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下猛料用猛药 动力电池强推规范思虑不周?

来源:
时间:2016-05-31 20:00:43
热度:

下猛料用猛药 动力电池强推规范思虑不周?[摘要] 从短期来看这一系列的规范或许都显得变化过于频繁,但把目光放长远些,就能发现其中利大于弊。从2000年我国计划开始电动汽车发展,到如

  [摘要] 从短期来看这一系列的规范或许都显得变化过于频繁,但把目光放长远些,就能发现其中利大于弊。

  从2000年我国计划开始电动汽车发展,到如今真正实现动力电池车用化,我们经历了一个长期探索和积累的过程。不得不承认在政策的推动及各方的努力下我国电动汽车一度呈现出井喷式的现象,这其中飞速发展的还有动力电池行业,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我们走了或许别人要花几十年才走完的新能源之路,在这种高速发展下的代价就是市场缺乏合理的秩序和规则,导致产品良莠不齐、好坏不一,不仅仅是扰乱了市场公平,也给电动汽车的安全和性能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4月29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申报工作的补充通知,要求所有想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的企业(包括已经进入目录的25家企业),必须按照GB/T 31484-2015、GB/T 31485-2015和GB/T 31486-2015三项标准对典型产品进行重新检测,检测不合格或逾期(6月底)没有提交报告的将被排除在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之外,这也就意味着无法拿到政府补贴。

  网络上关于GB/T 31484-2015、GB/T 31485-2015和GB/T 31486-2015三项的检测内容以及评判方法文章都很多,所以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我想同各位看一下,就目前而言我国动力电池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2015年全年车载动力电池出货量为15.9GWH,销售收入为370.6亿元,同比增长356.7%,占比中国锂电池总产量达到44%,超过手机成为中国最大锂电池需求终端。

  目前我国至少存在150家动力电池企业,然这些企业中超过十年的不到五家,大多数企业面临着成立时间短,科技创新能力不够等问题。

  预计到2020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500万量,我国面临着大量从电动车上报废下来的电池处理问题。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相当于汽车的心脏,这些年由于欠缺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仅是骗补行为屡禁不止,同时产品水平的良莠不齐。还有一系列因为电池不符合标准或者质量把关不严造成的安全事故,比如闹的沸沸扬扬的深圳M354路公交车、上海比亚迪唐的起火事件等。这次工信部颁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补充通知,主要针对动力蓄电池的循环寿命、安全和性能的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及工况情况等提高了标准;国家重审动力电池目录,意在于提升动力电池质量和技术,并且淘汰那些没有竞争力和小产能的企业,以规范市场行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保护民族企业免受外企冲击。

  由于篇幅所限上面的叙述也不够全面,但足以让我们了解到动力电池规范的重要性,那强推动力电池规范究竟有何利弊呢?

优点

缺点

保护国内优势企业,减缓外资品牌在中国抢占市场。

车企未知装配电池是否进入新目录,担心补贴不到位与消费者发生纠纷。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将没有技术能力或发展较弱的企业清扫出局,达到引导技术进步的目的。

前进的步伐是不是迈的太快,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空窗期。

能够把国家补贴花在正在推动新能源发展与推广的企业上,提高市场集中度。

目录门槛不高,但审批时间较长,将一批企业拒之门外。

……

……

  建议:

  据相关统计,2016年第一季度国产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实现46138辆,与2015年同期19085辆相比,暴涨141.8%。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动力电池行业)只有迅速应对政策,制定相应策略,才能在市场上得到长足发展,为此我提几个小意见希望能够与大家交流一下,说的不对的还请海涵:

  1.动力电池企业:

  一是认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坚定行业选择方向,但要适可而止,量力而行,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可以进行收购或者强强联手来进行市场和技术的扩张。

  二是动力电池企业加大电池研发力度,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上半年的动力电池供应会是供不应求的局面,到下半年开始逐渐达到供需平衡,但只要产品有优势在任何阶段应该都是供不应求的。

  三是着重加大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的开发和研究,如前文指出到2020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百万级,这个时候电池循环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

  2.整车企业:

  一是拥有自主研发电池能力的车企应该加大对动力电池的投入,避免走上传统燃油车零部件受限供应商的老路。

  二是没有自主研发电池能力的车企应该主动与公告的25家公司联系,达成更好的工作模式,确保产品能够顺利上市并拿到补贴。

  最后想说的是个人针对于动力电池强推规范这一举措的看法和认识:

  从短期来看这一系列的规范或许都显得变化过于频繁,但把目光放长远些,就能发现其中利大于弊。不论是《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补充通知,还是2017年7月1日我国实行的新国标,我想不管是对于新能源车企,还是动力电池企业来说,都应该更多从细小元件着手,潜心研发,实现技术瓶颈的突破,从而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同时也缩小我们与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