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厚土何时不载污?

来源:
时间:2015-08-14 12:01:46
热度:

厚土何时不载污?根据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更值得期待的是,

根据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更值得期待的是,继“气十条”、“水十条”相继发布之后,被称为“土十条”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即将出台—— 在古人看来,“土,地之吐生万物者也;壤,柔土也,无块曰壤。”“天子有土,百姓有壤,就是盛世五谷丰登。” 可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承载着“五谷丰登”梦想的土壤有了“说不出的痛”。镉大米、金属蔬菜等事件频发,让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 “土壤污染的防治比大气污染、水污染更为复杂、严峻,一旦污染就是天长地久。”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说。 土壤何其毒也 湖南是中国闻名的有色金属之乡,中部地区重要的有色金属和重化工业云集,有色冶金、化工、矿山采选等行业占到全省工业的80%以上,这一度是当地人的自豪。 然而,2013年,湖南连续两次被曝光大米镉含量超标。 我们的土壤怎么了? 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的说法,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最为活跃的圈层,是连接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核心要素。人类消耗的80%的热量、75%以上的蛋白质及大部分纤维,都直接来源于土壤,它不但为植物与动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曾多次强调,自然形成1厘米土壤,需要200年;形成1厘米耕作层土壤,需要200年至400年;形成20厘米耕作层土壤,需要更长时间。 随着“镉大米”、重金属蔬菜等诸多食品安全事件让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已经受到污染,有害物质已经随着粮食、饮水被端上我们的餐桌。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蓝虹表示:“污染物在土壤中很少移动,污染在哪里,就会扎根在哪里,通过生长在土壤上的作物,把污染从田间地头运到餐桌上。这个特点让土壤污染变得非常隐蔽,看不见摸不着,甚至吃了好几年污染土壤中产出的食物之后都不会被发现。” 近3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我国因污染退化的土壤范围不断扩大,土壤质量恶化加剧。 沉默的土地,在不断地污染积累中开始事故频发。 “土壤专家在某地旅游时,发现当地的老太太都是弓着身子一拐一拐地走。这位专家隐约意识到可能是‘痛痛病’,于是采集土壤进行检测,发现是重金属超标污染所致。后来我组织专家调查,进一步证实当地土壤确已被重金属污染。”这是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此前在广西工作中遇到的土壤污染案例。 根据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态势……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工矿业污染是主因 我们的土地还能承载多少污染之痛? 在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发布当天,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的相关负责人就曾表示,造成我国土壤污染的原因首先来自工矿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也就意味着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是造成周边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 根据统计局2012年环境统计年报,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32.9亿吨。在中国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都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 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养殖等,也是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维华曾指出,中国不足世界10%的耕地却耗掉了全球1/3的化肥。 国土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郧文聚告诉记者,自新中国成立至新世纪初的监测数据表明,全国每年流失的氮、磷、钾总量近1亿吨。农药化肥的滥用也会造成农田肥力的下降,我国耕地总量占世界的9%,化肥和农药的消费量却分别占世界的35%和20%。 中科院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沈仁芳给出的另一组数据则更加惊人:全国污染耕地约有1.5亿亩,中重度污染耕地高达5000万亩,全国工业企业搬迁遗留的严重污染场地超过50万家,土壤污染呈现出流域性和区域化发展的态势。 “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郧文聚说。 “土壤污染问题是继大气和水污染问题之后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李干杰表示。 “健康的土壤对全球粮食生产至关重要,但是我们却没有给予这一人类重要的‘无声盟友’足够重视。”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若泽˙格拉济阿诺˙达席尔瓦说,“全球33%的土壤资源正在退化,而且人类给土壤造成的压力已达到临界值,导致土壤基本功能的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对症下药或将带来生机 天无不覆,地无不载。但天空不能雾霾如盖,大地不能厚土载污。面对日益恶化的土壤污染形势,治不宜迟。 中国政府在行动。 早在2014年,湖南稻米镉超标事件披露后,我国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综合治理并在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开展试点。目前,试点地区种植结构调整任务全部落实,低镉水稻品种正稳步推广,正在总结简易化的操作程序,用于全国推广。 据报道,甘肃省副省长郝远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说,在有关部委和甘肃省政府大力支持下,白银市先后筹措资金16亿元,实施14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依法关闭6个小硫酸企业,基本完成重金属污染源头治理,东大沟水质明显改善。而采用凹凸棒吸附分离等技术,对农田土壤修复治理、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了支撑。 据介绍,利用凹凸棒吸附分离土壤重金属,这项国际领先的技术说起来很简单:将提纯后的凹凸棒黏土放入农田,然后灌溉。沉淀的重金属离子被吸附在凹凸棒黏土上。在水分子作用下,凹凸棒黏土爆裂粉碎,顺着导流渠流入收集池,经电离作用,与重金属离子再分离。农田由此恢复了生机,而且可回收纯度达99.99%的镉。 这种地球化学工程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原理简单,方法简便,成本低廉。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以国土资源部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为依托,进行了一系列修复试验:在江西德兴弋阳江冶有色加工总厂铅冶炼厂旧址,原本无法生长的马尾松和红叶石楠成活率达到100%;在大坞河上游滩地,空心菜和苋菜重金属含量有效降低。 “我国拥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土壤修复矿物技术,只要各级政府足够重视并给予配套政策,土壤修复改良有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中国科学院地质专家刘建明博士说。 “与大气、水污染治理相比,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刚刚起步,总体差距较大。可一旦市场打开,其规模将远远大于大气和水污染的治理。”环境保护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说。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土壤污染修复产业产值,尚不及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重达30%以上。20世纪90年代,美国用于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的投资约1000亿美元。 我国实际需要修复的土地规模巨大,土壤修复市场前景可观。2013年全国土壤修复领域企业由200多家增至500多家,产值达140亿元。预计2015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将达400亿元。未来4到5年,将是土壤修复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更值得期待的是,继“大气十条”、“水十条”相继发布之后,被称为“土十条”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即将出台。 同时,李干杰透露环保部还拟定了一个目标,即争取用6、7年,使土壤污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为此,我国还将在第一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全面会诊土壤污染现状,尽快摸清土壤污染家底,为进一步搞好土壤污染防治规划、计划和污染治理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Baidu
map