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石油行业如何驶向新的蓝海
石油行业如何驶向新的蓝海
7月1日,在G20能源部长会议上,沙特能源部部长哈立德·法利赫积极表态,愿意与各国在原油加工、矿业投资、可再生能源、天然气使用等领域加强合作
7月1日,在G20能源部长会议上,沙特能源部部长哈立德·法利赫积极表态,愿意与各国在原油加工、矿业投资、可再生能源、天然气使用等领域加强合作。此前,沙特公布了“2020年国家转型计划”(NTP),在保持现有石油产量基本不增的情况下,着力发展天然气、炼化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等产业,实现5年内每年增加1000亿美元非石油收入,基本摆脱对石油收入的绝对依赖。
在本轮低油价带来的经济压力下,坐拥丰富储量的“石油王国”沙特积极为“后石油时代”做准备,这一举动传递出怎样的信号?石油行业如何驶向新的蓝海?
沙特的转型愿景说明了什么?
上个世纪70至80年代,海湾产油国也曾提出过各种版本的经济转型计划,但无果而终,甚至更依赖石油收入。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足够刚性的石油需求和理想的油价使得各国依靠石油出口就足以支撑经济社会运转。
我们常说的“石油时代”,实际上是指石油在人类社会能源消费中占绝对主导的时代。石油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得到大规模应用,到上世纪60年代接替煤炭成为主导燃料,再到1973年攀升到世界能源消费结构45%的位置。作为当时最难被替代的能源,石油驱动着世界工业突飞猛进,也成就了产油国的财富崛起。
然而,单一的石油经济结构也给产油国埋下了风险隐患。特别是世界能源结构不再可能重返石油独大的格局,完全依靠石油收入越来越难以保证国家的持续发展。
20世纪70年代,高歌猛进的燃油价格拉响了西方国家能源安全的警报,催生了核、氢、可再生能源等替代能源,从此,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分化一发不可收拾,石油不可替代性正慢慢减弱。据6月1日发布的《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现状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可再生电力和燃料总投资额达2860亿美元,达到历史新高的同时,成本大幅下降,全球新增810万岗位,新能源与化石能源开始进入成本全面竞争时期。高盛预期,未来10年内,电动汽车将获得全球22%的市场份额,电动汽车年销售量将达到2500万辆。
而从经济原理来看,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开采成本长期呈上升态势。目前,包括中东低成本油田在内的世界多数油田已经走过开发成熟期,发现低成本大油田的概率很低,潜在供给的开采成本会越来越高,需要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降低生产成本。
据伯恩斯坦的世界石油消费预测显示,到2035年左右,全球石油绝对消费量将到达峰值。这意味着,届时,满足世界能源新增需求将由石油替代品来承担。石油在经济、环境、技术等综合成本作用下,需求将逐渐下降。这是能源更迭的必然趋势。而沙特提出的“2030转型愿景”与石油消费达峰趋势几乎不谋而合。这表明,海湾产油国正在抓住石油缓慢增长的最后20多年,应对石油式微的能源新格局。换句话说,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稳中趋降,这一根本转变推动了产油国逐渐弱化石油经济支柱的选择。
怎样挖掘石油资源的更大价值?
如今,原油炼化90%的总产量都作为燃料消费了。那么,未来能源转型是否意味着石油“身价”会一路贬值?
有人说,煤炭的今天,就是石油的明天。同为化石燃料的煤炭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虽早已退居其次,在当前经济疲软的背景下,大批矿井关闭,煤炭面临的困境比石油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我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煤炭仍要发挥巨大的作用。有人大代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指出,煤炭仍然会是未来的“黄金”。依托颠覆性的煤化工技术,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工业原料转化,多用煤少烧煤就是出路。如今,煤炭液化、煤制烯烃及二氧化碳处理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煤炭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煤炭走过的发展之路对石油也不乏启示。国际能源署曾强调,石油的“非能源消费”用途易被忽视,但不可低估。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CEO艾伦·马斯克也表示:“石油这么珍贵的化工原料居然用来烧?太可惜了。”
那么,石油被烧掉有多可惜?石化产品虽然仅占石油产品总产量的10%,但它是绝大部分化工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材料工业、塑料管材、建筑涂料的支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构成一部汽车的所有材料中,有50%是来自石油衍生品。从人类社会发展需求上讲,石油作为化工原料,其地位不亚于作为能源。
从石油本身的属性来看,一方面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另一方面是廉价且数量巨大的碳氢化合物,是人类最容易获得的低成本有机化工原料。相比今天竞相崛起的燃油替代品,石化原料替代品发展更不易。
从社会总体效益最大化出发,随着石油日益珍贵,石油理应更多地被加工为高端润滑油、合成材料等制品,满足船舶、航空、军工等行业的需要。因为精炼加工的石油产品,如润滑油,能更大限度地体现出石油价值的珍贵性和可持续性。
而且,对于面临资源过剩的石化企业来说,通过原料加工、挖掘石油更多的附加值是突围困境、持续发展的出路。这一点已有先例。1973年后,油价大幅上涨使得燃油在欧洲石油总消费中的占比10年间骤降至20%左右。燃料油需求萎缩、利润下滑导致大西洋沿岸炼油技术单一的炼厂纷纷关闭。而少数精细加工炼厂有着更长的炼制环节和更强的炼制深度,能满足市场高标汽柴油和化工品需求,从而获得了高附加值的利润。
如果说煤炭还有重新成为“黄金”的一天,那么,石油就更不会作为一种过时的燃料而被简单地淘汰。替代能源的成本已经限制了油价上涨的空间。对于石油行业来说,下一个繁荣期的高利润不太可能缘起于高油价,而是要靠转变利用方式,不断延长石油加工产业链,发展高端、精细、满足个性需求的石化产品。
对中国的“能源革命”有何启示?
沙特2020国家经济转型计划将扩大石油的精炼能力作为增加非油收入的重要途径,意在通过石油产业链的延伸以获取附加值,积累资金为其他产业的发展赢得资本。
虽然,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能源消费实际,但在能源格局大变革的前夜,沙特的战略选择对于同样身处“能源革命”中的中国亦有启示。
沙特的规划以摆脱单一石油经济为目标,但石油仍是转型的资金源泉。这说明沙特不是放弃石油,另起炉灶。同样,中国要转型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能源。目前,中国尚处于以煤炭为主的阶段,石油消费会继续高速增长。而面对低碳减排的要求,中国能源转型需结合自身经济、资源、社会实际,将石油低碳绿色开发利用作为途径之一。6月1日,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中,既有氢能、核电、风电等新能源,也涉及煤炭清洁利用、油品质量升级。
近年来,沙特不断扩大国家石油精炼能力印证了炼化精细化是未来趋势。2015年,我国炼化产能总体过剩1亿吨/年,然而,在下游新型化工材料和精细化学领域,高端品种短缺,进口依赖程度较高,像乙烯这样重要的化工原料自给率仅46%。
国内部分炼厂已经在不断拉长炼化产业链条,打造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生产体系,通过炼油、芳烃、乙烯一体化,将产品附加值提升了25%。《2015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指出,未来中国炼化企业应借助炼油、化工综合一体化布局,走内涵式发展,以提升盈利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油价报道组集体创作。周问雪执笔)
上一篇:全球石油供需在博弈中走向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