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福建永定:逾千名“煤老板”谋转型
福建永定:逾千名“煤老板”谋转型日前,福建龙岩市永定区政府下达2016年关闭煤矿任务,在2015年关闭煤矿4个、非煤矿山1个基础上,今年计划再关闭3家煤矿。目前,该区煤矿企业数量由
日前,福建龙岩市永定区政府下达2016年关闭煤矿任务,在2015年关闭煤矿4个、非煤矿山1个基础上,今年计划再关闭3家煤矿。目前,该区煤矿企业数量由最高峰时的60多家整合至26家。这意味着,又一批煤炭业者将逐渐淡出行业生产一线。这是“安全重灾区”向“安全领头雁”的嬗变,永定走出一条安全发展之路。
当起“农老板” “地下”走向“地上”
“这种贡蕉,果小、皮薄,风味独特。来,尝一尝。”日前,永定区金艳家庭农场主人曾繁金,拿出一串金黄色的贡蕉给笔者品尝,享受他从“地下”走向“地上”带来的收获。
曾繁金是抚市镇中湖村村民。以前他主要开采煤矿,曾经入股3个煤矿。2012年,曾繁金承包了一片山地,投资上百万元种植蜜柚、贡蕉、香蕉、翠冠梨、各种季节蔬菜等240多亩,原生态自然放养蜜蜂100多箱。曾繁金说:“自己矢志绿色崛起的信心,使我走上二次创业之路,再也不用为发生安全事故担心,每天都能睡安稳觉。”
曾繁金的一番话,道出了永定区内情。
区委书记王金福介绍, 永定素有“南方矿区”之称,煤炭储量约5.2亿吨, 资源型经济曾经占据县域经济的80%以上。尤其是在其北部的高陂、坎市、抚市、龙潭、虎岗、培丰等6个乡镇,煤炭业一度是百姓的衣食父母,甚至哺育了一批手握大量资金的“煤老板”。最多时有80多个煤矿、140多家非煤矿山。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2012年,当地为数众多的“煤老板”和“煤农”靠煤炭开采迅速聚集财富。但随着开采的深入,无序开发的恶果也逐渐显现,矿产面临枯竭,安全事故频发,永定成为福建省“安全重灾区”。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迫在眉睫,安全生产要走出“瓶颈”,成了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共识。永定,由此开启了“告别黑白GDP,不卖煤炭卖空气”的产业转型之路。
“不卖煤炭卖空气,不卖水泥卖文化,不卖石材卖生态”2014年时任永定区委书记刘先裘对永定经济转型的生动描述。该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掉全县80%以上的小煤窑、水泥厂,以文化旅游和先进机械制造业为发展引擎,走出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安全发展之路。
简双福,永定区培丰镇洪源村村民,曾经是一名“煤老板”,现在的身份则是村里一家苗木种植基地的投资人。从“煤老板”到“农老板”,简双福觉得自己选择的转型路径是对的:“挖煤严重破坏生态,特别是对矿区水资源的破坏是毁灭性的。无序开采造成水源污染,村民有水也不能喝。”
几经思量,简双福靠着从1986年就涉足煤炭开采业所积累的资金,在2006年投资百万元承包了200亩的山地,做起了植绿人。从最先单一的种植果树,到现在实行“猪-沼-果”的生态种养模式,不到10年时间,简双福取得了成功。他介绍说:“每年基地的柚子收入有十来万元,养猪还有二三十万元,收入还是稳定的。如果现在还在挖煤,那是挖多少亏多少。”
据了解,受进口煤和清洁能源使用比提高的影响,从2012年开始,煤炭价格急剧下滑,每吨煤价从最高峰时的五六百元下降到现在的两三百元,连开采的成本都不够。老简超前主动转型躲过了这一“劫”。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永定“煤老板”改行从事农业的数量不在少数,且不乏成功者。究其原因,在于他们不敢也不愿轻易离开这片土地。农业相对其他产业,技术、管理等门槛较低,相对适合“煤老板”转型。但“煤老板”转型从事农业也面临诸多挑战:生产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利润少;传统农业没出路,新的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的技术、管理门槛大幅提升……这都对改行的“煤老板”提出了新要求。
经济“变色” 从“黑色”变成“绿色”
大批“煤老板”带着大量资本进行产业转型,必然带动大量“煤农”转移就业方向,吸纳他们在新的产业领域实现新就业,实现当地煤炭业者的集体转型,从而改造当地的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变色”
谈起永定煤炭业者转型,就不能不说起坎市镇新罗村。这个曾经靠挖煤哺育了当地众多黎民百姓、却牺牲了生态环境的小山村,这几年,环境大为改善,生态逐步修复。
近日,记者走进新罗村,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新房旁边,大批苗木花卉正在等待外运;田野上一座座大棚里,蔬菜、葡萄树泛着碧绿,村民在穿梭劳作。
新罗村属瓦窑平井田北矿区,煤炭产量高时,每天都有三四十辆的卡车进出,村道被压坏,石渣冲入河流,水库被污染,每天漫天煤灰,黑压压的一片。但自从封闭所有小煤窑之后,群众找到了新的致富行当,村庄成功实现从“黑色”到“绿色”的华丽转型。
新罗村村支部书记刘荣祥告诉记者,如今,新罗村的“煤老板”组建了汽车运输协会,整合全村100多部车辆,做起了现代物流服务业。村子还流转土地,引进园林公司种植花卉苗木,不仅产销顺畅,还引来许多游客前来赏花,实现了一产、三产的融合。游客多了,村子里10来户农户又带头开起了“农家乐”,上百名村民在家搞餐饮,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此外,该村还发展设施农业,建起大棚蔬菜种植基地。
近年来,新罗村众多“煤老板”从“黑色”向“绿色”转型,因地制宜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如今,生态经济逐渐成为新罗村的一张新名片。
抚市镇姜松垣退出煤炭行业后,把目光瞄准了山地开发,去年一口气承包了40公顷荒地种植名贵苗木,在抚市镇鹊坪村建起了六星育苗场。育苗场第一期投资规模为6000万元,分两年实施。
坎市镇林松志在关闭、废弃的煤硐前,利用原有的基础设施,搭牛棚、盖鸡舍,建养殖基地,建起来“农家乐”,要把事业搞得红红火火。
区安监局江海辉局长说,过去,产煤乡镇有近50%的群众从事与煤炭行业有关的工作。如今,产煤乡镇的许多人都开始放弃煤矿,把目光转向其他产业,从事安全系数高的“阳光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该区6个产煤乡镇已有近1000名挖煤人成功转行,有的加入到了名贵苗木种植和特色禽畜养殖行业中、有的进了工厂、有的加入旅游行业。
政府引导 “安全重灾区”嬗变“安全领头雁”
2011年以来,永定逐步淘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关闭取缔非法小煤窑40家,产量由高峰的780万吨下降到去年的300万吨;在水泥产业方面,共关闭淘汰立窑水泥企业12家,彻底拆除立窑22座,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72万吨;先后引进国产实业、闽福建材、华润水泥等3家旋窑水泥生产企业;非煤矿山经过资源整合、关停,目前只有23家。
高陂镇黄田山上一度矿井密布,无证矿井最多时达到130多口。如今,黄田已看不到矿井,山下占地2000多亩的汽车产业城正在崛起。往日,多事之地,如今成了“平安园区”。
一位早期转型进入房地产领域的“煤老板”赖某昌说,当下,永定许多“煤老板”都渴望转型,也不得不转型。在煤炭市场不景气的当下,安全生产事故是他们最担心的。不同于北方的露天开采,南方煤炭开采几乎都是地底下的开采,煤层结构复杂,只能用炮采,容易发生透水、塌陷等安全生产事故。他说:“大家都在寻找别的更好的出路。”
对此,永定业内人士认为,煤炭业的转型是大势所趋,政府可乘势而为,做好转型的引导和扶持工作。目前,永定一方面积极扶持持证煤矿兼并重组、整合技改,帮助他们拓展市场、稳定产量;另一方面坚决打击和关闭无证矿,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治理生态。
对握有富余资本的“煤老板”,永定也在积极地帮扶他们转型,不断出台利好政策,引导扶持“煤老板“转型投资“绿色”产业,加快汽车机械和文化旅游两大主导产业发展步伐。同时,当地还通过资金、项目、政策等扶持手段,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煤老板”参与农村淘宝项目和生态农业项目,实现不挖煤也能致富。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在“煤老板”的资本转移并集聚到新产业的带动下,大批“煤农”可以实现集体新就业,从而推动区域经济转型跨越。
过去5年,产业优化升级,转型发展上了新台阶。“汽车机械、文化旅游”为主导、“传统矿业、光电光伏产业、新兴特色产业、商贸物流业、现代农业”并举的“双龙齐舞、五马奔腾”产业格局基本成形,汽车机械、文化旅游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互联网+”等新型业态异军突起,打破了“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煤炭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1.3%优化为17.6%。汽车机械产业实现产值30亿元,跃升为第一大工业产业。文化旅游业方面,在全域旅游战略推动下,去年共接待游客476.8万人次,比增10.1%,旅游总收入35.1亿元,比增10.4%。
告别煤矿等高危行业,永定区安全生产“四项指数”,实现连续五年下降。
2016(第十二届)中国能源战略投资论坛将于4月中旬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境下:能源产业发展的进与退”,
详情请点击: _976.html
-
分子石墨烯架构助力有机太阳能电池2024-08-16
-
【两会】关于落实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的三方面建议2024-08-16
-
2015年我国各省光伏装机数据排名及分析2024-08-16
-
国家能源局要求推进风能开发 增强光伏扶贫力度2024-08-16
-
Maxwell畅谈超级电容行业未来5年发展前景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