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行业为何唤不起民间投资热情

来源:
时间:2016-06-22 16:01:20
热度:

环保行业为何唤不起民间投资热情原因市场壁垒没有破除是导致民间投资下滑的原因之一,而目前的市场壁垒主要分为地方保护主义和企业身份的壁垒对策建立环保领跑者制度,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企业环

  原因

  市场壁垒没有破除是导致民间投资下滑的原因之一,而目前的市场壁垒主要分为地方保护主义和企业身份的壁垒

  对策

  建立环保领跑者制度,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企业环境责任的年度遴选及评级工作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推动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导的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环保产业技术研发基地

  建立基础设施领域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及对标体系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以下简称环境商会)近日发布《关于促进环保行业民间投资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其中指出我国目前民间投资下滑严重。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4月,民间投资增长5.2%。截至4月,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增速低5.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2.1%,比去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其中,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3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

  此前,已经有媒体报道,在一些PPP项目中,有的民间资本想进却进不去,有的缺乏有效的机制保障民营企业投资收益,导致民间资本持币观望。那么,民间投资下滑具体症结在哪?如何调动其积极性?

  环保行业民间投资下滑原因何在? 

  市场壁垒、支付机制、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等影响民间资本积极性

  国务院督查组不久前赴广东、重庆、福建、四川等省(市)发现,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完善政策措施,有力引导带动了民间资本投向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受阻,还需进一步落实政策、完善机制,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

  据了解,在环保行业,民间投资也存在下滑的现象。环境商会调研发现,在环保项目投资合作中,市场壁垒没有破除是导致民间投资下滑的原因之一,而目前的市场壁垒主要分为地方保护主义和企业身份的壁垒。

  在国务院督查组调研的过程中,就有企业负责人反映,有的地方PPP项目就是为国有企业量身定做,甚至直接拒绝民企参与。加之国企贷款容易,竞争力更强。在PPP项目申请方面,民企压根不是对手。

  还有一些民营企业反映,公共服务领域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收益低,如果没有合理的价格管理、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即使政策、资金到位,民企也会担心自身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不敢贸然进去。有些地方PPP模式机制设计和创新停滞不前,配套激励措施尚未出台,影响了民企投入的热情。

  “支付机制不健全、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和中小型企业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都是导致民间投资在环保行业下滑的重要因素。”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执行秘书长马辉分析。

  去年以来,由于一些地方财政状况恶化和一些地方政府缺乏契约精神,在市政公用领域拖欠账款现象屡有发生,并呈现出区域性特征。去年10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就曾因支付污水处理费困难,最终将文昌污水处理厂转让给了项目合作方清华同方,以抵偿拖欠的巨额污水处理费。

  尽管去年5月六部委《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明确提出,行政区划调整,政府换届、部门调整和负责人变更,不得影响特许经营协议履行,但相应监督及处罚措施还不到位。

  记者了解到,在现实中,企业在不能取得应收账款的情况下,只能垫付流动资金以维持环境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财务成本升高,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融资成本增高。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各地陆续公布和推介的PPP项目超过4000个,总投资达到5万亿元,仅依靠企业自有资金难以为继。

  “环保行业民间投资项目以PPP项目为主,而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存在初始投资大及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前期融资需求迫切。”马辉介绍说,除国企及上市环保公司外,多数环保民营企业相对其他传统行业规模小,抵押担保能力不足。此外,PPP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政策风险、法律风险远远超过经济风险、项目建设风险,而政企双方的风险分配争议较大。

  如何让民间资本动起来? 

  各地绿色金融实践初见成效,还需完善相关运行机制和配套政策 

  据了解,针对环保行业PPP模式支付机制不健全、中小型企业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及金融机构制定了较多绿色金融政策。

  但有业内人士认为,政策普遍缺乏操作性。比如,金融机构按照传统放贷流程和标准进行评审和放贷,无法满足民营资本融资的时效性及低成本需求,急需创新金融投融资模式解决融资难成本高难题。

  环境商会在《建议》也提出,应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一方面,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设立多种绿色发展基金,通过低息贷款、股债基结合等多种方式,撬动社会资本进入环保领域。

  另一方面,金融管理部门建立符合我国环境现状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和环境风险评级标准。推动绿色信贷创新,倒逼金融机构等放松贷款和风控标准与流程,降低环保企业融资成本。

  目前,不少地方正在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增强民间投资信心。在投融资机制的探索中,湖南出台了《扩大民间资本参与公共领域建设投融资指南》,确定3批省级PPP示范项目199个,涵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总投资3109亿元。政府有关部门从项目前期费、建设补贴等方面给予适当支持和引导,探索创新信贷服务,利用工程供水、供热、发电、污水垃圾处理等预期收益质押贷款。

  在广东,广东省级财政出资419.15亿元,设立23项政策性基金,引入更多民间资本参与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低碳节能等领域,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的热度逐渐升温。

  随着各地结合实际,竞相创新投融资机制,有些地方已经发挥了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对此,马辉建议,要促进环保行业民间投资,需要从完善相关运行机制和配套政策两方面入手。在完善相关运行机制方面,要注意促进公平竞争、风险与收益挂钩、建立污染减排的激励机制等。

  以建立污染减排的激励机制为例,《建议》提出,在政府定价的行业,比如水、电、热等领域,可将环境成本内部化,在价格构成中计入环境成本,并依据使用者付费的原则征收。在市场定价的行业,如钢铁、建材等领域,可开征环境税,且税率应高于环境治理成本。

  同时,建立环保领跑者制度,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企业环境责任的年度遴选及评级工作,对于环境绩效领先于同行业的企业,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给予适度的资金奖励或减税激励。

  “建立领跑者制度是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一直以来倡导的举措,其对于完善促进环保行业民间投资的相关配套政策,特别是环境第三方治理运作机制也有帮助。”马辉介绍说,在配套政策方面,完善环境公共服务价格形成及调整政策、环保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国家扶持资金使用方式也是关键。

  环保企业能否提高自身能力? 

  提升竞争力应从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和绩效管理及对标体系入手 

  去年以来,环保行业低价竞争现象频现,引发行业热议,并出现恶性竞争。

  据中国人民大学的调研显示,城镇污水处理厂单位成本在1.01元/m3~6.97元/m3,而2015年安徽省安庆市城区污水收集处理厂网一体化PPP项目,出现了污水处理服务费为0.39元/吨的超低中标价。

  对此,马辉认为,目前我国的环境服务价格尚不存在大幅度降价的现实条件。这种恶性低价竞争,不仅增加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履约风险,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而且挫伤了多数以高标准高品质要求的环保企业的积极性,加大了环保设施运营的环境风险。

  那么,在完善体制和政策的基础上,应该如何激励环保企业提高自身能力?

  有观点认为,目前我国环保企业的研发能力较为薄弱,企业不仅自身研发投入少,而且也难以分享国家的环境科技费用。比如,前些年国家水专项费用,大多直接拨付给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然后再由其分配给参与企业,企业的从属地位限制了经费自主使用能力及灵活性。

  “环保行业还处于成长期,企业能够用于高风险前沿环境技术研发投入的资金较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技术型环保公司更少,技术研发与自主创新的匮乏可能影响到我国环境治理的成效,也不利于创新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马辉说。

  因此,《建议》提出大力提升环保企业竞争力。首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比如,国家财政性资金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落实企业研发费用抵免及加计扣除、优先补助或税收优惠的相关财税金融支持政策,对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建设中试装置等予以重点支持,降低企业研发投入风险。

  同时,推动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导的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环保产业技术研发基地。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环境技术的产业规模化应用,推动技术交易平台、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创新服务等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其次,建立基础设施领域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及对标体系。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第三方专业机构和行业商协会推动市政环境项目的环境绩效考核评价,促进环保行业开展技术升级及精细化管理,加速低效环保产能淘汰。推广绩效考核结果与按效付费、服务价格调整相关联,体现绩效考核的激励约束原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