以来,中央部委已多次发文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财政部、住建部和水利部已公布两批海绵城市试点,总共有30个城市进入名单。而近日出现的强降雨以及随之而来城市内涝,或将倒逼海绵城市建设提速。

有机构研报指出,2016年将是海绵城市加速推进的一年,城市内涝频现将催生建设海绵城市的迫切需求,从而有望开启万亿级的投资空间。不过,记者同时注意到,面对每平方公里1亿元~1.5亿元的建设成本,试点地区资金缺口普遍偏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的迫切性进一步提升。

海绵城市建设有望提速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快速推进。然而,道路硬化、填湖造地等工程也使得城市吸纳降水的能力受到影响,有些地方甚至是“逢雨必涝”。这一方面使得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更加受到关注,另一方面也促使更加环保绿色的“海绵城市”概念逐渐兴起。

与原来主要依靠城市排水系统、注重水平方向导流的“灰色思路”相比,海绵城市则因其注重城市对雨水的自然吸纳、蓄渗和就地调节而被称为“绿色思路”。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周玉文认为,海绵城市就是要反思和扭转城市排水依赖“灰色设施”的理念。他表示,“现在我们提倡需要‘绿色’和‘灰色’结合。‘绿色’就是原有的自然条件,‘灰色’即人为的工程措施。”

实际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引起中央高度重视。去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自去年以来,海绵城市试点开始启动。去年,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等16地进入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名单。今年4月27日,北京、天津、大连等14个城市进入第二批试点名单。

大岳研究院院长金永祥向记者表示:“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理念,它涉及城市建设的每一寸土地,包括路面、河湖、广场等。因此,其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规划方案,特别是各地如何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科学制定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管控制度,意义重大。”

记者注意到,部分进入海绵城市试点的城市已经公布了相关实施方案。比如,深圳市已制定《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深圳市海绵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深圳已经开始启动在全市24个片区实行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涉及面积254.6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203.7平方公里。

此外,此次长江中下游强降雨过程,导致武汉市区内涝严重,而武汉正是海绵城市试点中的第一批城市。记者注意到,武汉市政府官方网站今年3月发布的《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显示,武汉将用3年的时间,集中力量开展青山和汉阳四新示范区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城市建设管理模式,为武汉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到2017年,示范区易涝点改造基本完成,示范区内涝防治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防洪体系达到100年一遇防洪标准,防洪堤防达标率为100%。

在业内专家看来,从各地规划方案划定的时间表来看,大多城市将完成目标定在3~5年后,目前多数处在布局阶段。对此,金永祥表示,各地特别是重点内涝区域应提早布局,加快海绵城市建设速度,让城市告别内涝之苦。

尚面临巨额资金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去年曾表示,据估算,海绵城市建设投资成本约为每平方公里1亿元~1.5亿元。

巨额的资金投入也为海绵城市建设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北京海绵城市控股董事长李国栋就曾提及,国内一个试点地区完成项目招标后却4个月无法进场,原因就在于没有准备好资本金。

为支持海绵城市建设,中央财政也拿出了“真金白银”。记者了解到,对于入选试点的城市,中央财政专项奖补标准为: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三年建设期的中央补助资金只有十几亿元,但很多试点城市提出的建设规模都是百亿以上,而且目前地方政府主要的融资模式是通过地方投资平台借债,这导致本应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海绵城市建设,却附带了地方政府债务的色彩。

金永祥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许多西方国家地下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占整个城市建设的50%以上,而我国目前在地下设施建设上的投入还明显不足。”

在中央补助的资金与海绵城市项目资金需求缺口较大的背景下,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成为打破僵局的一个选择。

长城证券一项研报认为,保守估计,到2020年海绵城市累计投资规模有望达到1.9万亿元,到2030年有望达到7.6万亿元。面对万亿级别的投资,政府加大海绵城市财政补贴,但主要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2016年将是海绵城市加速推进的一年,内涝危机频现将催生建设海绵城市的迫切需求,政策和试点不断超预期反映国家层面的坚定态度,有望爆发一波海绵城市的投资热潮。

另外,在华金证券分析师徐曼看来,针对海绵城市领域,可以把握园林、生态修复,管道及渗水材料,市政工程及污水处理,以及水文灾害监测等4个领域的投资机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