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从竞争格局看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态势

来源:
时间:2016-06-27 18:01:09
热度:

从竞争格局看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态势:历经两年的洗牌调整,2013年,我国光伏行业开始触底反弹。2015年,光伏产业总体呈现出稳中向好趋势。但同时,光伏产业的持续发展还面临国内产能过

:历经两年的洗牌调整,2013年,我国光伏行业开始触底反弹。2015年,光伏产业总体呈现出稳中向好趋势。但同时,光伏产业的持续发展还面临国内产能过剩、国外贸易保护主义以及低价倾销的内忧外患。

一、从产业链分析看我国光伏产业的竞争格局

太阳能光伏主要包括晶体硅电池、薄膜电池和聚光电池三种,由于聚光电池尚未实现规模化生产,薄膜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较低,晶硅电池是光伏产业的主流。目前全球晶硅光伏电站中仅有30%在使用单晶硅,且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少数发达国家,在国内应用较少。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多晶硅电池进行分析。

光伏产业链包括上游的硅料、铸锭、切片、电池片等零部件生产企业,中游的光伏组件生产企业,以及下游的电站运营企业。

图1 光伏产业链及代表企业

首先,从上游硅料生产来看,面临海外低价倾销冲击,优质产能相对不足。

下游电站投资的回暖,直接带动上游多晶硅企业的生产飘红,全行业开工率达到85.4%。2015年,我国多晶硅产能达到18.8万吨,多晶硅产量达到16.5万吨,同比增长21.3%。同期,国外多晶硅进口量在我国国内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至40%左右(如图2所示)。

图2 2008~2015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2013年以来,我国多晶硅行业集中度显著提高,超过万吨产能的企业达到六家,占全行业产能的比重达到76.6%,其中,江苏中能产能为6.8万吨/年,占比36.2%。行业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从2014年的84.6%提升至90.9%(如表1所示)。部分企业已突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封锁,掌握了完全自主权的多晶硅生产技术,并初步具备实现进口替代基础。

但同时,我国多晶硅行业还存在一些技术和市场性难题:

一是技术上虽突破了海外封锁,但正遭到来自美国、韩国和欧盟企业低价倾销的冲击,2015年有11.6万吨国外多晶硅进入中国市场;

二是总产能相对过剩,但优质产能不足。成本低于25美元/公斤的多晶硅优质产能不足,在进口多晶硅的低价冲击下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状况;

三是在多晶硅电池设备方面,国内还不能实现完全自主配套。如硅片金刚线切割设备、多晶硅电池的制绒、湿法腐蚀设备和自动插片机设备等,主要依赖进口。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