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壤修复任务艰巨 节能环保企业“抢食”市场

来源:
时间:2016-07-01 15:07:48
热度:

土壤修复任务艰巨 节能环保企业“抢食”市场   国务院颁布的三个“十条”,终于聚齐。相较于水和大气,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相对滞后,“土十条&rdqu

   国务院颁布的三个“十条”,终于聚齐。相较于水和大气,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相对滞后,“土十条”首要任务还是摸清家底,目标也很长远。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阳生认为土壤修复行业的核心问题是技术创新,国家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在技术创新方面。

  2016年5月31日,环保圈的微信群里开始了红包接力。这不是为了提前庆祝六一,而是因为历时三年、易稿五十余次、俗称“土十条”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

  自2013年抗击灰霾的“气十条”颁布以来,按照气、水、土等介质治理污染的环保三大战役——国务院颁布的三个“十条”,终于聚齐。“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接下来的五年内,如“房价上涨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般,“土十条”的短期工作目标似乎并不雄心勃勃。

  相较于水和大气,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相对滞后,“土十条”首要任务还是摸清家底,目标也很长远——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才能全面改善。但对于修复市场,万亿红包的说法却已不绝于耳。

  而用5年的时间,遏制全国土壤恶化,难度巨大。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唐茂芝指出,受污染的土壤可以通过修复降低其风险或危害,恢复其功能,但一般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时间。目前土地修复一般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3类方法以减少土壤中的污染物。有的时候根据土地污染的情况,综合采用多种技术。

  另外,根据土地污染程度、污染物类型等不同土地修复的成本也差别较大。农用地治理与修复成本每亩从几千元到几万元,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成本每立方米从几百元到几千元。“土壤需要的是是几十万亿元乃至更多的投入,这个认识已经在业内称为一种共识。”

  而在业界资深人士魏丽看来,中国土壤修复行业的现状是:“技术不缺创新缺,人才不缺专才缺,场地不缺资金缺,效果不缺时间缺。”魏丽指出,“如果国家进一步完善、细化相关法规制度与规范,进一步鼓励科研机构及企业自主创新,企业能够主动作为,朝专业化方向发展,红海也能变成蓝海。”

  有着同样观点的来自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阳生。在谈到我国土壤治污的处境时,刘教授形象地介绍说,“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他认为,土壤修复行业的核心问题是技术创新,国家需要加大资金投入。重点不是推多少示范项目,而是要加大技术创新方面的投资,在技术研发的同时做好示范。国家应该把资金投到前端的科研中,注重人才的利用。

  刘阳生进而介绍说,我国的土壤修复可以分为场地修复、农田土壤修复和矿场地修复三大部分。对于工业场地搬迁以后的污染场地修复,目前国内企业主要照搬国外的技术和设备,但国内地质层级结构和国外不同,引进的技术还存在消化吸收问题。刘阳生说,“国内的很多企业不懂得这个道理,直接把国外的东西拿过来用,不利于专业人才的配置,这是错误的。”

  而事实上,“与大气、水污染治理相比,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刚刚起步,总体差距较大。可一旦市场打开,其规模将远远大于大气和水污染的治理。”环境保护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表示。广西环保厅总工程师邓超冰指出,下一步,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区域环保部门的投入,全面加强环境监测、监管和应急能力建设,同时建立环境风险和应急预案的评审和备案制度。

  围绕关键技术,加大研发与应用力度,可促成科研与治污的双赢。“我国拥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土壤修复矿物技术,只要各级政府足够重视并给予配套政策,土壤修复改良有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中国科学院地质专家刘建明博士说。

  一些科研人员建议,可分类型对土壤治理采取不同形式的治理模式,探索“谁治理谁受益”的模式,对土壤进行修复。此外,一些环保企业负责人认为,通过PPP、BOT等模式,也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