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首页 >
伊朗回归油气市场中伊合作获新动力
来源:
时间:2015-08-19 16:01:22
热度:
伊朗回归油气市场中伊合作获新动力【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大背景下,伊朗作为连接中东和中亚的中东大国,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战略协作无疑具有战略意义。】
【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大背景下,伊朗作为连接中东和中亚的中东大国,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战略协作无疑具有战略意义。】
在国际社会和六大国的共同努力下,7月中旬备受瞩目的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最终达成,标志着延续了近13年之久的伊核危机得以解除,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中方在伊核谈判中发挥了公正和积极的作用,得到各方赞赏。
随后,联合国安理会以15票赞成一致通过了伊核决议。根据该决议,只要伊朗保证所有核材料用于和平活动,联合国将终止此前通过的7个对伊朗的制裁决议。此外,美国国会目前正在审查伊核协议,并将于9月17日前对是否核准该协议进行表决。虽然部分共和党议员表示强烈反对,但美国国会扼杀该协议概率较低,更何况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将不惜动用总统否决权来否决国会通过的任何试图阻止落实伊核协议的法案。
伊朗这个拥有8000多万人口的中东大国,无疑是伊核协议的最大受益国。自2006年以来,西方国家以伊朗研发核武器为由,对其实施多轮经济制裁,不仅严重限制伊朗的石油出口,更制约了伊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正如伊朗总统鲁哈尼所言,核谈判的成功标志着伊朗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石油行业是伊朗的经济命脉。身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主要成员国之一,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储量国和世界第一大天然气储量国,其石油出口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据美国《油气杂志》最新统计,截至2015年1月,伊朗石油探明储量高达1580亿桶,占到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0%和OPEC石油储量的13%。然而,自2011年遭受美欧经济制裁以来,伊朗油气行业一直萎靡不振,伊朗石油产量由2011年的370万桶/日骤减到2013年的270万桶/日。原油出口量也相应由2011年的260万桶/日下降到2013年的130万桶/日。美欧企业受到制裁法案影响,不能再从伊朗进口原油,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土耳其等主要买家也被迫大幅削减原油进口量。由于伊朗经济结构发展失衡,石油和金融行业遭受的严厉制裁,让伊朗经济遭受重创。伊朗经济通胀压力陡升,仅在2012年一年时间里伊朗货币里亚尔累计贬值60%,物价飞涨。在此情形下,外国企业纷纷“逃离伊朗”,期望通过减少当地投资来降低损失。
反观当前,形势正在出现重大逆转。如果协议执行顺利,则西方国家及联合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最早可在今年年底开始解除。这意味着曾被掐断的伊朗油气出口和金融往来将得到恢复,伊朗高达1000多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将会被解冻,伊朗经济复苏可期。国际能源署(IEA)预测,伊朗原油产量会在制裁终结后的几个月内由2015年7月的280万桶/日攀升到360万桶/日,恢复到2011年的产量水平。此外,伊朗还有近3000万桶的原油库存,主要存储在波斯湾附近,将会在未来半年内为伊朗增加18万桶/日的出口量。这与世界银行的评估不谋而合。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取消对伊朗制裁的经济影响》报告也认为,伊朗全面回归世界石油市场将导致全球原油日产量增加约100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总供应量的1%,这意味着明年国际油价每桶或将降低10美元。受到石油行业向好的预期,伊朗的经济也将强力复苏。之前不断加码的经济制裁让伊朗饱受冲击,2012年与2013年伊朗经济持续负增长,世行预计2015年伊朗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3%,2016年将达到5%。
中国作为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中伊能源合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2001年中国伊朗双面贸易量仅为30亿美元,2014年已经攀升至超过50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中国从伊朗进口原油的数量也达到历史最高点。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大背景下,伊朗作为连接中东和中亚的中东大国,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战略协作无疑具有战略意义。从能源外交角度看,一直以来保障能源安全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点之一。中国渴求能源,伊朗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又急需投资,中伊双方能源合作互补性极强。
进入21世纪以来,中伊能源合作的形式和深度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伊朗核危机的演化轨迹。早在2004年,中国石油企业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就签署了共同开发油田的初步协议。在2012年之前,西方国家的制裁措施在伊朗造成的经济真空给中国进入伊朗市场客观上提供了机遇,中国公司受这些制裁行动的影响较小。但在2012年之后,随着伊核危机的升温,美欧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范围和幅度不断扩大,中国与伊朗之间的能源合作也受到波及。
在当前形势下,中伊能源合作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一是伊核危机解除,伊朗经济走向开放和复苏,并以亚洲市场为重点;二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积极与伊朗拓展基础设施、能源、产能、农业、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伊朗总统鲁哈尼多次表示,愿与中方共建“一带一路”,将伊朗“向东看”政策与中国向西开放积极对接。放眼未来,中伊在能源领域合作空间巨大。
(作者崔守军,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上一篇:伊朗将很快启动天然气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