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来中国新能源市场发展靠什么支撑

来源:
时间:2016-07-06 15:00:08
热度:

未来中国新能源市场发展靠什么支撑  从2008年开始,国内一些车厂就开始下大力气关注新能源技术与整车应用。2009年-2012年,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并不显著,这与没有政策支持以及

620x0_1_autohomecar__wKgH1Fd7bgKAbFv2AAdEXKuv9kA444.jpg

  从2008年开始,国内一些车厂就开始下大力气关注新能源技术与整车应用。2009年-2012年,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并不显著,这与没有政策支持以及整车厂积极性不高有直接关联。2013年开始,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以及江淮似乎“闻到了中国或将在1年后正式推广新能源技术和全产业链”。因此,这三家车厂开始提前布局,制造包括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在内的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当然,这三家车厂在新能源核心技术研发与制造的状态并不相同)。2014年-2016年,中国新能源市场进入全速发展时期。不仅有政策、更有财政补贴,甚至以“壮士断腕”的姿态,在一些城市用限制传统汽车购买、行驶等手段,烘托新能源汽车的销量。

620x0_1_autohomecar__wKgH3Fd7beiAcYurAAMGhgX9WfQ477.jpg

  同时,欧洲、美洲额日本等国,虽然并没有全面推广新能源车发展强制政策,但是在部分特地区域,财政补贴与燃油消耗和信用积分等政策杠杆调解下,新能源汽车发展增速显著。

  不可否认,中国发展新能源技术、整车以及全产业链,是在政府主导,车厂以及市场(消费者),被动接受的大环境下推进。而欧美日等国家发展新能源,则是依据科学发展规律,以整车厂对未来技术把控,抢占更具利润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为出发点。

  一个靠政策推进,一个靠市场规律推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新能源市场发展,实际上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线。

620x0_1_autohomecar__wKgH3Fd7bd-AReFzAAZjZ_iEimo079.jpg

  北汽新能源度过了“试错”时期,开始向正向研发快速突进。

620x0_1_autohomecar__wKgH3Fd7bdCAZw1rAAYS_9js9ko805.jpg

  长安汽车率先推出无人驾驶汽车,完成了从重庆至北京的高速公路测试。

620x0_1_autohomecar__wKgHzVd7be-ALyEoAAMIb-WTNf0212.jpg

  上汽荣威e950 B级油电混动汽车,在商务用车市场无人可及。

  虽然出发点不同,但是靠政策牵引的中国新能源市场是否会失败?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从2015年开始,对“骗补”问题的调查,以及2016年推出的“2025年中国新能源技术发展路线”,以及2018年推行的油耗标准和信用积分等政策,或许可以看出一些政策导向的端倪。

  “骗补”问题其实在2014年-2015年存在于每个抢先进入这个市场的车厂,只不过这种介于“黑与百”之间的行为是被默许的。政府就是要用高额补贴利润吸引一些敢于尝试的车厂参与到这个全新的市场中,并以身作则推广新能源市场的壮大。

  为什么要查“骗补”?是因为在这个参与过程中,不少车厂一味的为了获得补贴而忽略是技术研发对市场的贡献。实际上“骗来的补贴”如果用在电机、电池、电控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并稀释市场正规划销售存在的过大成本上,政府并不会介意这种行为的存在。如果骗来的利润,被装入个人钱包,那就不能容忍了。这也是彻查“骗补”行为的根本出发点。

620x0_1_autohomecar__wKjB0ld7bjWAJtE6AANWu7-NZgU631.jpg

  江淮iEV5的自燃,或将成为众多本土品牌再次注重新能源汽车品质的关键节点。

  至今,中国新能源市场销量前五名的车厂都是比亚迪、北汽新能源、江淮、上汽和众泰等本土车厂,这又为什么?出于国家层面的“地方保护”政策,要在前期对本土车厂抢占市场、获取客户积累、技术验证,流出时间、空间和资本。

  就在本土品牌摩拳擦掌般在新能源市场获取利润的同时,丰田、本田、通用、大众等合资品牌已然做好了全力冲击的准备。并非他们不想进来,虽然在政策把握,市场话语权以及合资身份上,没有第一时间获得进入市场的资格,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对多种新能源技术的储备,将成为后来者居上的源动力。

620x0_1_autohomecar__wKgH4Vd7biGAbw6TAAFA7K9cqyc558.jpg

  日本陆军即将推出的油电混动6轮突击炮,采用丰田、东芝、日产、尼康在内众多明星品牌提供的分系统。尤其是丰田提供的锂电池、东芝提供的轮毂电机,这将成为日本车厂在民用新能源技术进行复杂环境下验证的机遇。

620x0_1_autohomecar__wKgH1Fd7bh2AHRNEAALKAKbhDLw776.jpg

  从2014年开始测试的美军ULV油电混动装甲车,已经完成了在阿富汗反恐战场的实战测试。其电池组件以及电池控制系统由通用提供。

620x0_1_autohomecar__wKjBzFd7bhaAdNn0AAdrrqKJXZw461.jpg

  即将进入中国的卡迪拉克CT6 PHEV的电池组件具备也冷散热(预热)功能,其技术级别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620x0_1_autohomecar__wKgH0Vd7bi6AYF8SAAZFXYPjRso293.jpg

  使用弱混系统的君越和迈锐宝XL混动车,继丰田双擎之后有一个新能源系列技术在中国大陆推广。

  有意思的是,丰田已经决定2018年在中国市场推出一款国产化的插电式混动卡罗拉(续航100公里),并继续保持双擎系列卡罗拉与传统动力卡罗拉“零差价”销售。大众则将现有车型基础上推出改款的电动与混动汽车。通用则确定将在近期推出凯迪拉克CT6 PHEV、非插电新君越与迈锐宝等弱混车型。而本田的混动雅阁系列已经完成国产化并上市销售。

  好吧,受到政策左右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即将在2020年财政补贴取消之前,展开激烈的绞杀。本土品牌虽然靠政策占领市场,但不注意核心技术研发、整车安全以及服务品质,将会在政策红利消失同时,被合资品牌所取代。这并非笔者危言耸听。从2014年至2016年,本土品牌已经完成了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从150公里至300公里的大跨越,但是整车制造品质与服务品质却没有跳跃式的相应提升。

  而合资品牌不仅具有相当长的多种新能源技术积累,还在服务质量与品牌软实力上具备更多优势。

  笔者有话说:在短时间内,中国政府靠“胡萝卜(政策和补贴)与大棒(信用积分和油耗标准)”吸引本土车厂参与其中,并成功的壮大了这个具备全部话语权的新能源市场。至2020年对整车厂的补贴或转移至电池厂,限制传统汽车继续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仍将会延续。这就意味着包括合资品牌在内的众多车厂,都将在中国政府的指挥下进行博弈。政策为主导将持续至被认为可以靠市场行为存续新能源技术发展、整车销售的时间点。但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合资品牌与本土品牌的竞争点将接近持平的状态(之前,合资品牌不具备对本土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竞争优势)。此时,本土品牌如果不能快速提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整车品质管理、售后服务质量,那么一手好牌终将被打臭。

  未来中国新能源市场发展靠什么支撑?无论合资品牌还是本土品牌,还是要靠技术和服务。两股势力的竞争,将为整个市场长远发展以及终端客户利益带来正向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