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放开限购后还需要什么?

来源:
时间:2015-10-28 16:00:54
热度:

新能源汽车放开限购后还需要什么?车牌“一号难求”的北京市,本周一出了一件令人惊喜的“大好事”:参加本期摇号的个人新能源车指标申请者,

  车牌“一号难求”的北京市,本周一出了一件令人惊喜的“大好事”:参加本期摇号的个人新能源车指标申请者,全部获得指标,总计17150名。而在此之前,每两个月摇号配置一次的新能源汽车指标,每次平均不过3333个。

  这样的“好事”,得益于上周举行的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工作座谈会,这次座谈会要求,新能源汽车“要打破地方保护壁垒,取消限行限购……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全国市场”。

  限购的解套,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但对于在新能源领域争相布局的各大车企来说,外部环境的利好,尚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新能源汽车的窘境。因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大的内部条件——电池问题,依然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提到新能源汽车,消费者们最大的顾虑依然是充电。北京市新能源指标申请者增加,很大程度是因为中签率持续降低,资源越来越稀缺,导致不少人有“先占一个指标再说”的打算,这些人看中的不是车,而是指标。因此,这17150个中签者,不见得人人都会买新能源车,而再过两个月后,是否还有如此多的申请者,也是个未知数。毕竟,放开限购,新能源指标不再是值得占有的稀有资源。

  换言之,放开限购,反而给新能源车企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前消费者是为了留住指标才买车,如今,这样的购买动力没有了,车企靠什么吸引消费者呢?

  有关方面一直在推进充电桩建设,也的确有不少充电桩竖立在城市的角落里。但是,接下来的问题如同“按下葫芦浮起瓢”,一个接一个。先不论私人安装充电桩有多难,单说“公家”的公共充电桩,要么不同企业之间标准不统一难兼容,要么缺乏管理,出现设施损坏、充电停车费过高、充电区域被占用等问题。而电动汽车充电时间过长,续航里程过短,也使得充电桩需求异常大。

  从号牌分配到车辆标准,从充电设施的建设到维护,涉及交通委、发改委、住建委、电力局等多个部门,形同“九龙治水”。如果只忙着建设充电设施,放开限购限行,没有完善的新能源汽车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以及更为科学、更符合地方现实情况的产业规划,是远远不够的。

  当然,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的技术创新仍需加强。如果电池容量更大,充电速度更快,对充电桩的使用频率更低,时间更短,而一旦充电桩使用更为便捷,会有更多企业愿意投资建设充电站,形成良性循环。

  动力电池一般分为四大类,燃料电池、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依然没有解决汽车对燃料的依赖,铅酸电池的铅污染问题难以解决,镍氢电池会消耗我国宝贵的稀土资源,锂电子电池是最为适宜的选择。但是,我国企业的锂电子电池技术仍然不高,从材料技术到制造技术,从热管理到冷却系统,都对电池的最后性能有决定性影响。

  现阶段,各大小车企都争相推出新能源车型,数量颇多。但在动力电池技术上,不论车企大小,尚无一家有根本性突破。对于有实力的车企而言,与其急于去瓜分并不大的新能源蛋糕,不如做好电池研发工作。哪家企业能在电池技术上有实质性突破,哪家便能在新能源汽车“革命”真正到来时占得先机。

  曾经被很多人质疑“是不是跑得有点快”的中国高铁,如今不只“革命性地”改变了国内交通格局,还成功走向了海外。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否有这样的未来,值得期待。

  当然,实现这样的未来,不仅需要超前的思维,远景的规划,更需要先进的技术体系,以及更先进的管理模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