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北京今日严重污染 PM2.5浓度达峰值
北京今日严重污染 PM2.5浓度达峰值
昨天,天安门广场上的游客戴着口罩网上传播的北京上空“霾层”的照片
昨天早上7点,北京正式启动3年来首个重污染红色预警
昨天,天安门广场上的游客戴着口罩
网上传播的北京上空“霾层”的照片
昨天早上7点,北京正式启动3年来首个重污染红色预警信号。截至明天中午12点,北京都将处在重污染红色预警之中,红色预警持续时间达53个小时。昨天下午,市环保监测中心的最新预报显示,今天白天,本市污染水平将在区域背景下进一步上升,从5级重度污染跃升至6级严重污染,PM2.5浓度到达此次污染过程的峰值。
明天空气质量好转周六重污染再来袭
昨天白天,北京淹没在灰白色雾霾中,PM2.5浓度在200微克~300微克/立方米的范围,空气质量维持在5级重度污染。截至昨天18时,城六区PM2.5浓度为280微克/立方米;西北部209微克/立方米;东北部246微克/立方米;污染最严重的西南部达310微克/立方米。
昨天晚上,来自北京市环保监测部门的最新分析显示,8日夜间到9日,我市仍处于静稳天气,湿度大,以弱南风为主。受此影响,污染水平将在区域背景下进一步上升。根据预报,昨日为5级重度污染级别,今日将达到6级严重污染级别,PM2.5浓度到达此次重污染过程的峰值。
此外,来自市气象台的分析显示,今天白天京津冀地区有中度至重度霾,其中北京、河北中南部、天津部分地区有重度霾,能见度1~2公里;夜间有雾,大部分地区最低能见度小于500米。
环保监测部门预计,10日凌晨至中午,我市及华北东部地区地面转弱偏东北风,但由于湿度仍较大,且系统偏弱,污染物难以迅速得到有效清除,我市仍处于中重度污染水平。预计午后随着北风加大,空气质量将逐步改善。预计10日,北京市空气质量将达到4级中度污染,11日达到2级良水平。但坏消息是,12日,北京的扩散条件将明显转差,重污染将卷土重来。
释疑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于12月7日18时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等级由橙色提升为红色,即全市于12月8日7时至12月10日12时将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但首次启动红色预警却引来部分网友关于发布时间、启动条件等方面的疑问,对此,北京市环保局应急处、北京环境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回复说明。
1 不足3天为何启动红色预警?
回复:按照《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北京的空气重污染天气持续3天以上(72小时以上)可启动预警级(红色)。这次的红色预警是在橙色预警基础上提升了级别,而不是直接从无预警启动至红色预警。根据此前预测,12月7日起会出现次重污染过程,其中8日、9日为污染峰值过程,空气质量较差,于是7日0时,北京启动了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
但空气质量预测是在气象预测基础上再叠加大气污染物排放预测,依据当前技术水平,时间越临近,空气质量预测才越准确。按照预案规定,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可根据污染程度变化和最新预报结果,按预警发布程序报批后,适时提高或降低预警级别。
12月5日17时北京市提前发布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指令后,北京市环保监测部门会同北京市气象部门、国家环境监测总站以及河北、天津环境监测部门等,密切跟踪污染进程演变。
7日,根据对未来三天空气质量形势分析研判,预测本次重污染过程将持续到10日中午,10日午后空气质量将逐步改善。这样,原来预测9日晚间可转好的污染天气,又延至10日午后方可转好。这样从7日0时起至10日中午,共84个小时,已超过72小时(3天),符合红色预警启动条件。
2 从发布到启动为何只有13小时?
回复:按照2015年3月北京最新修订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红色预警由市应急办提前24小时组织发布”。
本次红色预警不是直接从无预警状态启动的,而是在橙色预警基础上升级的,此前的橙色预警已经由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前24小时组织发布,12月5日17时橙色预警发布时,比启动时间提前了31个小时发布,保证了充足的时间给相关单位启动减排措施,符合预案规定。
3 上次5天空气重污染为何未启动?
回复:11月底,北京经历了2015年以来最严重的轮空气重污染。11月27日14时启动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29日上午10时升级为橙色预警,12月1日解除,共持续了106个小时(4天零10个小时)。
上次重污染由11月27日开始,但从期间预报情况来看,27日和28日两天是重污染状态,但29日至30日因为个弱冷空气的影响,会有段明显的改善过程,而后来事实也证明,29日下午至30日凌晨这段时间,全市的PM2.5浓度有个明显的回落。虽然后期重污染持续至12月1日,但中间出现了中断,所以达不到持续72小时以上重污染的情况,不满足启动红色预警的条件。
与上次重污染过程“来得快”不同,这次重污染过程是逐步积累的,虽然预测强度不如上次,但是持续时间长,形势研判清楚。及时实施更强的应急措施,减排力度大,能缓解重污染程度,更加有利于保护公众健康,意义重大。
热点回应
热点一 北京上空“霾层”照 气象专家:照片系伪造
昨天,小伙伴的朋友圈里都在传播这样张北京上空“霾层”的照片。北京的雾霾层真的有这样“醇厚”吗?那生活在这样的“穹顶之下”的小伙伴们还有办法呼吸吗?“这一定是‘伪照’。”在看过记者转发的照片后,北京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张明英表示。
张明英解释说,首先图片中的云层明显有一坨一坨的“鼓包”,这就说明这种云层不是稳定云层,上升气流较为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大气的垂直扩散是比较好的,因此近地面不会出现特别严重的雾霾。
其次,从污染到不污染,在空中存在一个过渡带,在距地面1000米左右的近地面。这个过渡带的边缘不会像图中那样像刀切一样整齐,而是一个逐渐的过渡。
最后,这张“霾层”图片的颜色也明显不符。张明英表示,雾霾污染最重的应该是在近地面,大家可以看到,即使是严重雾霾,其颜色也是灰白色,不会像图片中这样的“深咖”,“即使是沙尘暴也没这种效果。”张明英认为,这张图片的色彩很可能是处理过了的。
热点二 “湿法脱硫”加重雾霾 行业专家:只是主观臆断
近日,篇《蓝天白云能持续多久?个环保工程师眼里的雾霾真相》又掀起了轮关于雾霾成因的大讨论,阅读量超10万。特别是文中提出,在我国火电行业中普遍采用的“湿法脱硫”因没有对烟气进行再加热,导致低温、高湿度的烟气难以扩散进而加重雾霾的论断,更是引爆读者眼球。
对此,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表示,把排烟湿度与雾霾连在一起缺乏科学论证和定量说明,只是主观臆断。
王文轩说,文中引述的事实有些是对的,但有些却与事实不符。比如,文中说,“此前我国没有安装烟气脱硫设备前,火电厂烟气排放温度在130℃-150℃之间,在这个温度下的烟气属于干烟气,容易扩散,不易形成雾霾”,就与事实不符。王志轩表示,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我国大量采用的也是湿式除尘器,且未脱硫,因此不存在“干烟气无雾霾,湿烟气有雾霾之说”。此外,王志轩表示,当环境湿度接近于饱和状态时,饱和湿烟气因水汽的凝结放出潜热使烟气抬升比加热到100℃的干烟气还高。
此外,文中“干烟气的污染物排放不易形成雾霾”的论断也是不对的。王志轩说,霾本身的定义就是干细颗粒,没有霾何来雾霾?他表示,电厂锅炉加装脱硫脱硝设施后,并没有增加污染物,而是大大减少了污染物,“污染物减少了,怎么反而会加重污染?”
对于文中提及的“一些发达国家(美日德),烟气排放温度一直是环保要求的刚性指标,通常要求在80℃以上”的说法,王志轩表示,美国绝大部分是烟气未加热排放,中国之所以采用湿烟气排放在当时做过大量论证,很大程度上也是学习了美国经验。此外,排烟进入冷却塔一同排放获称“烟塔合一技术”,是源于德国,排放也是湿烟气,烟气温度不高,烟气湿度大,冷却塔也比烟囱低,但对排放烟气温度也无要求。
王志轩说,作者以“环保工程师”的身份发文,让公众感觉内行,但环保工程专业与大气物理专业也是隔行如隔山。不能把感性甚至感觉直接变成重大“发现”,而这些“发现”尤其容易被大众(非专业者)认可。
中国非常规油气产业联盟与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将于2015年12月10日在北京举办“2015非常规油气合作伙伴峰会暨非常规油气产业联盟年会”,详情请点击
http://www..com/subject/show_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