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十条”并未引爆大规模土壤修复治理市场的根源

来源:
时间:2016-06-30 11:07:11
热度:

“土十条”并未引爆大规模土壤修复治理市场的根源   千呼万唤,俗称“土十条”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终于在2016年5月31日颁布。至此,中国治理大气、水

   千呼万唤,俗称“土十条”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终于在2016年5月31日颁布。至此,中国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的三大环保战役全面打响。

  “土十条”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土十条”的首要任务是摸清家底: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2014年4月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公布了一份全国土壤污染家底,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耕地点位超标率达19.4%。

  不过,由于土壤的异质性,点位的取样只能代表这一点的土壤污染情况,而无法得知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土壤污染情况。也就是说,点位超标率为16.1%,不等于全国有16.1%的土壤是污染的。

  加之,在这次大调查中,64平方公里采集一个农用地的样品,256平方公里采集一个森林和草地的样品,采样点太少,更加无法准确反映出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的状况。

  一位环保部人士透露,环保部正在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建设,截至2015年12月,已在全国设置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点位31367个,已覆盖90%县(市、区)。2016年拟再增加7000个风险点位。

  业内人士对土壤的修复和治理并不乐观。因为相较于大气和水污染,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相对滞后、基础薄弱,而且在修复治理技术上也有三大“关卡”:一是土壤污染的来源、污染原因往往非常复杂。有的污染物一旦进入到土壤以后,可能非常难以修复,更不用谈恢复原状了,这是土壤污染本身的特征决定的;第二,土壤污染的机理非常复杂,往往是多因素,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学的,整个迁移转化过程从机理上来说很复杂;第三,修复治理的投入一般来讲非常大。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教授宋国君分析,空气和水都有很强的扩散作用,在严格的达标排放要求下,可以容纳一定的污染物,但土壤不具备这样的特性,一旦污染,治理成本实在太高了。

  这也是“土十条”并未开展大规模土壤修复治理,而是差异化管控的根本原因。按照目前的思路,不将污染物取出来,而是实现土壤的安全利用。近期目标是,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